摘要:把這個看似沒有意義的故事報道出來,並非沒有意義,而是試圖尋找更多的救助力量,更好的救贖方式,透過問題少女,指向更本質的社會問題。歲尾年頭,問題少女羅某京的故事彷彿一部電視劇,放映了近一個月,依然看不到結局的跡象,甚至劇情都得不到進一步的發展。

(原標題:14歲問題少女流竄作案,最寒心的說法就是“沒救了”)

▲《青春期》劇照

歲尾年頭,問題少女羅某京的故事彷彿一部電視劇,放映了近一個月,依然看不到結局的跡象,甚至劇情都得不到進一步的發展。

媒體報道顯示,羅某京只有14歲,她居無定所、行蹤飄忽,流竄四川宜賓、雲南水富等十幾城偷盜、一夜消費7000元;她喜歡夜生活,“隨性生長”,會搭訕只有一面之緣的男生;在家裏,父親、爺爺管不住她;在課堂,她裝瘋賣傻;在派出所,她有年齡免疫;她會趁夜打開手銬,她會吞石子住醫院脫身……

“這孩子沒救了”,有網友感嘆。還有網友說,沒必要去關注這類極端少女。

是的,家庭、政府、學校、公安、婦聯、村委……似乎能用上的救助力量,都已經用上了,還是拿這個問題少女沒有辦法。似乎唯一剩下的方法,就是等到少女達到了16歲或18歲後,再依法處理。

但這終究還是在解決出現問題的人,而不是這個人的問題。

沒有一個孩子生來就是惡魔,他們之所以沒有成爲天使,必然和成長環境有關。在羅某京很小時,媽媽便帶着妹妹出走,父親迫於生活外出打工,只能將其寄養在叔叔家。

在這樣的成長環境裏,這個社會如果指望孩子主動“不學壞”,其實是整個社會的自私。

羅某京讓我驀然想起了小燕子。在遇上紫薇前,她就是一街頭小混混,偷東西、打架,一副江湖做派。遇見紫薇後,她完成了救贖。

▲《還珠格格》劇照

當然,如果沒有遇見紫薇,或許小燕子過得更好,畢竟她有大雜院,有柳青、柳紅這樣的異性兄妹。可是,羅某京似乎什麼都沒有,她比小燕子還要匱乏。

羅某京是個徹底的“壞孩子”嗎?我不這樣認爲。在她的故事中,我看到一個細節。

就是在她“看上小夥主動加微信”時,她之所以對那個小夥產生好感,是因爲小夥被一醉漢砸翻桌子後,並沒有惱怒,而是說着“沒事”走開了。

除了顏值,吸引她的還有少年美好的品性與舉止,這是她身上讓我看到的有光的地方。

一個人,一個14歲的少女,她不僅喜歡美好的皮囊,還喜歡有趣的靈魂;她不僅喜歡美麗的衣服,還渴望通過大方請客交上一兩個知心朋友。

這讓我覺得,這個孩子是有救的,只是我們做的還不夠而已。

有人說,羅某京的例子是極端個案,但是轉眼一想,她不就是留守兒童的典型嗎?問題少女背後的問題,不是有着普遍的家庭破碎、生活困難的因素嗎?這些便是共性,便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此前,我一直不解,爲什麼在《放牛班的春天》的最後,導演要安排一位“邪惡少年”一把火燒了那個充滿愛與救贖的學校。整個影片的鋪墊、發展,不就爲了最後的美好大結局嗎?

看到羅某京的故事,我大概想明白了,教育與救贖,是永無止境的。這個結尾就是提醒我們,總有一些孩子,是我們暫時無法走進其內心的,我們接受這個現實,並繼續我們的責任,纔是真實人間應有的選擇。

最後,我來試着回答那個網友的提問吧:

把這個看似沒有意義的故事報道出來,並非沒有意義,而是試圖尋找更多的救助力量,更好的救贖方式,透過問題少女,指向更本質的社會問題。

如果我們停止關注、不再關心,那纔是真的無意義。


俞昌宗 本文來源:新京報 作者:與歸 責任編輯:俞昌宗_NBJ1114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