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線伸手可及,地面塌陷,衛生髒亂差,沒有物管。近日,有市民向讀創 / 深圳商報記者反映,位於深圳寶安新安街道的嶺下花園 36 區商住樓存多項安全和治安隱患 ,居民盼改善。上合社區有關工作人員表示,將盡快促成該花園成立業主委員會,並聘請有關專家對地面塌陷等問題進行鑑定,有針對性地進行修繕。

樓道伸手可觸摸電線

據瞭解,36 區商住樓始建於 1991 年,爲 8 層的無電梯樓房,已有近 30 年曆史,小區附近有多所小學以及公園、醫院等公共設施。業主江先生認爲,儘管處在這麼優良的地理位置,但衛生環境、安全情況都差得太遠了。記者登錄鏈家網查詢,該小區 10 月份二手房均價達到 37400 元 / 平方米。

▲小區樓道伸手可觸摸的電線。

小區安全事故頻發引發居民憂慮。今年 6 月 21 日,嶺下花園一名男子因觸電身亡,據其妻子介紹,早在 2016 年,水龍頭漏電的情況就曾發生;9 月 7 日,嶺下花園發生疑似下水道沼氣泄露事件,經專業人員及時處置並未造成人員傷亡;11 月 16 日,10 棟一戶業主的天花板突然大面積脫落,而這類問題在 36 區商住樓並不少見。居民反映,小區部分樓房還存在大量牆面裂開、屋頂漏水、消防設施報廢、電線裸露等現象。部分一樓住戶不顧業主反對,私自開挖地下室和修建閣樓,甚至在承重牆上鑿門開窗。

▲居民稱報廢已無法使用的消防栓。

業主鄧小姐稱商住樓 90%的樓房爲海沙樓。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海沙樓,指的就是攪拌和混凝土所用的沙,是來自海邊且未經過處理的海沙,海沙含有一定的有害雜質,如雲母、輕物質、硫化物及硫酸鹽、有機物。雲母和輕物質能降低骨料與水泥、石的粘結力,硫化物及硫酸鹽、有機物對水泥有侵蝕作用。國家明確規定,海沙未經淡化不得直接用於建設房。

沒有管理處的小區

業主鄧小姐稱 2008 年搬到該小區以來,這裏就沒有管理處,嶺下花園外圍 36 區商住房歸屬並不明確。網友濤深依舊在深圳論壇評論說,36 區商住樓就像個沒人管的孩子,而且是寶安區新安街道最老、髒、亂、差的小區。據瞭解,嶺下花園外圍爲 36 區商住房,內部則是城中村,城中村與商住樓混合而居。雖統稱嶺下花園,但城中村管理處並不參與外圍 17 棟商品房的管理。

▲小區靠近馬路外牆色彩鮮豔整齊劃一,與小區內臟亂的環境形成鮮明對比。

記者走訪該小區,發現小區外圍商住房靠近馬路的一側被統一刷上彩色的油漆,整齊劃一,可當記者走進小區發現,眼前的場景卻讓人大跌眼鏡。只見多處消防通道被汽車堵住,樓道中消防設施簡陋,多處樓道已經只剩消防櫃軀殼。建築材料與生活垃圾堆在小區樓房旁邊。記者走進一樓房,只見樓道昏暗,佈滿灰塵,地面與牆壁之間存在約 3 釐米的裂縫。部分地面出現凹陷,用腳輕踏會傳來空蕩的聲響。部分樓房沒有防盜網和圍欄,電線纏繞暴露在樓道外,伸手即可觸摸;部分外牆滲水已長滿蘚類植物。從外圍看,有的樓房約 10 米高的承重牆被鑿開了 4 個窗戶和 2 個門。

社區將促成小區儘快成立業委會

11 月 22 日上午,寶安區住建局、街道城建科根據居民反映問題,到 36 區嶺下花園實地檢查商住樓房屋質量安全。上合社區工作人員稱, 36 區商住樓是上世紀 90 年代建造的房子,因爲歷史遺留問題,小區不屬於嶺下花園城中村管理處的管轄範圍之內,因當時沒有物業公司和專項維修資金,所以小區存在的電線裸露、消防安全等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

▲樓道內樓梯,昏暗且佈滿灰塵。

▲小區一樓部分承重牆被居民私自鑿門開窗。

針對業主們提出的訴求,上合社區工作站表示,目前嶺下花園正在創建寶安 " 雙宜小村 ",各項整改工作正在進行中。工作站正積極與業主協調,撮合小區居民成立業主委員會。" 有了業主委員會後可以招標物業公司,相應的管理、消防、安全等問題也會得到解決。" 工作人員表示。

在採訪中,不少業主希望小區能納入棚戶區改造項目,一名社區工作人員稱,已將居民的訴求向上級反映,但能否列入還牽涉到政策層面,具有不確定性。

讀創 / 深圳商報記者 黃磊 實習生 李紫薇 文 / 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