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存在“代運營、代寫代刷”的專業造假團隊外,據《財經國家週刊》報道,新氧App平臺還存在涉嫌違規銷售肉毒素、人胎素等藥品和服務的行爲。2019年7月,新京報等媒體曾報道稱,入駐新氧App平臺的部分醫美機構,存在涉嫌銷售違禁肉毒素等藥品的行爲,而作爲其醫美社區生態一環的“美麗日記”,也存在造假刷評現象。

(原標題:新氧App被曝“刷單造假”:醫美代運營費用一年18萬 疑仍銷售違規藥品)

爲何屢禁不止?

近日,多家媒體報道稱,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新氧科技”)旗下“新氧App” 仍存在刷單造假、銷售違規藥品等現象。

時間財經搜索淘寶網發現,目前在該平臺上仍存在大量的“醫美託管”商戶。所謂“醫美託管”,就是把入駐新氧App的醫療機構或者醫院裏的企劃部、新媒體部、電網諮詢部等獨立出來以外包方式操作,內容包含醫院運營推廣、活動策劃、整形項目包裝、醫美代寫,及案例日記代寫等。

“我們是按月收費,新氧每月1.5萬,一年18萬。如果年籤,可以優惠。我們負責整體的運營,包含醫生包裝、項目包裝、文案撰寫、案例更新等,每天更新兩條案例,也就是一個月60條”,淘寶一家醫美代運營商戶對時間財經表示。

2019年7月,新京報等媒體曾報道稱,入駐新氧App平臺的部分醫美機構,存在涉嫌銷售違禁肉毒素等藥品的行爲,而作爲其醫美社區生態一環的“美麗日記”,也存在造假刷評現象。有商家對假“美麗日記”明碼標價2000元一套,手術前後對比圖數百元一套,形成“一條龍服務”的網絡灰產。

彼時新氧科技回應稱,報道中提及的涉嫌出售違禁藥品的機構,雖未將藥品在新氧上架,但新氧平臺仍對涉事機構進行了下架,並將配合監管部門的後續處理。對報道中提到的有公司提供虛假日記代寫服務,新氧稱其內部調查小組已對相關賬號和日記進行了封禁。針對醫美日記,新氧將上線人臉識別技術,進一步提升平臺審覈能力。

新氧科技自2013年底成立以來,一直備受資本青睞。截至目前,新氧科技已進行6輪融資,是國內唯一一家進入E輪融資的醫美平臺。2018年9月,新氧宣佈完成7000萬美元E輪融資,躋身互聯網醫美獨角獸陣列;2019年5月,新氧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爲“互聯網醫美第一股”。

時間財經多次聯繫新氧科技方面,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18萬“代運營”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新氧App平臺的崛起,目前還滋生出一些專業的代管運營團隊,從醫生包裝、項目包裝到文案撰寫、案例更新都由第三方專業團隊運營,形成了一條醫美品牌代運營產業鏈。

“目前市面上主推兩個平臺,就是新氧與更美,兩個平臺一起做的話可以打九折,也就是一個月2.7萬。以我的個人經驗來看,新氧的流量要高於更美,新氧的效果會好一些”,淘寶代運營商戶對時間財經表示。

該商戶還稱,“我們作爲代運營的話,就相當於你花了1.5萬招了一個網絡運營總監、一個美工、一個文案。你如果實際招聘這些人,不止這些錢。”

淘寶醫美機構代運營商戶供圖

時間財經要求該商戶提供一些成功的案例,對方表示,“現在官方查的很嚴,不方便提供,這些都是獨家案例資源”。最終對方只提供了拍攝一些視頻素材,從視頻來看,疑似一些用戶整形前後對比圖片的素材。

2019年12月,新氧董事長兼CEO金星在演講中表示,2019年新氧私信量達5700萬條、短評量累計超過211萬條,用戶在新推出的問答板塊上累計發出了174萬條問答。醫美百科累計覆蓋了800多個項目、100多個設備及189種藥品。

據財經網統計,當下的醫美機構代運營平臺已可以提供包括新氧、美團、微博、朋友圈、小程序等全渠道的線上委託運營,但其真實性及數據水分有多少不得而知。

涉多起違規

官網資料顯示,2013年7月,新氧科技成立,業務涉及教育、科普、內容、醫械等領域。截至目前,新氧在中國、韓國、新加坡、日本、泰國5個國家的351座城市開展業務,吸引7000餘家正規醫美機構和25814名有執業資格的醫生入駐;2500萬用戶在新氧平臺上留下搜尋和消費的足跡。

除存在“代運營、代寫代刷”的專業造假團隊外,據《財經國家週刊》報道,新氧App平臺還存在涉嫌違規銷售肉毒素、人胎素等藥品和服務的行爲。

早在去年7月,新氧App就被曝出涉嫌違規銷售肉毒素。據財經雜誌,肉毒素產品在中國的需求量瘋長,但目前中國僅批准上市了兩款“瘦臉針”,分別爲國產肉毒素產品“衡力”及進口肉毒素保妥適(Botox)。作爲處方及毒麻類藥品,從流通到使用,肉毒素均受到嚴格管控。這意味着,除了上述兩種肉毒素注射產品,售賣或注射其他產品均違法。

另據《財經國家週刊》報道,新氧App平臺上還存在幹細胞療法、PRP自體血清美膚等其他多個國內尚未獲批的醫療服務項目。以幹細胞治療爲例,目前,除了已有規定的、未經體外處理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是被允許的,包括醫美整形在內的其他各類型幹細胞療法尚處於臨牀研究階段,並未獲批上市。而新氧App平臺上,此類“治療”項目不在少數。

時間財經在新氧科技官網也注意到,有多家美容醫療機構在宣傳上使用“幹細胞療法”,但這些機構大多爲韓國機構,地址多爲韓國首爾地區,國內普通用戶難以分辨。

遭多位明星起訴

據天眼查顯示,新氧科技的法律訴訟達64起,其中有關肖像、名譽、人格權糾紛達40起,涉及到的明星包括鹿晗、李小璐、林志玲、黃渤、張豐毅等。

以李小璐的訴訟爲例。2017年4月,原告李小璐得知,新氧科技未經許可在其運營的公衆微信平臺發佈了標題爲《李小璐2米寬的雙眼皮竟然變,窄,了!》等十餘篇文章,且帶有原告數十張肖像。

新氧科技在涉案文章中,大量使用原告不同時期拍攝的影視劇照片進行所謂的“整容前後對比”,更在“臉僵”、“下巴像錐子”、“雙眼皮可以夾死蒼蠅”、“嘴巴打了三斤玻尿酸”等文字下方配有原告的肖像圖片。

此外,新氧科技還在涉案文章中捏造諸如“以前兩米寬的雙眼皮不見了”、“天了擼,李小璐突然成了整形界的清流”等文字,暗示原告進行整容等不實信息。法院審理認爲,新氧科技的上述行爲旨在利用原告的姓名及肖像,對被告提供的整形美容服務進行商業推廣宣傳從而營利,商業屬性非常明顯。

該案判決結果顯示,新氧科技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李小璐經濟損失800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60000元、維權成本2000元,並刊登致歉聲明。

近日,新氧科技發佈了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截至去年9月底,新氧實現營收3.0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9.6%;淨利潤爲人民幣3160萬元,同比實現扭虧。(北京時間財經 李洪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