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價虛高,板子不能只打醫生

藥價虛高,板子不能只打醫生

這幾天看新聞,頗有胸悶氣短的感覺。不知道究竟是空氣不好,還是缺乏所謂正能量,反正這種謎之不對勁,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困擾。每當喘不上氣來的時候,我就去陽臺上看看那口黑鍋。雙十一的時候,我像中邪一般也剁了一下手,但等到那口大鍋送來的時候,我卻不知道拿它怎麼辦,只好用來做拍照的道具。我們的直播之所以叫做“背鍋俠”,就是這麼來的。

聖誕前夜,央視播出了一檔新聞調查節目。央視記者用了8個月的時間,對上海、湖南6家大醫院進行跟蹤暗訪,揭開了藥價虛高背後的貓膩。原來,很多醫院裏都活躍着一羣醫藥代表,他們專門針對醫生的用藥量,給醫生提供回扣。有的醫生在三分鐘之內,就收了四次回扣。

應該說,央視的採訪還是相當紮實的。用半年多的時間磨一檔新聞調查,這樣的慢工細活,只有家底十分殷實才做得到。新聞本身問題不大,但某些網站把標題改成“你買藥錢近半成他們回扣”,一下子就非常拱火。喫瓜羣衆當然很不滿,醫生羣體同樣也很生氣,他們覺得媒體的板子打錯了對象。有人發了一條很不正經的評論說,房價虛高都是售樓小姐的錯,因爲她們賣房也拿了回扣。你別說,這樣的“找茬”還真的很形象。

有醫生拿回扣,並不意味着所有的醫生都拿了回扣,這個道理很簡單。把行業裏存在的不正之風,與行業整體形象區分開來看,這樣顯得比較理性。如果因爲回扣、紅包現象的存在,就認爲所有的醫生都不乾淨,那你下回生病了恐怕就只能找獸醫了。作爲醫療工作者,也不要把自己和被曝光的醫生劃等號。哪個隊伍裏都有害羣之馬,你犯不着去做那個背鍋俠。所以,大家都應該靜下心來,多呼吸幾口醇厚的霧霾,然後再去思考問題的癥結所在。

雖然關注醫療體制多年,但說實話,我早就被一輪接一輪的醫改給整懵圈了,好多問題都是一知半解。就我個人的理解,雖然有醫生拿了回扣,但那並不是藥價虛高的源頭,倒更像是它帶來的後果。批發市場上供貨價格爲5元的藥品,政府招標採購的價格竟然高達50元,我只想問,負責招標採購的人難道被豬油蒙了心麼,怎麼能幹出這種事來?而且還是在衆目睽睽之下?你能說這裏面沒有腐敗嗎?

招標價和成本之間巨大的利差,給醫藥企業提供了充裕的施展空間,可以去潤滑每一個環節。醫生作爲開藥方的人,他們代替患者成了事實上的“消費者”,藥品賣得好不好,他們說了算。所以,醫生自然也就成了被圍獵的對象。那麼多醫藥代表成天“圍”着你,說實話,能夠不被回扣拉下馬的醫生,那絕對是特殊材料製成的,是純純的業界良心。但是,把醫生羣體長期置於誘惑之中,然後又對他們開展各種教育,我覺得並不是長久之計。荒誕的藥品招標採購體制不變,以藥養醫的機制不變,回扣就會一直存在,你總不能把醫生都關在籠子裏吧?

央視報道播出之後,國家衛計委連夜表示“高度重視”,向上海、湖南兩地派出了督查工作組,反應可謂異常迅速。上海也不敢怠慢,次日上午即開會部署排查和整改,三名涉事醫生被停職接受調查,涉及藥品也被停止使用,紀檢部門同時介入。主管行政機構如此雷厲風行,應該爲之鼓掌。但回扣問題會因爲整改就迎刃而解嗎?這個真不敢樂觀。

爲了解決藥價虛高問題,醫衛系統和一些地方也開始了新的嘗試。比如公立醫院藥品採購實行“兩票制”,剔除過多的中間環節,有利於降低藥價。央視新聞裏也提到,福建三明市推行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藥品費用大幅度下降,醫務人員收入明顯提高,醫保基金也扭虧爲平。這些改革辦法的實質,如果翻譯成大白話,那就是大幅度擠壓腐敗空間,把灰色收入部分變成醫生的正當收入。這就是好的體制的正向作用。

醫務人員是寶貴的人才資源和社會財富。在醫療體制尚未理順、醫患矛盾還沒充分化解的情況下,頂在一線的醫生很容易受到社會的誤解,遭受不公正的對待。媒體在披露醫衛行業不正之風的同時,也要保護大多數醫務人員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即使是那些確實拿了回扣的醫生,也要適當給機會、給出路。倒是那些負責藥品招標的政府工作人員,真的應該好好倒查一下有無腐敗問題,因爲那纔是藥價虛高的源頭所在。

(文/蔡方華)

藥價虛高,板子不能只打醫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