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生动地描绘了自闭症患者的状况和历史及其家人的奋斗,再现了社会运动者和医疗界人士对他们的热心帮助,然而他们一路磕碰走来,多少次误入歧途,引发争议。从被误解、流放与遗忘,到被探讨、接纳与支持,自闭症走过的,是一段改变全球社会文化的历史。

这是选书邦第872/1000次图书推荐

《不同的音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看似罕见的儿童期疾病如何成为当今社会文化中一个不可忽略的突出存在。它生动地描绘了自闭症患者的状况和历史及其家人的奋斗,再现了社会运动者和医疗界人士对他们的热心帮助,然而他们一路磕碰走来,多少次误入歧途,引发争议。这些精彩的叙述会让你忍不住一口气读下去。

——《华尔街日报》

1910年,一名瑞士精神病学家首次使用“autistic”来描述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模式。1942年,美国自闭症研究之父列昂·肯纳根据11名儿童的病情,借用“autistic”一词,将这种疾病命名为“情感接触中的自闭性障碍”。

从美国首例确诊患儿,成为开心环游世界的耄耋老者;从怕戴帽子的小女孩,成为生平被改编为电影的动物学家;从格格不入的边缘人,成为倡导“神经多样性”的社会运动家。

每一个自闭症患儿,都蕴藏着超乎想象的可能。从被误解、流放与遗忘,到被探讨、接纳与支持,自闭症走过的,是一段改变全球社会文化的历史。

两位资深媒体人广泛调研,深入采访,以翔实史料为基础,精心磨砺五年之作,全方位探寻与记录从“自闭”一词首次出现到如今的百年历史。《不同的音调》讲述了自闭症,却又不仅止于自闭症,它是一面棱镜,让我们一窥过去一个世纪人类社会对人性的认知变迁。自闭症让我们正视不同,从而更懂自己。

这部历史不仅是由学者与先驱的研究构成的,更是无数孩子及其家庭不被理解的痛苦与不折不挠的奋斗写就的。在这里,母亲们摆脱了针对自身的道德指责,家长们努力推动了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医疗界为寻找病因和疗法进行了数不清的尝试,政界与法律界为这些孩子铺平了进入普通课堂的道路。

这也是一部关于失败和进步的历史,展现了在面对未知威胁时人性的黑暗与光明。唐文和祖克以理性的笔触忠实记录下人们走过的弯路与获得的成就,并告诉我们,这段旅途仍在继续。

作者:约翰·唐文和凯伦·祖克

约翰·唐文,美国广播公司(ABC)记者、辩论节目“智力平方”美国版主持人、ABC《晚间报道》的新闻主播,曾任ABC首席驻白宫记者,曾获得三项艾美奖以及海外记者俱乐部奖。

凯伦·祖克,记者,美国广播公司《世界新闻》与《晚间报道》的制片人,报道过各类峰会、奥运会和总统大选。她曾获得艾美奖提名,并因参与制作“9·11”事件相关报道而荣获电视行业两个最负盛名的奖项:皮博迪奖和阿尔弗雷德·杜邦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