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伯”的本义是“没有兄长的男子”,就是老大的意思,在古代与“孟”字通用,但“孟”多指庶出的老大,就是小妾生的。意思是兄弟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尊卑有序。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一直延续至今,这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密切相关,其中就包括世人熟知的姓氏文化。宋代诗人陆游的《书愤》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还有谁能像诸葛亮一样写出如此千古雄文。“伯仲”一词在这里指实力相当、不分高下。那么,“伯仲叔季”起源何处,还与古人名字有什么关联呢?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图之”。意思是兄弟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尊卑有序。“伯”的本义是“没有兄长的男子”,就是老大的意思,在古代与“孟”字通用,但“孟”多指庶出的老大,就是小妾生的。在古代按宗法社会里,一般常以长子继承父位当家。“伯”字甲骨文只作“白”,解作日光初出,不管那一说,总之是其字义是最初的,是老大。如周文王大儿子伯邑考、曹孟德、王伯当、刘伯温等。

“仲”的本意在《释名》中解释:“仲,中也,言位在中也。”这个叫法至今还留在云南白语里,“仲子”指二儿子,如董仲舒、孔仲尼等。

以此类推,“叔”指年少,排老三,如文王三子管叔鲜、秦叔宝等。“季”指年幼最小的,不一定排行第四,如周文王的父亲叫季历,是古公亶父最小的儿子。汉高祖刘邦排行老三,因为他最小,所以又以刘季为字。刘邦称帝后曾对得意地对父亲说:“今某业之所就,孰与仲多。”意思是我老幺比老二强。

《论语·微子》:“周有八士:伯达、伯叔、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䯄。”三国时期,孙坚四子取名为:长子名策,字伯符;次子名权,字仲谋;三子名翊,字叔弼;四子名匡,字季佐。另外,《春秋命历序》:“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五姓同期,俱驾龙,号曰五龙。” 除了表示兄弟排名,“伯仲叔季”还表示事物的顺序,还泛指四季“春夏秋冬”:即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在古代,女子出嫁前是没有名字的,周礼中有“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的规定。未婚姑娘为了加以区别,一般在姓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用以区分排行。如古书所记仲姬、叔子、季某,意思是姬家的二女儿,子家的三闺女,某家老姑娘。所以,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并不是姓孟,而是指姜家小老婆生的大女儿!

看看诸位姓名里是否有“伯(孟)仲叔季”,你要知道其中含义,特别是取名时一定要慎重使用,否则会出笑话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