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康熙年间升得最快的官员,无疑算是周培公。他出了一个计策,立刻被康熙从一个普通幕僚升为一品大员。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呢?

(周培公剧照)

周培公生于明末,湖北荆门人。

时逢乱世,内有李自成率大顺军起义,外有皇太极统清军想夺明朝天下。

周培公的父亲在兵荒马乱的中,为强人所杀,其母也殉节而死,当时他才10岁光景,后来在流离失所中为清军收留,做了州卒小吏。

周培公识文断字,再加上他机智有谋略,因此得到官员的赏识,被带到京城做了内阁供奉。

没有背景的周培公在他42岁时,终于等到了展示才能的机会。

康熙十三年,由于康熙执意撤藩,平西王吴三桂发动了三藩之乱。

当时,身为陕西提督的王辅臣由于朝廷粮饷马匹分配不公,与八旗军营发生冲突,随后又向吴三桂表忠心,表示愿意与其一同举事。靖南王耿精忠此时亦也在福州响应,发动叛变。

由于王辅臣所在的陕甘地区为边防重地,又近京城,因此王辅臣成了几股叛军势力中威胁最大的一支。且王辅臣在清军中素有奸狡凶毒之名,清军对他非常畏惧,不敢轻举妄动。

为了尽快扑灭王辅臣的队伍,康熙任命大学士图海为抚远大将军,命他率10万清军征讨王辅臣。

(图海议事)

图海到了平凉后,清军士气大增,纷纷请命攻城拔寨。

唯有周培公不建议以硬碰硬。他分析说,王辅臣之所以会反叛,是形势所逼,另一方面也是他舍不得到手的高官厚禄。如果朝廷不再追究他与八旗军营的事情,再派人前去安抚他,他必然会投降朝廷,如此才是上策。

图海听了周培公的分析,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将他引为幕僚。

当时,图海想找个合适的人选,进城去劝降。但由于王辅臣恶名在外,众人均不敢应承。周培公主动请缨,表示愿意孤身犯险,进城劝降。并说,如果劝降成功,那是沾了大将军的光;如果遭遇不测,那是天命如此。

图海见周培公主动请缨,再加上他深知其“好奇计”,也觉得他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连夜写奏折向康熙说明了情况,又把周培公去劝降一事也一并上奏。

康熙感叹周培公是国之忠良,于危难中有大气概,于是立刻传谕周培公入京觐见,并在乾清宫接见了他。经过一番问话,康熙异常欣喜,赐他黄马褂一件,又封他为一品大员,任参议道台,让他携带赦免诏书,做为朝廷命官,前往平凉城中招降王辅臣。

(康熙剧照)

王辅臣见到赦书后,主动向图海献上了平凉城人口花名册,又命长子王吉贞将吴三桂发来的信札和授予他的“平远大将军印”及“陕西东路总管将军印”都呈给朝廷,以示归降的诚意。

王辅臣的归降,意味着断了吴三桂的羽翼,同时也解除了一大威胁。

朝廷对有功之人皆委以重任,并多加封赏,当康熙要嘉奖周培公的时候。周培公并未求官要赏,只提出一个请求,希望朝廷能给为父殉节的母亲一个封号。图海也称赞周培公“舍身之孝,为国忘躯之忠”,请求康熙不仅能嘉封其母,并将山东东莱道的职务赏赐给他。

康熙为周培公的孝心所感动,不光将其母诰封为“贞烈恭人”,还将其父追封为朝烈大夫,并亲自为周培公的母亲撰写祭文。

周培公就这样为父母挣得了荣光,还从籍籍无名的小角色,成了皇帝器重的大臣。

(参考史料:《清史稿》)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