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康熙年間升得最快的官員,無疑算是周培公。他出了一個計策,立刻被康熙從一個普通幕僚升爲一品大員。他在什麼時候做了什麼事呢?

(周培公劇照)

周培公生於明末,湖北荊門人。

時逢亂世,內有李自成率大順軍起義,外有皇太極統清軍想奪明朝天下。

周培公的父親在兵荒馬亂的中,爲強人所殺,其母也殉節而死,當時他才10歲光景,後來在流離失所中爲清軍收留,做了州卒小吏。

周培公識文斷字,再加上他機智有謀略,因此得到官員的賞識,被帶到京城做了內閣供奉。

沒有背景的周培公在他42歲時,終於等到了展示才能的機會。

康熙十三年,由於康熙執意撤藩,平西王吳三桂發動了三藩之亂。

當時,身爲陝西提督的王輔臣由於朝廷糧餉馬匹分配不公,與八旗軍營發生衝突,隨後又向吳三桂表忠心,表示願意與其一同舉事。靖南王耿精忠此時亦也在福州響應,發動叛變。

由於王輔臣所在的陝甘地區爲邊防重地,又近京城,因此王輔臣成了幾股叛軍勢力中威脅最大的一支。且王輔臣在清軍中素有奸狡兇毒之名,清軍對他非常畏懼,不敢輕舉妄動。

爲了儘快撲滅王輔臣的隊伍,康熙任命大學士圖海爲撫遠大將軍,命他率10萬清軍征討王輔臣。

(圖海議事)

圖海到了平涼後,清軍士氣大增,紛紛請命攻城拔寨。

唯有周培公不建議以硬碰硬。他分析說,王輔臣之所以會反叛,是形勢所逼,另一方面也是他捨不得到手的高官厚祿。如果朝廷不再追究他與八旗軍營的事情,再派人前去安撫他,他必然會投降朝廷,如此纔是上策。

圖海聽了周培公的分析,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將他引爲幕僚。

當時,圖海想找個合適的人選,進城去勸降。但由於王輔臣惡名在外,衆人均不敢應承。周培公主動請纓,表示願意孤身犯險,進城勸降。並說,如果勸降成功,那是沾了大將軍的光;如果遭遇不測,那是天命如此。

圖海見周培公主動請纓,再加上他深知其“好奇計”,也覺得他是最合適的人選。於是連夜寫奏摺向康熙說明了情況,又把周培公去勸降一事也一併上奏。

康熙感嘆周培公是國之忠良,於危難中有大氣概,於是立刻傳諭周培公入京覲見,並在乾清宮接見了他。經過一番問話,康熙異常欣喜,賜他黃馬褂一件,又封他爲一品大員,任參議道臺,讓他攜帶赦免詔書,做爲朝廷命官,前往平涼城中招降王輔臣。

(康熙劇照)

王輔臣見到赦書後,主動向圖海獻上了平涼城人口花名冊,又命長子王吉貞將吳三桂發來的信札和授予他的“平遠大將軍印”及“陝西東路總管將軍印”都呈給朝廷,以示歸降的誠意。

王輔臣的歸降,意味着斷了吳三桂的羽翼,同時也解除了一大威脅。

朝廷對有功之人皆委以重任,並多加封賞,當康熙要嘉獎周培公的時候。周培公並未求官要賞,只提出一個請求,希望朝廷能給爲父殉節的母親一個封號。圖海也稱讚周培公“捨身之孝,爲國忘軀之忠”,請求康熙不僅能嘉封其母,並將山東東萊道的職務賞賜給他。

康熙爲周培公的孝心所感動,不光將其母誥封爲“貞烈恭人”,還將其父追封爲朝烈大夫,並親自爲周培公的母親撰寫祭文。

周培公就這樣爲父母掙得了榮光,還從籍籍無名的小角色,成了皇帝器重的大臣。

(參考史料:《清史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