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五千二百里,是青龙满族自治县凤凰山乡歪顶沟村与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捧当乡永拉嘎村的距离。因为一路上许多地方还不通车、需要绕行,很少有人能说清走一趟到底要多久。

前不久,河北青龙凤凰山乡派出所的民警李仕伟日夜兼程,用了7天7夜的时间才终于到达永拉嘎村。而乡村民警这趟行程,只为帮一名村民取回“丢失”了20多年、脱贫所需的证件。

民警下乡到丰丽英家回访

丰丽英展示自己已经办好的户口和身份证

“脱贫,差一个人也不行”

2019年12月27日上午,被一场雪覆盖的凤凰山乡的道路才开始通车。大雪已经将乡派出所民警李仕伟“留宿”在所里十几天了。

趁着天气好,李仕伟和同事赶紧下村转转,车子开到歪顶沟村,在路边一个平房前停下了。前些日子,李仕伟刚刚将一张新办理的居民身份证和户籍页交到了这家的女主人丰丽英手里。

见民警来回访,丰丽英三步两步迎了出来,“挺好的,新农合、低保都在办了,日子过得有底了。”她从柜里小心地拿出户口本,里面夹着她崭新的居民身份证。

一个多月前,这张小小的证件还是让丰丽英发愁的大问题。49岁的丰丽英28年前从云南远嫁到了歪顶沟村,嫁过来后,日子一直挺困难,加上丈夫几年前得了重病去世,她带着一身债独自抚养女儿,生活更加不易。

这几年,歪顶沟村开始在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下摆脱了困境,村里靠依山傍水的资源发展旅游,家家户户生活都好了起来。可因为丰丽英从没落过户,很多政策补贴都没法申请,眼看跟大伙儿的差距越拉越大,她急坏了。

2019年10月初,歪顶沟村支书张福胜带着丰丽英来到乡派出所咨询,接警的正是李仕伟。看到丰丽英手里只有一张已作废的一代身份证,便按照上面的地址跟云南当地派出所进行联系。

李仕伟这一联系,发现问题更复杂了——丰丽英家乡变更了行政区划,她所在的村子属地也变了,因多年失联,她在当地的户口早已注销。

丰丽英是傈僳族人,云南民警便通过远程视频跟她通话,她断断续续说出了几句傈僳族语言,对方才初步确认了她当地人的身份,但核实户口还需要带着血样和相关证件,去与她的家人进行现场比对。

没有身份证,家里条件也不允许的丰丽英显然无法完成这样的出行。李仕伟汇报给所里,所长何荣广决定向上级申请前往云南,帮丰丽英办理户籍证明。“脱贫这事儿差一个人也不行。咱不能看着她因为没有户口,享受不到国家的好政策啊。”

得到批准后,李仕伟和张福胜一起动身,向丰丽英的老家——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捧当乡永拉嘎村出发了。

李仕伟与云南警方交谈丰丽英户口补办事宜

“这辈子走过的最远的路”

长达3800多公里的行程,越接近永拉嘎村,能乘坐的交通工具越不确定,李仕伟预料过很多困难,脚下路的曲折程度还是超过了他的想象。

10月24日,为了加快办事效率,两人先坐飞机到达了云南昆明,一下飞机便马不停蹄地转坐火车去往大理,一步步靠近目的地。

在大理,他们就遇到了困难——当地没有去往贡山的公交工具,两人只好先坐上一趟去往另一个自治州的班车。近7个小时后,他们到达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六库镇,没睡上一个囫囵觉,又赶早起6点的班车去往贡山。

从六库到贡山只有一条路,盘绕着大山而上,一边是葱郁的崖壁,一边是翻腾的怒江水,道路狭窄,班车也都是小型汽车。李仕伟和张福胜窝在车里走了近两天时间,疲惫让他们没有精神欣赏窗外的美景。

“赶上那几天路况不好,车每天只能行驶200公里左右,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到。”李仕伟回忆着,不自觉皱了皱眉。

而到了贡山,让李仕伟没想到的是,永拉嘎村依然不是近在眼前,“按咱青龙的情况,到了贡山就等于已经达了县里,再往村里去开车也就是个把钟头的事。谁知,光从贡山再坐班车到捧当乡就用了半天时间,坐乡派出所的车到村里又走了2个多小时。”他说完笑了起来,“这可是我这辈子走过的最远的路了。”

在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大山里,李仕伟和张福胜终于来到了丰丽英曾住过的木屋,对家中男子提取血样进行比对后,确定了就是她的亲弟弟,顺利将她的户口从原籍迁出,也将弟弟的联系方式为丰丽英要了下来。

云南警方将丰丽英户口移交给青龙警方

“为他们办事,咱不怕麻烦”

11月初,李仕伟回到青龙,距离出发已经过去了近半个月,其中去程就用了7天。李仕伟回到所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丰丽英的户口落在歪顶沟村,又为她办好了身份证。

“丢失”身份多年的丰丽英拿到证件的那天,激动万分,村民都说,20多年没见她这么高兴过。

用半个多月为丰丽英办完户口后,何荣广又召集所辖各村的村干部开了个协调会,“咱户籍走访几轮了,还有户口办理困难的群众,大家再配合仔细筛查,抓紧反馈问题,为他们办事,咱不怕麻烦。”

其实,帮村民收集迁移户口的资料并不在派出所职责范围内,而民警却走了那么远的路,为的是走近一颗颗信任自己的心。 #云南省#派出所民警#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见民警来回访,丰丽英三步两步迎了出来,“挺好的,新农合、低保都在办了,日子过得有底了。”她从柜里小心地拿出户口本,里面夹着她崭新的居民身份证。

一个多月前,这张小小的证件还是让丰丽英发愁的大问题。49岁的丰丽英28年前从云南远嫁到了歪顶沟村,嫁过来后,日子一直挺困难,加上丈夫几年前得了重病去世,她带着一身债独自抚养女儿,生活更加不易。

这几年,歪顶沟村开始在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下摆脱了困境,村里靠依山傍水的资源发展旅游,家家户户生活都好了起来。可因为丰丽英从没落过户,很多政策补贴都没法申请,眼看跟大伙儿的差距越拉越大,她急坏了。

2019年10月初,歪顶沟村支书张福胜带着丰丽英来到乡派出所咨询,接警的正是李仕伟。看到丰丽英手里只有一张已作废的一代身份证,便按照上面的地址跟云南当地派出所进行联系。

李仕伟这一联系,发现问题更复杂了——丰丽英家乡变更了行政区划,她所在的村子属地也变了,因多年失联,她在当地的户口早已注销。

丰丽英是傈僳族人,云南民警便通过远程视频跟她通话,她断断续续说出了几句傈僳族语言,对方才初步确认了她当地人的身份,但核实户口还需要带着血样和相关证件,去与她的家人进行现场比对。

没有身份证,家里条件也不允许的丰丽英显然无法完成这样的出行。李仕伟汇报给所里,所长何荣广决定向上级申请前往云南,帮丰丽英办理户籍证明。“脱贫这事儿差一个人也不行。咱不能看着她因为没有户口,享受不到国家的好政策啊。”

得到批准后,李仕伟和张福胜一起动身,向丰丽英的老家——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捧当乡永拉嘎村出发了。

李仕伟与云南警方交谈丰丽英户口补办事宜

“这辈子走过的最远的路”

长达3800多公里的行程,越接近永拉嘎村,能乘坐的交通工具越不确定,李仕伟预料过很多困难,脚下路的曲折程度还是超过了他的想象。

10月24日,为了加快办事效率,两人先坐飞机到达了云南昆明,一下飞机便马不停蹄地转坐火车去往大理,一步步靠近目的地。

在大理,他们就遇到了困难——当地没有去往贡山的公交工具,两人只好先坐上一趟去往另一个自治州的班车。近7个小时后,他们到达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六库镇,没睡上一个囫囵觉,又赶早起6点的班车去往贡山。

从六库到贡山只有一条路,盘绕着大山而上,一边是葱郁的崖壁,一边是翻腾的怒江水,道路狭窄,班车也都是小型汽车。李仕伟和张福胜窝在车里走了近两天时间,疲惫让他们没有精神欣赏窗外的美景。

“赶上那几天路况不好,车每天只能行驶200公里左右,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到。”李仕伟回忆着,不自觉皱了皱眉。

而到了贡山,让李仕伟没想到的是,永拉嘎村依然不是近在眼前,“按咱青龙的情况,到了贡山就等于已经达了县里,再往村里去开车也就是个把钟头的事。谁知,光从贡山再坐班车到捧当乡就用了半天时间,坐乡派出所的车到村里又走了2个多小时。”他说完笑了起来,“这可是我这辈子走过的最远的路了。”

在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大山里,李仕伟和张福胜终于来到了丰丽英曾住过的木屋,对家中男子提取血样进行比对后,确定了就是她的亲弟弟,顺利将她的户口从原籍迁出,也将弟弟的联系方式为丰丽英要了下来。

云南警方将丰丽英户口移交给青龙警方

“为他们办事,咱不怕麻烦”

11月初,李仕伟回到青龙,距离出发已经过去了近半个月,其中去程就用了7天。李仕伟回到所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丰丽英的户口落在歪顶沟村,又为她办好了身份证。

“丢失”身份多年的丰丽英拿到证件的那天,激动万分,村民都说,20多年没见她这么高兴过。

用半个多月为丰丽英办完户口后,何荣广又召集所辖各村的村干部开了个协调会,“咱户籍走访几轮了,还有户口办理困难的群众,大家再配合仔细筛查,抓紧反馈问题,为他们办事,咱不怕麻烦。”

其实,帮村民收集迁移户口的资料并不在派出所职责范围内,而民警却走了那么远的路,为的是走近一颗颗信任自己的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