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0年,公曆平年,共365天,52周零1天。農曆庚子年(鼠年),閏八月,共384天。19世紀最後一年,清·光緒26年。遺傳學奠基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在本年爆發。

奇特曆法

2月14日元宵節,恰逢西方情人節,下一次在1919年。

9月8日中秋節,恰逢白露,下一次在1957年。

大事記

摺疊

一月

1月1日,夏威夷要求派代表參加在首都華盛頓舉行的共和黨大會。(參見1900年4月30日)

公元1900年,地球上發生的大事還真不少

1月1日,尼日利亞成爲英國的保護國。

1月2日,中國山東省高密縣民阻止德國建造鐵路。海約翰提出門戶開放政策。美國芝加哥的排水用運河完工,全長64公里,總工程費4500萬美元。

1月4日,罷工浪潮席捲歐洲。

1月5日,愛爾蘭民族主義黨領袖John Edward Redmond呼籲民衆反抗英國統治。清廷批准法國租借廣州灣並訂立條約。

1月6日,印度發生饑荒,據報道,有數百萬人瀕臨死亡。(參見1900年5月7日)

1月8日,美國總統威廉·麥金萊William McKinley下令在阿拉斯加地區實施軍事統治。

1月8日,南非布爾人攻擊Ladysmith鎮,被英國的懷特將軍擊退。

1月9日,意大利拉齊奧足球俱樂部成立。山東義和拳數百人,將直隸清河大寨莊教堂焚燬後返回山東。

1月13日,日本普選運動遍及全國,松本的普選同盟會以一千人連署陳情書向衆議院提出實施普選的要求。

1月14日,普契尼歌劇《托斯卡》在演員接到匿名信函及死亡威脅陰影下在羅馬首演。

1月15日,南通大生紗廠正式投產出紗。

1月16日,英國放棄薩犘亞羣島的主權之後,美國參議院終於認可1899年11月簽訂的英德條約。(參見1900年2月13日) 英國在好望角附近集結強大的軍力,迫使布爾人由攻轉守。

1月17日,曾爲墨西哥領地的得克薩斯州州內的??族印第安人正式宣佈,脫離墨西哥而自立。 美國取得威克島,將得以連接夏威夷與馬尼拉之間的海底電纜。

1月21日,加拿大軍隊自哈利法克斯啓程,前往南非參加布爾戰爭。

1月24日,楊衢雲自日本抵香港,不久辭去興中會會長職務,由孫中山繼任。清政府載漪9歲的兒子溥儁爲皇子,成爲光緒帝的繼承人,史稱"己亥建儲"。 英國與南非各邦開始爲布爾戰爭進行和平談判。(參見1900年3月13日)。西太后詔立端王載漪之子溥俊爲大阿哥,欲廢光緒帝。

1月25日,德國發表由第二期建艇法案,開始擴充海軍艦隊。陳少白受孫中山之命在香港籌辦《中國日報》。

1月27日,在北京的英、美、法、俄、意等國公使團,一致要求清政府平息義和團暴動。(參見1900年2月19日)

1月29日,8個創始團隊在費城的賓夕法尼亞州建成美國職業棒球俱樂部聯盟。

1月31日,拳擊規則創始人昆斯貝里爵士去世。

摺疊

二月

2月1日,英國撤換南非殖民地指揮官布勒將軍,由羅伯特將軍繼任。(參見1900年2月8日)

2月3日,美國民主黨Kentucky州州長候選人William Goebels遭槍手狙擊身亡。(參見1900年8月18日)歐洲維也納、布達佩斯等大城市紛紛發生煤礦工人罷工事件。

2月5日,美國與大不列顛聯合王國簽訂海約翰-龐斯弗斯條約。美國獲得開闢巴拿馬運河的權利,但不得在當地駐軍。美國參議院通過1899年海牙和平會議宣言:在海牙創立國際法庭

2月6日,美國紐約州州長蕭道爾·羅斯福宣稱:任何情況下都不願接受提名爲副總統候選人。(參見1900年6月19日) 1899年海牙和平會議宣言:在海牙創立國際法庭。

2月8日,英國布勒將軍在南非的Ladysmith鎮受挫於布爾軍,英軍敗退。(參見1900年2月14日)

2月9日,美國網球選手杜維特·菲利·戴維斯捐贈銀盃,獎勵給網球運動員。

2月13日,緬甸英軍開始進犯雲南邊界城市片馬。 德國國會批准英德條約,英、法、美、德四國達成分割波利尼西亞的協議。

2月14日,清政府懸賞10萬白銀緝拿康有爲、梁啓超,並嚴禁民衆購閱其所辦報章。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無視於國際間對芬蘭爭取自己的聲援,下令加強統治芬蘭。 英國羅伯特將軍率領2萬軍隊入侵南非的Orange Free State。(參見1900年2月27日)

2月17日,日本"萬朝報"批評治安警察法案,剝奪人民的集會結社自由,抑制勞工及農民的請願運動。

2月19日,清政府命令直隸、山東督撫查禁義和團。(參見1900年2月25日)

2月22日,夏威夷羣島成爲美國一準州。

2月25日,清政府照會駐華各國公使。(參見1900年3月2日)

2月27日,英國羅伯特將軍在南非的Pietersburg接受布爾將軍Piet Cronje的無條件投降。

2月27日,德國拜仁慕尼黑足球俱樂部成立。

2月28日,英國工黨成立勞工代表委員會(1906年改稱工黨) 。俄國向德、法兩國提議,共同要求英國終止布爾戰爭。唐才常在上海組織東文學社,祕密籌組正氣會。

摺疊

三月

3月2日,美國國會在首都華盛頓表決通過以200萬美元援助波多黎各。(參見1900年3月19日) 中國北京的各國駐華公使要求清朝政府嚴懲義和團。

3月3日,德國罷工礦工開始回到工作崗位。

3月5日,2艘美國戰艦前往尼加拉瓜制止革命動亂。

3月9日,德國婦女向議會請願,爭取參加大學入學考試的權利。

3月10日,英國與烏干達簽訂合約。烏干達在英國保護下組織政府。 日本公佈治安警察法,以壓制日漸頻繁的勞工運動。

3月11日,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裏在倫敦表示,拒絕布爾人領袖保羅·克魯格提出的和平建議。(參見1900年3月13日) 美、英、法、德、意五國駐清公使分別電告各自政府,派遣海軍至中國的渤海。

3月13日,英國羅伯特將軍攻下南非奧蘭治自由邦的首都布魯芳登。(參見1900年3月27日)各國海軍在渤海操演。

3月14日,美國公佈貨幣法,確立金本位制度,1盎司純度的90%的黃金相當於20.6美元。

3月19日,美國總統麥金萊在首都華盛頓聲明美國與波多黎各維持貿易自由的必要性。(參見1900年4月12日) 英國考古學家亞瑟·約翰·伊文思開始挖掘赫拉克利翁的克諾索斯宮,這是公元前16世紀克里特的文化中心。

3月20日,美國國務卿海約翰宣稱,中國門戶開放政策已經獲得英、德、法、意等國的支持。(參見1900年5月17日)卡內基鋼鐵公司在美國新澤西州成立。(參見1901年3月13日)梁啓超分別致函唐才常,康有爲商議籌款及起事計劃。

3月24日,美國紐約市長範威克Van Wyck爲紐約市第一條快速運輸鐵路舉行破土儀式。(參見1904年10月27日)

3月27日,英國國會通過"戰爭公債法案",撥款3500萬英鎊軍費給布爾戰爭。(參見1900年4月9日)

3月29日,美國陸軍部在菲律賓設立軍官區。

3月31日,俄國和朝鮮在漢城簽訂1項確保馬山浦海軍基地租借權的祕密協定。

摺疊

四月

4月1日,希臘喬治親王成爲克里特島的專制君主。

4月5日,京城出現了義和團壇口和大量揭帖,聲稱"消滅洋鬼子之日,便是風調雨順之時"。

4月6日,英國要求黃金海岸。

4月10日,袁世凱鎮壓山東義和團。

4月13日,兩江總督鹿傳霖奏請於金陵設立工藝大學堂。

4月14日~11月12日,1900年巴黎世博會在法國巴黎舉行。

4月26日,楊衢雲赴日與孫中山議謀廣東起義。

4月28日,梁啓超致書孫中山,舉光緒爲總統,使兩黨結合。

摺疊

五月

5月19日--天主教大主教樊國樑致書法國公使,速召海軍入京防衛。

5月20日~10月28日--1900年巴黎奧運會在法國巴黎舉行。

5月20日--列強駐京使團召開會議,強烈要求清政府鎮壓義和團運動。

5月21日--英、美、法、德各駐華公使再次照會清政府,敦促嚴厲鎮壓義和團及懲辦鎮壓不力的官吏。

5月26日--莫高窟"藏經洞"被發現。

5月27日--中國爆發義和團運動。義和團運動起源於直隸,山東兩地,是清末羣衆自發的反帝,反封建運動。

5月28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

5月31日--英國總司令羅伯茨勳爵進入約翰內斯堡。

摺疊

六月

6月7日--義和團紛紛湧入京城。

6月10日--西摩率英,美,奧,意,俄,法,德,日八國聯軍2000人,向北京進發。

6月13日--八國聯軍在廊坊遭義和團襲擊。

6月14日--義和團進駐北京。

6月15日--義和團圍攻北京西什庫大教堂。

6月16日--慈禧向列強宣戰。

6月17日--八國聯軍攻佔大沽炮臺。

6月18日--庚子事變中慈禧太后下令殺死包括各國公使在內的所有外國人。

6月20日--德國公使克林德被開槍打死。

6月21日--清廷向列強宣戰。

6月29日--瑞典政府正式批准設置諾貝爾基金會。

摺疊

七月

7月6日--清廷重用義和團,慈禧賞天津義和團白銀10萬兩。聶士成軍在天津小西門擊退聯軍。

7月7日-13日--清軍日夜炮擊京使館。

7月8日--清軍與聯軍戰於天津八里臺,聶士成陣亡。

7月9日--澳大利亞各殖民地組成聯邦。

7月13日--八國聯軍分兩路向天津城內發起總攻,次日佔領天津。

7月16日--海蘭泡慘案。

7月17日--俄軍屠滅江東六十四屯居民。

摺疊

八月

8月3日--俄軍大舉入侵東北。

8月4日--八國聯軍由天津向北京進犯。

8月5日--盛宣懷向英商大東公司,丹麥大北公司借21萬英鎊,敷設由大沽至上海海底電線。

8月14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

8月15日--北京淪陷,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出逃北京。

8月16日--八國聯軍在北京公開搶劫三日。

8月19日--俄國搶先佔領頤和園,將珠寶竊擄殆盡。

8月20日--清廷以光緒帝名義發佈"罪已詔",向列強政府賠禮致歉。

摺疊

九月

9月3日--八國聯軍四出伐剿捕殺京郊義和團員。

9月5日--法國佔領乍得。

9月17日--英國原六個殖民地宣告成立澳大利亞聯邦。

9月25日--清廷屈從德國懲處主戰大臣。清廷向德國,日本發出國電,對克林德,杉山彬表示哀悼和歉意。

9月30日--英軍搶先佔領山海關。

摺疊

十月

10月3日--鄭士良率三合會黨600人在惠州起義。

10月11日--李鴻章抵北京,開始與八國聯軍談判。

10月16日-- 英,德簽訂瓜分中國揚子江流域權利的《英德協定》。

10月19日--馬克斯·普朗克發表他的輻射公式。

10月26日--慈禧太后等逃至西安。

摺疊

十一月

11月6日--八國聯軍在保定組織軍事法庭,審判布政使廷雍及守尉奎恆、統領王佔魁等,然後將三人斬首示衆。

11月9日--俄與增祺簽訂《奉天交地暫且章程》。八國聯軍在天津郊區王慶坨村全部燒燬。

11月13日--清廷在各國逼迫下將10名王公大臣革處。

11月29日--清廷允張之洞奏,於武昌北門外10裏開商埠。

11月30日--康有爲輾轉上奏清廷《公請光緒復辟還與京師折》。

摺疊

十二月

12月10日--八國聯軍成立"管理北京委員會"。

12月14日--馬克斯·普朗克發表他對量子的理論。

12月18日--尼古拉中央教堂在哈爾濱市南崗區落成。

12月27日--清廷接受列強提出苛毒的《議和大綱》12款。

12月--德法軍隊洗劫古觀象臺,將明代製造的,清初製造的貴重儀器運往法國和德國。

公元1900年,地球上發生的大事還真不少

出生人物

康法如

公元1900年,地球上發生的大事還真不少

1900年陰曆5月18日,陽曆6月14日生。字,利民。河南省西平縣大康莊村人。國民革命軍第三十軍第三十一師副師長。臺兒莊戰役時,身先士卒,浴血奮戰,身負重傷。抗戰勝利後,退役返回西平縣大康莊村。1950年陽曆8月30日,陰曆7月17日。在鎮反中槍決於西平縣縣城東關。

吳印鹹

1900年9月21日,吳印鹹生於江蘇省沐陽縣,1922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他青年時積極參加左翼電影運動;拍攝了《風雲兒女》、《都市風光》、《生死同心》、《馬路天使》等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抗日戰爭爆發後,吳印鹹奔赴延安,成功地拍攝了《南泥灣》、《白求恩大夫》等珍貴紀錄片。

荀慧生

公元1900年,地球上發生的大事還真不少

荀慧生

荀慧生(1900-1968)藝名白牡丹,偉大的京劇旦角表演藝術家,荀派藝術的創始人。

崔可夫

崔可夫Vasily Ivanovich Chuikov(1900-1982年)蘇聯軍事家。

沃爾夫岡·泡利

沃爾夫岡·泡利Wolfgang Pauli(1900-1958年)美籍奧地利物理學家。

蔡暢

蔡暢(1900-1990年)中國革命家,中國婦女運動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共中央婦女運動委員會書記、全國婦聯第一~三屆主席、第四屆名譽主席等職。全國人大第一~三屆常務委員,第四、五屆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第七至十一屆中央委員 。

李富春

公元1900年,地球上發生的大事還真不少

李富春

李富春(1900-1975)中國政治家,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忠誠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奠基者和組織者之一。

聖德克旭貝里

聖德克旭貝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1900-1944)法國飛行員,作家,參加了開闢法國--非洲--南美國際航線的工作,並著有作品《南線班機》(1930),《夜航》(1931)等。

伊麗莎白

公元1900年,地球上發生的大事還真不少

伊麗莎白·鮑斯-萊昂

伊麗莎白·鮑斯-萊昂Elizabeth Angela Marguerite Bowes-Lyon(1900-2002)伊麗莎白王太后,她是伊麗莎白二世的母親,她也是喬治六世的繼承者。

王力

公元1900年,地球上發生的大事還真不少

王力

王力(1900-1986)中國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散文家和詩人,北京大學中文系一級教授。同時擔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副主任,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顧問,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語言學會名譽會長,中國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原名譽校長。

冰心

公元1900年,地球上發生的大事還真不少

冰心

冰心(1900-1999)中國著名女作家,原名爲謝婉瑩,筆名爲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壺"爲意。被稱爲"世紀老人"。現代著名詩人、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顧問,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名譽理事等職。

海因裏希·希姆萊

公元1900年,地球上發生的大事還真不少

希姆萊

海因裏希·魯伊特伯德·希姆萊(臺譯辛姆勒)Heinrich Himmler(1900-1945) 法西斯戰犯,歷任納粹黨衛隊隊長、黨衛隊帝國長官、納粹德國祕密警察(音譯爲蓋世太保)首腦、警察總監、內政部長等要職,先後兼任德國預備集團軍司令、上萊茵集團軍羣司令和維斯杜拉集團軍羣司令。

夏衍

公元1900年,地球上發生的大事還真不少

夏衍(1900-1995),中國著名文學、電影、戲劇作家,文藝評論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左翼電影運動的開拓者、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代表作品《狂流》《春蠶》《秋瑾傳》《上海屋檐下》《包身工》

林風眠

林風眠(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畫家、藝術教育家、國立藝術學院(現更名爲 中國美術學院)首任院長。代表作品《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靜物》

田島娜美

田島娜美(1900年8月4日--2018年4月21日)日本長壽女性。

摺疊

編輯本段

逝世人物

戴姆勒

公元1900年,地球上發生的大事還真不少

戈特利布·戴姆勒

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1834-1900·3·6)德國工程師和發明家,現代汽車工業的先驅者之一。

克林德

克林德Klemens Freiherr zoo clean(1853-1900)德國男爵,外交官,駐華公使。

珍妃

公元1900年,地球上發生的大事還真不少

珍妃

珍妃(1876-1900)清朝光緒皇帝妃子,也是最爲受寵的妃子,後因獲罪於慈禧而被太監李蓮英、崔玉貴等人投井溺斃。

威廉·尼采

公元1900年,地球上發生的大事還真不少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德國著名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他最早開始批判西方現代社會,然而他的學說在他的時代卻沒有引起人們重視,直到20 世紀,才激起深遠的調門各異的回聲。後來的生命哲學,存在主義,弗洛伊德主義,後現代主義,都以各自的形式回應尼采的哲學思想。

黑田清隆

公元1900年,地球上發生的大事還真不少

黑田清隆

黑田清隆(1840-1900)日本第二任內閣總理大臣(首相),元老,薩摩藩人,積極投身倒幕運動,參與建立薩長聯合,戊辰戰爭時任監軍、參謀,後任明治政府兵部大丞、開拓使次官、長官及參議等職。

奧斯卡·王爾德

公元1900年,地球上發生的大事還真不少

奧斯卡·王爾德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1854-1900)英國劇作家、詩人、散文家,19世紀與蕭伯納齊名的英國才子。

摺疊

編輯本段

綜合事記

1月5日 清廷批准法國租借廣州灣並訂立條約。 【注: 1899年,湛江市區被法國"租借",當時名字叫"廣州灣",對外貿易曾繁盛一時。1943年,廣州灣爲日軍佔領。1945年抗戰勝利,廣州灣迴歸,從此定名爲"湛江"。】

1月9日 山東義和拳數百人,將直隸清河大寨莊教堂焚燬後返回山東。

1月15日南通大生紗廠正式投產出紗。

1月24日 西太后詔立端王載漪之子溥俊爲大阿哥,欲廢光緒帝。

1月25日 陳少白受孫中山之命在香港籌辦《中國日報》。

2月28日 唐才常在上海組織東文學社,祕密籌組正氣會。

3月13日 各國海軍在渤海操演。

3月20日 梁啓超分別致函唐才常、康有爲商議籌款及起事計劃。

4月5日 京城出現了義和團壇口和大量揭貼,聲稱"消滅洋鬼子之日,便是風調雨順之時"。

4月10日 袁世凱鎮壓山東義和團。

4月13日 兩江總督鹿傳霖奏請於金陵設立工藝大學堂。

4月26日 楊衢雲赴日與孫中山議謀廣東起義。

4月28日 梁啓超致書孫中山,舉光緒爲總統,使兩黨相合。

5月19日 天主教大主教樊國樑致書法國公使,速召海軍入京防衛。

24日 各國公使照會清廷,將在使館駐軍。

26日 沉睡900年的敦煌莫高窟被打開了。

5月 張德成在直隸靜海成立"天下第一團"。

6月 6日 慈禧決定利用義和團抵禦洋人。

7日 義和團紛紛湧入京城。

10日 西摩率英、美、奧、意、俄、法、德、日八國聯軍2000人,向北京進發。1900年庚子國變引來八國聯軍,孫中山藉機聯繫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希望能籌劃南方諸省獨立,成立類似美國的合衆國政府,李也答應與其會見。但在日本友人協助下卻發覺不過是個清廷陷阱。而後李赴北京協調條約之事,此會面也無疾而終。同年9月,孫中山與日本友人及原興中會骨幹人物先赴香港,被禁入境後轉往臺灣,得當地日本官員答允支持在廣東發動起義(稱惠州三洲田起義)。後因日本官員臨時改變態度而失敗,孫亦返回日本。

13日 八國聯軍在廊坊遭義和團襲擊。

16日 慈禧向列強各國宣戰。

17日 八國聯軍攻陷大沽炮臺。

20日 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清軍開槍打死。

7月 6日 清廷重用義和團,慈禧賞天津義和團白銀10萬兩。

6日 聶士成軍在天津小西門擊退聯軍。

7日-13日 清兵日夜炮擊京使館。

8日 清軍與聯軍戰於天津八里臺,聶士成陣亡。

14日 八國聯軍從大沽口進攻天津後,血洗天津。

17日 俄軍屠滅江東六十四屯居民。

7月 俄軍慘屠海蘭泡華民。

8月 3日 俄軍大舉入侵東北。

4日 八國聯軍由天津向北京進犯。

5日 盛宣懷向英商大東公司、丹麥大北公司商借21萬英鎊,敷設由大沽至上海海底電線。

15日 北京滄陷,慈禧太后偕光緒帝等離京西逃。

16日 八國聯軍在北京公開搶劫三日。

19日 俄軍搶先佔領頤和園,將珍寶竊擄殆盡。

20日 清廷以光緒帝名義發佈"罪已詔",向列強政府賠禮致歉。

9月25日 清廷屈從德國懲處主戰大臣。

25日 清廷向德國、日本發出國電,對克林德、杉山彬之死表示哀悼和歉意 。

30日 英軍搶先佔領山海關。

10月 3日 鄭士良率三合會黨600人在惠州起義。

11日 李鴻章抵京議和。

16日 英、德簽定瓜分中國揚子江流域權利的《英德協定》。

26日 慈禧太后等逃至西安。

11月 9日 俄與增祺簽定《奉天交地暫且章程》。

9日 八國聯軍將天津郊區王慶坨村全部燒燬。

13日 清廷在各國逼迫下將10名王公大臣革處。

29日 清廷允張之洞奏,於武昌北門外10裏開商埠。

30日 康有爲輾轉上奏清廷《公請光緒復辟還與京師折》。

12月 德法軍隊洗劫古觀象臺,將明代製造的、清初製造的貴重儀器運往法國和德國。

10日 八國聯軍成立"管理北京委員會。"

27日 清廷接受列強提出苛毒的《議和大綱》12款。

1900年 榮宗敬、榮德生開始投資於近代工業。

摺疊

編輯本段

歷史記載

《中國日報》創刊

光緒二十六年(1900)一月二十五日,興中會機關報《中國日報》(又名《中國報》)創刊,報社社址在香港士丹港丹利街二十七號。報名爲孫中山親守,取"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之意。《中國日報》每日出兩大張,分欄編排,內容以政治和經濟方面的新聞和評論爲主。《中國日報》的社長兼總編輯,由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的戰友陳少白擔任,協助他經營報紙和負責編輯撰稿工作的先後有王質甫、楊肖歐、陳春生、鄭貫公、廖平庵、盧信、陳詩仲、黃世仲,洪孝衷、陸伯周、馮自由等。

該報初創時,發表了《中國報序》,闡明其辦報宗旨在"欲使中國維新之機勃然以興","使中國之人明外交之道","識內治之理","知農工商礦之利弊","舉凡中國舊染污俗又將一洗而新之",沒有直接亮出革命旗號。半年以後,言辭才逐漸趨於激烈,並直書革命字樣於報端。此後該報公開提倡民族民主革命,猛烈抨擊清政府的黑暗統治,報道各地革命黨人的活動,介紹西毆、美國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人權學說。相繼發表《解辮髮說》、《論民權》等文章,報導了東京革命黨人發起的"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活動,並全文刊登章太炎寫的紀念會宣言,還發表了要國人警惕俄國侵吞國土的文章《中外關係論》等,被稱爲"中國革命提倡者之元祖"。在《中國日報》創刊兩個月後,該報又辦了一個旬刊《中國旬刊》,設論說,中外新聞、中外電音、視聽錄、衡鑑錄、黨局、鼓吹錄(雜俎)等欄目,每期一萬二千字。主編由楊肖歐、黃魯逸擔任。旬報於光緒二十七年三月停刊。

《訄書》初刻本刊行

光緒二十六年(1900)夏,章太炎著《訄書》初刻本出版刊行。早在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底,章太炎在臺灣時,就將其原先發表的和新撰的論政、論學文字輯訂成《訄書》,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底,交給祝心淵在蘇州刊印。次年七月前,初刻本印成,一冊五十篇,另補佚二篇。

《訄書》具有強烈的反滿革命思想,在《不加賦難》等文章中,無情地批判了清政府對中國民衆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在《分鎮》等文章中,斥責了世界資本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在《刑官》等文章中,流露了章太炎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制度的嚮往。在《原教》、《公言》、《原人》、《原變》等文章中,宣揚了唯物主義和進化論的思想。初刻本反映了章太炎二十世紀初的思想狀況,對當時青年知識分子走上反清革命道路起了很大影響。

《亞泉雜誌》創刊

光緒二十六年(1900)九月,由杜亞泉編輯出版的《亞泉雜誌》在上海創刊。《亞泉雜誌》爲半月刊,內容是介紹近代理化博物等自然科學知識,是近代中國第一個由中國人自辦而沒有外國傳教士參與的中文科學期刊。

創辦人杜亞泉是浙江紹興人,生於同治十二年(1873年),自幼興趣廣泛,年輕時對物理、化學、博物、醫藥、政治、法律、哲學等中西書籍均有涉獵。後感傳統古舊文詞太空洞,不如自然科學對國家有實用,遂傾力學習自然科學知識。光緒二十六年,杜亞泉到上海,自費創辦亞泉學館,招收學生普及博物知識,爲輔助教學和更廣泛地宣傳自然科學知識,創辦《亞泉雜誌》。由於雜誌發行量很少,僅出了十期便不得不停刊。

《開智錄》創刊

光緒二十六年(1900)九月初十日,有革命傾向的留日學生編輯的《開智錄》在日本橫濱創刊。《開智錄》爲半月刊,最初用油印,後來刊物接受了孫中山資助的二百元印刷,改爲鉛印,借《清議報》的印刷所印刷,並隨《清議報》一同發行。刊物主編由鄭貫一擔任,馮自由。馮斯欒等任撰述。

在鄭貫一主持下,刊物先後譯載了盧梭的《民約論》、大井憲太郎的《自由原論》、中川篤介的《民權真義》、《法國革命史》等宣傳資產階級自由平等和天賦人權思想的專著,還發表了許多帶有反抗列強侵略,批判封建制度的政論文章。因其"文字淺顯,立論新奇",頗受南洋、美洲一帶華僑讀者的歡迎。但在出版了十餘斯後,因遭到保皇派干涉和《清議報》的壓制,不得不停刊。

《譯書彙編》創刊

光緒二十六年(1900)十月十五日,以江蘇籍留日學生爲主編輯的《譯書彙編》在日本東京創刊。《譯書彙編》爲月刊,每期一百四十餘頁。創刊時,編者聲稱其宗旨爲"務播文明思想於國民",主要譯載歐、美、日等國資產階級政治、經濟、法律、社會新思潮等方面的著作。戢翼翬、楊廷棟、楊蔭杭、雷奮等是主要編輯者。該刊初期連續翻譯登載了孟德斯鳩的《萬法精理》,約翰·穆勒的《自由原論》,斯賓塞的《代議政體》等著作,受到國內外青年和學生的青睞,風行一時。一年多以後,刊物變成以著述爲主,編譯爲副,每期附錄"歐美政治法律經濟各新書目",被人們視爲"足爲研精西學之一助"。該刊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二月十五日更名《政法學報》,而更名後僅出了十一期即停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