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鉴于“李鸿章代笔”一事,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李鸿章给曾国藩代笔参劾翁同书成功,造成瓮李二人矛盾”这一谣言。也就是说,无论李鸿章是否是“代笔”,都无法改变“两宫一王”倾向曾国藩的态度,否则包括何桂清在内的许多人,都因为曾国藩的某些因缘被参倒乃至被杀了。

鉴于“李鸿章代笔”一事,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李鸿章给曾国藩代笔参劾翁同书成功,造成瓮李二人矛盾”这一谣言。我2017年就表示过怀疑,但直到今天才写出文章来。

2015年,我也曾“代笔”写过一本关于李鸿章的书,书中也将翁同书一事作为李鸿章的“能力表现”的案例。但随着阅读地增多、阅历地增长,我日渐对这一问题表示怀疑。

对于本文我要感谢“平湖月满”老师。下文会交代此文写作历程,作为后记。

(1)目前找到“李鸿章代笔”一说,最早的证据就是“凌霄一士”先生

目前,人们把首先将“代表”放在李鸿章的“始作俑者”定为“凌霄一士”。其实,“凌霄一士”是两个人即徐凌霄、徐一士,徐一士为主笔。

徐凌霄(1886—1861年)、徐一士(1890—1971年),二人乃是兄弟,生于顺天府乃宛平人。祖籍江苏宜兴。其家族乃是宜兴大族,素有“父子三翰林”“三代十科十二举人”“一时同堂五进士”“祖孙父子叔侄兄弟同登科”。

李鸿章没有代笔参劾翁同书,兼谈林则徐与广种鸦片谬论

他们的祖父徐家杰与李鸿章为同年进士,曾任北京金台书院山长。伯父徐致靖,曾任礼部右侍郎、翰林侍读学士。

(2)《凌霄一士随笔》简介

徐凌霄原名仁锦,字云甫。斋名凌霄汉阁,乃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新闻记者、戏剧评论家。

徐一士原名徐仁钰,字相甫,号蹇斋。曾自号亦佳庐主人。被誉为“晚近掌故史料之巨擘”。曾编纂过《中国大词典》(1928年),1955年退休。徐一士先生的代表作为《凌霄一士随笔》。

虽然,对于《凌霄一士随笔》过去称之为野史、笔记史、掌故学,现在多被称为随笔,但其也是有价值的。

“野史”的主要存在价值就是“补正史的不足”。正史也就是官方修的史学,或因为长久以来被人认可、信服的“野史”,例如《史记》。

“正史”特别是封建社会的官修史书,因为政治目的而有目的对一些历史进行隐藏,自进入秦朝以来这种事情越来越明显。由此,我们经常要借助野史去查看“被隐藏或歪曲”的部分。

有些“野史”可以被当作正史去读,例如《续文献通考》《明竟世文编》《国榷》《明史纪事本末》《明通鉴》等,这些明清时期的私人史学著作,虽然野史是个人写作,但因为作者史学基础深厚,而被后世史学家认可。基本上都是当做正史去读。

李鸿章没有代笔参劾翁同书,兼谈林则徐与广种鸦片谬论

有些“野史”的作者身份则因为不是史学家,甚至不是史学从业者,例如本身就是小说家,于史学又无特长,一般只能被“参考”所用。

(3)《凌霄一士随笔》的“可能”被后人“阉割”成“一定”;正如林则徐晚年谈“鸦片合法化观点”被后人“歪曲”成林则徐观点一样,让我对近现代学者的作品产生怀疑

美国带头儿影响全世界,人们现在往往把“可能、也许、或许、按常理推测”等作为“肯定式”,加上我国有秦桧“莫须有”的说法儿。所以,在互联网大环境下,许多人也就把“单一的野史”作为证据了。

“李鸿章代笔一事”就是典型的“可能性”选择,被后世的不负责任作者乃至学者的做法。例如《凌霄一士随笔》对“代笔”一事是这么说的。

“曾忆某笔记言”:很明显“凌霄一士”也是从别人的笔记看到,具体哪位他们也记不住了(凌霄一士属于合体,凌霄谈、一士记)。

“鸿章代草严劾同书一疏……令幕僚某氏属草,不惬意自为之,亦觉措辞不易周匝,良久未成。鸿章乃自请代草……”:此处只列了关于李鸿章“代笔”弹劾翁同书一事,其他杂事未列。

李鸿章没有代笔参劾翁同书,兼谈林则徐与广种鸦片谬论

徐凌霄晚年

“且劾同书时,鸿章募军援苏,已有成议,正在从事幕练……劾翁之疏,无论是否鸿章代笔,要为国藩奏议中最得辣字诀者……)”:也就是说“凌霄一士”在叙述这件事儿时也是看别人的观点,他们本身也不敢确信一定是李鸿章代笔。因为,李鸿章当时正在训练“淮军”,不在曾国藩幕府内!

(4)弹劾翁同书这一奏折真的重要吗

其实,弹劾翁同书的奏折在曾国藩搞倒翁同书这件事儿上并不重要。当时曾国藩的风头太硬!1861年,曾国藩保举左宗棠成功,成为浙江巡抚;1862年,保举李鸿章成功,成为江苏巡抚。

曾国藩在那一阶段保举谁谁就能成为封疆大吏,相反,他要是参劾谁,谁就倒霉了。

为什么?其原因就在于清廷为了天下,对于曾国藩虽说不上“有求必应”,但很显然心理是准备着“秋后算账”的。对于翁同书,说实话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那时候,哪位三品以上高官没被打败过。杀不杀,其实看的是清廷如何看待你。你是否有后台。

曾国藩也是想让翁同书给自己的人让位子儿而已。翁同书挪挪位子儿就是了,而翁同书挪位子儿早已经内定了。

李鸿章没有代笔参劾翁同书,兼谈林则徐与广种鸦片谬论

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一日,两宫太后和恭亲王奕欣发动政变,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一网打尽。肃顺则是曾国藩等汉人最大的政治后台,特别是肃顺在“樊左互控”中曾经帮助过左宗棠!

在肃顺当国时,一直有意识地培养、支持汉族官僚,用以制衡满贵族。

虽然翁心存虽然帝师,在政治上站在“两宫一王”一方。但曾国藩在政变两个月后便参劾翁心存之子,在政治上却可以视作试探她们是否会改变肃顺的以往政策。而翁同书倒台又可以被视作“两宫太后”以一个“对保江山不太重要的人物的惩治”给汉人武装一个保证:肃顺虽亡,他的政策还会继续!

要知道当时清朝是什么状况!内部有遍布全中国的农民起义——南方的太平天国、北方的捻军、西南的民族起义、西北的民族起义、东北地区的各种问题,全中国没有一个安静的地方;外面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沙俄入侵威胁。

您觉得慈禧会为了一个“帝师的儿子”冒天下丢失的风险?曾国藩是汉人武装的核心,而八旗兵、绿营兵以及满贵族的亲信们有几个能堪大用?

李鸿章没有代笔参劾翁同书,兼谈林则徐与广种鸦片谬论

咸丰

也就是说,无论李鸿章是否是“代笔”,都无法改变“两宫一王”倾向曾国藩的态度,否则包括何桂清在内的许多人,都因为曾国藩的某些因缘被参倒乃至被杀了。翁同书的幸运之处就在于他的父亲确实受到“两宫一王”的袒护。所以,你曾国藩要地盘儿,先满足你!

一切,秋后算账!!!

(5)李鸿章“代笔”一事并非是最无聊的!兼谈林则徐被人抹黑事件——造谣林则徐晚年支持“广种鸦片”问题

如果李鸿章这件事儿已经不靠谱了,但近现代学者们更不靠谱的则是:林则徐在1847年回复江西抚州府知府的问答信中谈到“广种鸦片问题”时的观点。其实,林则徐是这样说的:

至于变通之说,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所恨者内地之嗜洋烟而不嗜土烟,若内地果有一种芙蓉,胜于洋贩,则孰不愿买贱而食?无如知此味者,无不舍近图远,不能使如绍兴之美醍,湖广之锭烟,内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脉贯注,何碍之有?

尊议曲折详尽,洵为仁人君子之用心,第恐此种吸烟之人未必回心向内耳!

其实,这段话是林则徐针对知府“文海”关于如何搞好经济的回答,因为文海都说了什么我们不知道,只能从回信中揣度,但总体上我们可以确知:

“至于变通之说”,应该就是指“广种鸦片”的建议。接着,林则徐对这种说法进行“婉转批评”,例如“若内地果有一种芙蓉”?有吗?显然没有。请注意“最后一句话是网上经常‘扒粪’的人,故意忽略的一句话”。也就是林则徐最后又否定了文海的说法。

一个人的一生就这样被一些人给“阉割”歪曲了!

对于林则徐这件事儿,我在“林则徐晚年没有支持‘广种鸦片’,为何今天有这么多谣言”一文中,已经详细说明了。

李鸿章没有代笔参劾翁同书,兼谈林则徐与广种鸦片谬论

下文提示

世人说了这么多,但从来不看看翁家怎样看待翁同书被参劾一事儿!翁家在意吗?对于“代笔”翁家认为是谁?下文我们就谈谈这一问题!

林则徐晚年没有支持“广种鸦片”,为何今天有这么多谣言

翁同龢的户部尚书有钱没?咱们用数字谈谈历史

内附4篇相关文章:翁同龢对国有大功却被骂,禁止海军购买军舰是因这事儿,做得对!北洋根本不缺钱不要再找替罪羊!翁同龢没任何责任;左宗棠做师爷教导巡抚指挥湘军,李鸿章做师爷帮忙黑翁同龢的哥;连皇帝都没权“帝师”有啥?翁同龢势力并不如李家两儿总督;

罗斯福支持也没用!只有战友情无国家的他被戴高乐一击即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