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设想却没实现最巨大的工程,

既不是十万英里铁路,也不是炸开喜马拉雅山,

更不是已经搞出来的南水北调或三峡。

不知道大家听说过“大西线”工程没有?

新中国建国伊始就已经开始整修水利,先后成立了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等流域治理专门机构,并且五十年代在很短时间内就有效的治理了淮河、海河、黄河等大江大河,随着对外战争与国内建设的不断胜利,一时间从高层到民间都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作为当时跃进思想背景下的一个产物,彻底改造国土资源布局的“大西线”应运而生。

1959年,乃至更晚一些时候民间开始提出了“大西线调水方案”,还提出了具体路线,这些设想都远超“南水北调”的西线调水方案范围,主要是想从青藏高原腹地的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长江向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调水。几十年来,各类官方和民间人士不断呼吁,提出了不下几十种的方案,至今不绝。

跟之前提到的那些巨大工程相比,“大西线”才是真的巨大,所谓“开河十万里,调水五千亿”,目标是改造西域成江南,新增十亿亩耕地,平衡胡线东西经济人口,再造神州利万年。相比从青藏高原跨过如此多的大江大河万里调水,苏联向中亚调水的工程简直就是小孩子过家家。

来张图

这是原始方案之一,新近设想还有从雅江上游沿青藏线调水到格尔木再去新疆的方案。你修条青藏铁路算什么,雅江水自流翻过念青唐古拉,翻过唐古拉,翻过可可西里,翻过阿尔金那才是大项目。参考南水北调中线项目的情况,就是不知道西部人民是不是用得起这水。

附:“大西线”方案简介

总体规划思路为:从雅鲁藏布江下游开始,向东南穿越横断山脉,于三江并流处折向东北至四川盆地边缘,沿青藏高原边缘向北,过秦岭、黄河,经甘肃进入新疆,形成一个调水环线。通过逐级借水、补水的综合调配,借用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含大渡河)三江之水(均为长江支流)输往西北,降低施工成本和风险;同时,以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之水逐级补充至长江上游金沙江段,以维持长江水量。不算雅鲁藏布江-怒江的线路,自怒江至罗布泊,施工总里程约4679千米。线路涉及的取水口总水量超过2200亿立方米/年,以25%-30%的取水比例计算,可调水量为550-660亿立方米/年。如果年调水量为400亿立方米,以2米/秒的流速计算,则需修建约70米宽、10米深的明渠,总开挖土方量约24.3亿立方米,总浇筑混凝土量约5.2亿立方米,工期预计10-20年,总投资额约15000亿元。调水量主要受限于调水能力,但相对不足的调水量也可以促进所调之水更加高效的利用,促进其经济效益的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