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是试图举手示意寻找急救人员,但是胳膊只能抬到离开身体十几公分,身边完赛的跑友没有人知道我想干什么,有生以来第一次感觉到极度的无助、恐惧和害怕。当我跑到16公里的时候其实已经到了自己平时跑步的极限,但就是为了追求赛前所谓的PB,意识和脚步在此时产生了强烈的分歧。

跑步女神:讲述中国跑步好故事,传播中国跑步好声音!

文 / 天意生缘,跑步女神,主编长琴,排版叶子。

从赛前狂喜到赛后差点挂掉,短短的21.0975公里,1小时39′49″,却让我经历了生死、审视了自己,再一次对生命充满了敬畏——活着真好!

原本是一篇欢乐的、兴奋的、激动的、在赛前和赛道上就想好的推文,结果在赛后的这几天全部被推倒重来了。

4月14日,从天安门起跑,终点在鸟巢景观大道的2019北京半程马拉松,赛后的喜悦和狂热在大多数跑友的心里和朋友圈里还意犹未尽。按照常规还是要一如既往的发圈、推文、晒照片,但这次却是怀着无比敬畏的心态来梳理自己的第三个北京半程马拉松。

所有的喜悦和激动都在赛前发挥到淋漓尽致,所有激情在天安门前国歌声响起的那一刻荡然释放。从报名、抽签、中签、领物、参赛......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那么完美。

去年的长跑节,跑出了1:38′37″的个人最好成绩,今年自认为进步很大的自己,自然想PK一下1:35′。赛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连配速都精确到了430,想着按照此前的训练成绩怎么的也能平了138,冲击135。

发令枪响,依旧欢呼着、跳跃着、各种闪转腾挪穿梭在众多跑友中间,胸前贴着B区号码簿,身后印着“好看的在后面”的黄色T,甩开无数B、C选手,直追A区140兔子,前十公里一度420以内的配速奋进着,个人状态一点儿也没耽误,但从14公里开始,慢慢的将配速降到了430-440之间,身体感觉都还很好。

(☝一群A区中杀出一只倔强的B和牛逼的C☝)

第一次感觉跑着吃力,是在第16公里的时候,看了看表,时间是1小时9分钟,想着剩下的5公里哪怕按照5分的配速也能跑进135。

脑子里虽然想着降速,但是大腿带着小腿,小腿带着脚步依然努力的往前奔跑,丝毫没有慢下来的架势;努力又跑了3公里,在19公里处,感觉脚步越来越沉了,大腿根有点酸沉,面部表情似乎也开始狰狞,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已经不能像一开始遇见摄影师时那样的舒展了。

拐过最后一个弯道,直奔终点计时牌的时候,意识一直在劝自己放慢脚步,走过去都来得及;但是脚底下却跟着周围几乎所有的选手开始了最后的冲刺,想着电视机里见过的很多好看的后蹽式跑姿,自己也要这样蹽一下;于是甩开膀子、蹽开步子,张大嘴巴、睁大眼睛、拼尽全力超过终点前的一个又一个A区选手(后来照片里发现周围几乎全是A区的)。终点计时牌上显示:1:36′39″

自己的第三个北京半程马拉松,又一次“完美 PB

前方高能,胆小勿入(无图有真相)

冲过终点,第一时间停了手表和手机的运动数据,径直走向领物通道。

刚停下来走了几步,忽然感觉身体不对劲,觉得眼前有些恍惚,周围一片寂静,但是身边却是人挤人、人挨人。一个人踉踉跄跄、恍恍惚惚往出口走,通过完赛通道,志愿者将奖牌和完赛包分别塞给我,我已经顾不上拿出奖牌来炫耀,只是口中一直在念叨:存包车在哪里?我要拿自己的包。志愿者指了存包车的方向,出了完赛通道,瞬间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办法挪动脚步了,赶紧靠到路边栏杆的阴凉处,丢下志愿者搭在肩上的完赛包,大口的喘气做深呼吸,试图能恢复一些精神状况。但是除了感觉很困,眼珠子和脑子还在动,其他器官仿佛都已被耗尽,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感觉身体被掏空”。

意识到自己情况不妙,急忙拉着身边正在拉伸和拍照的几个跑友想让他帮自己一下,但是第一时间感受到的却是陌生人的冷漠和抵触:“不好意思我在等人”,然后转身就离开了,有的更是视而不见。于是我站在原地,内心拼命地喊着救命,因为我很清楚,如果没有人帮我,我可能真的会倒下。

于是试图举手示意寻找急救人员,但是胳膊只能抬到离开身体十几公分,身边完赛的跑友没有人知道我想干什么,有生以来第一次感觉到极度的无助、恐惧和害怕。

我向每一个路过我的人求助;终于,一位刚刚完赛的小伙子拿着奖牌照相,看见我求助的眼神,赶紧跑过来问我怎么了,我以很微弱和含糊不清的声音告诉他:“麻烦你,请帮我找一位志愿者,谢谢!”好心的小伙子立即跑到志愿者跟前叫过来一位,两个人一边搀扶着我一边询问我的状况,他们试图扶着我走动走动,但说实话身体已经像木头人一样被定格在原地,一步也挪不了了,跟他们也只能用眼神和点头摇头来交流。

在这里,真的强烈建议所有爱好跑步运动的朋友学习一些简单的急救知识和运动常识,因为关键时候真的用的上,不光能自救也能帮助他人。

就在两位小伙子帮我的时候,路过的一位跑友好心建议我躺下来闭上眼睛歇会儿;我当然知道他肯定是处于好心,但是一眨眼我都能感觉到天旋地转,眼前一片恍惚,我也知道一旦闭上眼睛就永远也不会醒来了!

嘴里含糊不清的跟小伙子说:不行,我不能躺下,你帮我拿点冰块吧!(其实内心却在呼喊:救命,我不想死!)

那位跑友小伙子扶着我,志愿者很快跑过去拿来了冰块,把耳朵贴在我嘴边问我怎么敷?当我想说话时却感觉舌根已经有些发硬,含糊不清的生硬的挤出一句:“我胳膊和腿都动不了,你帮我都敷一下吧,谢谢”两个小伙子很贴心的一边一个蹲下来为我擦拭冰敷,我自己站在原地试图大口的呼吸喘气,努力睁眨着眼睛望向远处,极力控制着脑细胞不让自己的眼睛闭上。

就在两个小伙子为我冰敷的时候,忽然心中不由自主的蹦出一些极度恐惧和害怕的念头;父母、妻儿、亲人、朋友以及过往的点点滴滴在这一刻真的像是电影花絮一样历历在目。

越想身体越冷、越冷越感觉害怕,越害怕就越想活着!

在部队的时候一直很崇拜和信奉一句话:我不怕死,但是我不想死、也不能死,因为我不能想象父母和亲人失去我的那份痛苦和绝望;

当年觉得是一句励志的豪言壮语,但当自己真正与死神交流的时候,想到的却是极度的恐惧和害怕。

就如段子里调侃的一样:媳妇房子还八成新那,这就归别人了,这也太亏的慌了。

转危为安,活着真好

在两位恩人不停的冰敷擦拭下,自己试着攥了几下拳头,发现已经可以攥握不再发麻,胳膊也能抬起来一些。自己接过志愿者手里的冰袋慢慢的从头顶、后脖颈、胸口、大腿根开始擦拭;试着抬了下腿脚,发现麻木大腿根稍稍有点松动,可以小步的挪几下,大口的做了几次深呼吸也可以一吸到底、直达丹田;瞬间有了一种起死回生的释放和喜悦;知道自己已经安全了!

拿出电话看了看时间,时间显示9点08分,距离我跑完半程已经过去了整整半小时,而这半小时也是我人生中距离死神最近的黑色半小时。

那位第一时间给予我帮助的恩人跑友再三确认我没有问题后匆匆走开与小伙伴集合了。

一边被志愿者搀扶着向喝醉了酒一样往前画着圈挪动脚步,一边以很微弱的声音告诉志愿者:我包里有面包,你帮我掰一块儿给我。就着志愿者递给的水,咽了几口面包,身体状况有了很大的恢复,说话力气稍稍上来了一些,腿也能抬高点了、弯下腰也不感觉恍惚和眩晕了。

慢慢的走到5号存包车,状态已经好了很多,在志愿者的提醒下,拿出手机给已经在事先确定好的集结地点召集大家的胡哥打了电话,简单的告诉了他自己不好的情况,让他赶紧过来。

志愿者再三确认过我一个人没有问题后也匆匆离开了。

因为事发突然加上自己低迷的状态,没能留下两位恩人的任何联系方式实属遗憾。

最爱萤火虫

胡哥见到我的时候也给他吓了一跳,在胡哥的搀扶下边走边吃完了一整个面包,状态已经比先前恢复了很多很多。

到了早前确定好的广汽展位集合点,终于见到了已经早早完赛等待合影留念的众多萤火虫:鹤鸣、大宏、北斗、好天、麦子、溜达、小乐、Lily、晓燕、康哥、沙漏、孙晋学等一票萤火虫家人们。

激动和喜悦再次涌上心头,似乎此前黑色半小时所发生的一切都跟我没有关系一样,开始再一次尽情享受与大家的喜悦;相互祝贺、晒成绩、晒奖牌、晒合影......又是一顿欢乐,大家各自谢过,各回各家,各忙各的。

十一点半,一个人走过“第一防护”拉伸区,看到还有个别跑友在接受拉伸,大部分工作人员已经准备撤离了,在得到工作人员允许后作为“第一防护”北京半程马拉松的最后一位受众跑友接受了康复团队筋膜枪和康复师的专业拉伸,再次万分感谢

2019年北京半程马拉松就此完美谢幕

2020年北京半程马拉松再见!

三天来一直在整理与所有跑友北半马不一样的经历,洋洋洒洒又是三千多的文字,但对于这次经历还是必须要总结一下的,也好对更多爱好跑步的朋友有所借鉴和警示。

跑步的初衷是什么?

有人将跑步当做宣泄情绪缓解压力的最佳发泄途径

有人将跑步当做强身健体的最佳运动方式

有人将跑步当做追求更快更强的极限挑战

有人将跑步当做一种自我约束的生活规律

有人将跑步看作是生活必须该有的仪式感

有人将跑步当做一种人生必要的修行

即便每个人的初衷不一样,但什么时候也要记住:不忘初心!

一味追求PB的虚荣心可能会毁了你

对于绝大多数跑友,每次完成一个马拉松后谈的最多无非是有没有PB?然而,对于PB真的那么重要么?

其实,当一场马拉松下来人们往往只记得两种人:第一,跑在最前面的冠亚季军,有时候甚至连第二三名都会被忽略;第二,赛道上倒下或者猝死的跑友;而我们作马拉松赛道上的经历者和参与者,冠军对于我们只是个新闻,而倒下的跑友才是对我们最大的警醒和警示;在没有努力达到训练效果之前请不要冒然追求PB,PB需要实力,欲速则不达!能够安全健康完赛才是自己最好的PB,也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

马拉松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每一位爱好跑步的人都有一段痛苦的记忆,当我们进入一个圈子以后,周围人的影响会将你最开始跑步的初衷瞬间击的粉碎:为什么都是两条腿跑步,人家能跑42公里,而我只能跑三五公里?为什么别人那么快、那么强,而我却不如人家,凭什么?于是我们开始强迫自己,约束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有人通过努力成功了,有人通过努力受伤了,甚至从此告别了跑步;

马拉松比赛需要经过专业系统的训练,他需要体力、耐力、心肺、跑姿、步频、步幅等一系列强大的训练储备作为支撑,这其中的付出会很孤独也很痛苦,如果你做不到自律,做不到享受孤独,做不到承受痛苦,请不要冒然尝试马拉松,做一个佛系跑者挺好。

放慢该放慢的脚步,才能享受最好的风景

一场完美的赛事,当你冲上赛道时的激动和赛场的氛围会不由自主的让你比平时的速度快起来。

当我跑到16公里的时候其实已经到了自己平时跑步的极限,但就是为了追求赛前所谓的PB,意识和脚步在此时产生了强烈的分歧;意识已经对于超出平时训练的配速出现了抵触,但是脚步却始终在坚持。

俗话说:有多大能耐端多大碗;即便赛道再好,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能不能承受得了当下的节奏,如果不行请不要硬撑,慢下来享受赛道上美味的补给和风景,看着一帮长的丑的人一个个超越自己,做一个跑在后面的帅人何乐而不为。

一定要学习必要的急救和运动常识

其实现在想想自己当时出现的状况,多少还是与能力和常识有关;能力不行可以后期加练,但常识不够就更要命了;我在长距离奔跑过后,又经历了最后的冲刺,体力几近透支,完赛后又突然停下,导致肌体过度充血,致使心脏供血不足,出现短暂心律失常、意识恍惚、眩晕等状况;

如果自己懂得更多,也许赛道上就会放慢脚步适当调节;

如果自己懂得更多,也许最后一公里就不会玩命冲刺;

如果自己懂得更多,也许完赛后就不会忽然停下;

如果...也许......

敬畏生命,除了生死再无大事

我们跑步是为了锻炼身体,而非消耗身体,不要因为那点小小的虚荣心,迫使自己提高那看似至关重要的三五分钟而付出代价;换个消极的思维想一下:即使你PB了,自己努力的成果得到了回报,那小小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满足,其余的得到了什么?奥运会的大门永远为那些专业的运动员打开,直通的名额也只为那极个别的条件成熟的人打开,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在我们圈子的大多数,前两者几乎凤毛麟角甚至无人具备;但是,我们自己努力的样子已经成为身边人向往的一束光,这还不够么?

我们热爱马拉松,更敬畏生命,与生命比起来,PB只不过是两个英文字母,成绩也只不过是一串阿拉伯数字,健康、安全、快乐才是我们对马拉松最开始的初衷,不忘初心,我们才能跑的更快、更远!

作者天意生缘:北京跑友,光荣的退役老兵,一位非常好的哥哥,爱跑步亦喜爱写作,全国知名跑团萤火虫跑团一员,本文作者已授权跑步女神发布,跑步圈,总有一种跑步文字,温暖而有力量,关注跑步女神,遇见最美好的自己。(发布:跑步女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