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iper Research 的最新研究報告《移動支付認證:2019-2024年生物識別,監管和預測》發現,面部識別硬件(例如iPhone上的Face ID)將成爲智能手機生物識別硬件中增長最快的組件,出貨量將在 2024 年達到 8 億多,而 2019 年估計爲 9600 萬個。

Juniper Research 指出,大多數智能手機面部識別將基於軟件,到 2024 年將有超過 13 億臺設備具備該功能。

AI 的發展推動了人臉識別的需求,iProov 和 Mastercard 等公司提供的面部識別身份驗證功能強大到足以用於支付和其他高端身份驗證任務。

Juniper Research 建議所有供應商都採用 AI 來推動人臉識別功能的進一步發展,從而獲取更多客戶。

指紋繼續引領遠程商務認證

研究還發現,儘管自拍相機無處不在,但隨着傳感器向新興市場擴展,指紋硬件仍將是生物識別支付中的主要元素。Juniper Research 預計,到 2024 年,全球將有 46 億部智能手機安裝指紋傳感器,儘管其支付使用量將大大低於此。

隨着零售商尋求滿足增強的安全性要求,生物識別功能將被更多的電子商務平臺採用。預計到 2024 年,超過 60% 的經過生物特徵識別的支付將用於授權遠程支付。

作爲採用時間最長的生物特徵識別方式,指紋支付將在生物識別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因爲與面部識別支付相比,圍繞該技術的標準更容易實現。

Juniper Research 首席分析師詹姆斯·莫爾 (James Moar) 表示:

現在,許多消費者已經習慣於進行基於指紋的生物特徵支付,包括非接觸式和遠程支付。智能手機的用戶習慣已經形成,很難被取代。

相關閱讀

打人不打臉:人臉識別濫用的十大應對方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