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感恩節到了,航母該回家了。在大西洋,巴倫支海和地中海折騰一年以後,近日,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表示,“杜魯門”首次“神出鬼沒”行動圓滿成功。美國海軍表示,此次試驗將優化美國航母的“排班表”,有利於美國海軍在更多地區保持軍事存在。

“神出鬼沒”

據美國海軍協會網站(USNI)11月23日報道,感恩節,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和“杜魯門”號所在的打擊大隊的指揮官在接受USNI電話採訪時表示,“杜魯門”號航母打擊大隊成功完成了首次“部隊動態部署”(dynamic force employment, 以下簡稱DFE),提升了海軍在高端戰爭方面的能力。

第八打擊大隊旗艦“杜魯門”號前往地中海 圖源:USNI

部長和指揮官還表示,第八打擊大隊的此次“神出鬼沒”行動的表現超出了預期。今年5月份,爲響應馬蒂斯要求,美國海軍選中“杜魯門”號進行“DFE”部署試驗,也就是“神出鬼沒”計劃。

雖然“神出鬼沒”這個名字比較唬人,但是美國海軍在這半年確實讓“杜魯門”號航母進行了令地區大國意想不到的部署。她在過去半年時間裏先後奔赴敘利亞、東海岸、巴倫支海、挪威、波斯灣。執行了複雜且多樣化的任務。

5月3日,“杜魯門”號上部署的81攻擊戰鬥機中隊一架F/A-18E超級大黃蜂,準備起飛轟炸極端組織 圖源:防務新聞

該艦去年7月11日完成例行維護,隨後她的艦員進行了長達7個月的“抗俄”訓練——由於美國海軍主力被調往中國附近海域,因此杜魯門號要孤身對抗俄羅斯,同時還要兼顧地中海和中東地區。這項訓練持續到今年2月份。

隨後在今年4月份,在英法美空襲敘利亞後,“杜魯門”號航母奔赴地中海海域,威懾了敘利亞和俄羅斯。此次威懾持續6月份,隨後“杜魯門”沿着直布羅陀海峽回到了西歐水域。

按照慣例,杜魯門號會回到西歐,威懾俄羅斯,但是由於杜魯門執行“神出鬼沒”計劃,她一反常態直接在7月21日返回諾福克港,進行短暫的補給修正後於8月份直接重新出發,於9月份直奔英國北海。

9月份,北海,一名“杜魯門”號航母的水兵在看着打擊大隊的驅逐艦思考人生:今年聖誕節還能回東海岸不 圖源:USNI

隨後在美國新組建第二艦隊後,“杜魯門”又在9月末奔赴巴倫支海,在北極圈進行了兩個月的戰備值班;在10月29日,“杜魯門”號航母來到挪威附近,參加了冷戰後最大規模的北約演習“三叉戟接點”;演習結束後,11月份,她又重新南下奔赴地中海,前往波斯灣地區執行值班任務。

挪威海域,海兵正在準備給F/A-18加掛JDAM 圖源:USNI

目前,第八打擊大隊正在中東地區值班。第八打擊大隊在完成地中海地區部署後,將完成今年的“神出鬼沒”的部署模式試驗,並將根據“優化艦隊反應計劃”的安排返回美國進行修整。

不過海軍表示,她將在“維持階段”保持戰備狀態。

2018年10月12日,在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杜魯門號”(CVN-75)的飛行甲板上,北約祕書長延斯·斯托爾滕伯格(中)、歐洲盟軍最高指揮官麥克·斯卡帕羅蒂將軍(左)和航母戰鬥羣8指揮官吉恩·布萊克少將觀察飛行行動。美國海軍圖片

跑遍半個地球

從發達的北約盟國到中東貧瘠的戰亂之邦;從寒冷的北極到炎熱的中東;從2艦隊到5艦隊再到6艦隊;“杜魯門”號在過去7個月的動態部署裏執行了其他美國航母好幾年才能遇到的事情,這給“杜魯門”號的官兵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同時美國的海軍官兵們受益匪淺。

“杜魯門”號的指揮官尼克·迪耶納艦長表示,此次演練讓“杜魯門”號航母提高了打贏“高端戰爭”的能力,他表示,此次演練讓她能與各個地區的盟友展開“高端訓練”,第八打擊大隊先後奔赴了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大西洋和北歐地區,先後與摩洛哥人、意大利人、法國人、英國人、加拿大人、挪威人和葡萄牙人進行了合作。

“杜魯門”還和和法國艦隊還有英國艦隊演練了“高端戰爭”,同時與美國空軍進行了對抗演練,還和空軍以及北約盟友演練了“高端反潛戰”。

“杜魯門”號航母與挪威海軍南森號護衛艦,所謂世事難料,圖中與第八打擊大隊一起耀武揚威的南森恐怕想不到就在幾天之後她妹就沉了 圖源:USNI

海軍作站部長,少將約翰·理查森(John Richardson)表示此次部署“非常出色”。他表示,這次部署讓他想起了冷戰時期的航母戰鬥羣在蘇聯附近海域長期進行高速機動的榮光,他說:

“在此次動態部署中,我們給自己制定了一些具有挑戰性的目標。要知道,我們海軍天生就充滿活力,喜歡四處活動。這一次部署讓我們回憶起過去的日子,我們很高興。

“我們完成了上級部署給我們的任務,強化了航母應對高端作戰的能力,”

理查德森一身戎裝親切慰問“杜魯門”號航母打擊羣上的官兵 圖源:USNI

他也讚揚了打擊大隊海員們的應對能力,他說:

“‘杜魯門’的水兵很有創造力,想出了很多我們以前無法解決的棘手問題的處理方法,比如如何維持士氣等問題。”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表示,“神出鬼沒”計劃雖然名字挺嚇人。不過在“大國競爭時代”,有例可循的“航母值班表”,確實不利於美國“全球布武”的需求。

以往的美國航母,往往是3艘部署,3艘訓練,3艘維護,在每個戰區美國一般常駐一個航母打擊大隊。這使得美國航母的部署模式十分容易預測。

目前,由於東北亞地區吸引了美國50%以上的機動水面兵力和兩個航母打擊大隊,這使得美國往往只能抽出1個航母打擊大隊部署在東海岸。這個打擊大隊既負責俄羅斯又負責中東。這使得美國海軍面臨着嚴重的“拆東牆還是補西牆”問題。

目前,中東地區只有“埃塞克斯”級盯着,“里根”與“斯坦尼斯”全部在太平洋戰區 圖源:USNI

美國在菲律賓海域湊齊“里根”號與“斯坦尼斯”號,很不容易了 圖源:胡謅施老

如果美國海軍依舊在像以前那樣部署,那麼有些國家可以利用航母不在間隙做一些地緣政治決策。

這就使得美國海軍不得不採用非值班表的部署模式,在執行“神出鬼沒”計劃以後,通過壓縮訓練和維護時間,美國人將會縮短每艘航母的部署週期,同時短暫提高美國“可供部署”的航母數量。本次“杜魯門”號,就僅僅進行了一個月的補給,艦員未做修整,就從東海岸直奔俄羅斯。

同時,“神出鬼沒”計劃加大了航母打擊大隊的不可預測性,雖然航母走的慢,但是地緣政治的決策更慢。對於缺乏遠洋監視能力的俄羅斯以及伊朗等國來講,他們必須要考慮不可預測的“杜魯門”號航母打擊大隊出現在波斯灣或者西歐的可能性,這就基本完成了“神出鬼沒”計劃的要求:通過一艘航母控制兩塊不相鄰的水域,達到“拆東牆補西牆”的效果。

收復了被戲稱爲“火星表面”的蘇達偉盆地的敘利亞第四機步師官兵,美國航母確實影響了敘利亞人在收復失地上的決策

當然,這樣做也是有代價的,一方面壓縮訓練和維護時間增大了艦員的工作壓力;另一方面,長期機動的航母使得美國海軍在某些熱點地區無法完成長期部署:過去半年裏,美國海軍在10年來首次沒有在中東或者波斯灣部署航母。

與里根演習結束後離開菲律賓海域的“斯坦尼斯”號航母

當然“神出鬼沒”計劃,也只能欺負海軍孱弱,缺乏遠洋監視能力的國家。對於中國來講,“里根”號在過去半年裏也執行了“神出鬼沒”計劃,不過鬼頭鬼腦的里根跑來跑去,無非就是從寧波基地的轄區換到湛江基地的轄區,最後回到吹着東風的橫須賀基地罷了。

來源:觀察者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