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作者:庞薰琹

对于意志永不屈服的人,没有所谓失败!不管失败的次数怎样多,时间怎样晚,胜利仍然是可期的。

这里是可测验你人格之大小的地方;在除了你自己的生命以外,一切都已丧失了以后,在你的生命中,还剩余些什么?换一句话,在你迭遭失败了以后,你还有多少勇气的剩余?

——林语堂

欢迎文末写留言发表感想

将有机会获得群学书院送出的

林语堂《孔子的智慧》

群学书院周末声音

失败了以后

文 | 林语堂

图 | 庞薰琹

朗读 | 蓝素电台 萧秋水

林语堂:失败了以后 来自群学书院 00:00 08:28

有很多的人要是没有大难临头往往不会发挥出其真实力量。除非遭着失望之悲哀,丧家之痛苦,及其他种种创痛的不幸事实,足以打动他的生命核仁,他们内在的隐力,是不会唤起动作的。

测验一个人的品格,最好是在他失败的时候,失败了以后,他要怎样呢?

失败会唤起他的更多的勇气吗?失败能使他发挥出更大的努力吗?失败能使他发现新力量,唤出潜在力吗?失败了以后,是决心加倍的坚强呢?还是就此心灰意冷?

爱马孙(Emerson)说:

伟大,高贵人物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的坚韧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至克胜阻碍,以达到企望的目的。

倾跌了以后,立刻站立起来,而去向失败中战取胜利,这是从古以来伟大人物的成功秘诀。

有人问一小孩子,怎样他竟得学会溜冰。小孩的回答是:“其方法就在每次跌跤后,立刻就爬起来!”使得个人的成功,或军队胜利的,实际上也是由于这种精神。倾跌算不得失败,倾跌后而站立不起来,才是失败。

过去生命之对于你,恐怕是一部创巨痛深的伤心史吧!在检阅着过去的一切时,你会觉得你自己处处失败,碌碌无成吧!你热烈地期待着成就的事业,竟不会成就;你所亲爱的亲戚朋友,甚至会离弃你吧!你曾失掉职位,甚至会因不能维持家庭之故,而失掉你的家庭吧!你的前途,似乎是十分惨暗吧!然而虽有上面的种种不幸,只要你是不甘永远屈服的,则胜利还是等在远处,向你招手呢?

这里是可测验你人格之大小的地方;在除了你自己的生命以外,一切都已丧失了以后,在你的生命中,还剩余些什么?换一句话,在你迭遭失败了以后,你还有多少勇气的剩余?

假使你在失败之后,从此偃卧不起,放手不干,而自甘于永久的屈服,则别人可以断定,你只是个凡夫俗子,但假使你能雄心不灭,迈步向前,不失望,不放弃,则人家可以知道,你的人格之大,勇气之大,是可以超过你的损失灾祸与失败的。

你或者要说,你已经失败得次数过多,所以再试也属徒然吧;你已经倾跌得次数过多,再站立起来也是无用吧?胡说!对于意志永不屈服的人,没有所谓失败!不管失败的次数怎样多,时间怎样晚,胜利仍然是可期的。

狄更司(Dickens)小说中所描写的守财奴司克拉(Serooge)在他的暮年,忽然能从一个残忍,冷醋,爱财如命,而整个的灵魂,幽囚在黄金堆中的人,一变而为一个宽宏大量,诚恳爱人的人,这并不是迭更司脑海中凭空所虚构,世界上真的有这种事实。人的根性,可以由恶劣转变而为良善;人的事业,又何曾不可由失败转变而为成功?常常,据报章所记载,或为我们所亲身见闻,有许多男女,努力把自己从过去的失败中救赎出来,不顾以前的失败,奋身作再度之奋斗,而终以达到胜利。有千万的人,已丧失了他们所有的一切东西,然而他们还不算是失败,因为他们是有着一个不可屈服的意志,不知颓丧的精神。

人格伟大的人,对于世间所谓成败,不甚介意,灾祸,失望,虽频频降临,然而总能超过。克胜它们,他从来不会失却镇静。在暴风雨猛烈的袭击中,在心灵脆弱的人唯有束手待毙的时候,他的自信的精神,镇定的气概,仍然存在;而可以克胜外界一切的境遇,使之不为害于己。

“什么是失败?”非力(W. PhiIlips)说:“不是别的,失败只是走上较高地位的第一阶段。许多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受赐于先前的层层失败

假使他没有遭遇过失败,他恐怕反而不能得到大胜利。对于有骨气,有作为的人,失败是反足以增加他的决心与勇气的。

是的!对于那自信其能力,而不自介意于暂时的成败的人,没有所谓失几!对于别人放手,而他仍然坚持,别人后退而他仍然前冲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于每次倾跌,立刻站起来;每次坠地,反会像皮球一样的跳得更高的人,没有所谓失败。

林语堂(1895年-1976年),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 。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 。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点击即可购买

群学书院周末声音

群学书院周末声音”,是群学书院与蓝素电台(以及江苏广播电视学校贾心泉、孙梦、施建宇)联袂打造的有声阅读栏目。每周六、日及法定节日上午8:57,准时推送中外经典名篇,或者叫人如沐春风,或者令人警醒惕励,或者引人掩卷深思,配以专业播音的深情朗诵,陪伴您的耳朵与心灵,迎接每一个灿烂的周末。

部分经典作品回顾

(点击标题即可进入)

鲁迅:黑暗里若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鲁迅:多少年来一直怀念的先生

梁启超:教育的本质,是教人不惑、不忧、不惧,顶天立地做一个人

章太炎:今日青年之弱点

林肯:葛底斯堡演讲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朱自清:一生总要去一次扬州

李北山:在这张纸上,是一个真正不朽的中国

苏轼、陆游等:人到中年,更要读诗

陆远:哪有什么天才,只有无比寂寞的勤奋

陆远:真正的敌人,是那些禁锢人类思想的人

陆远:世界一定属于那些不把财富作为终极理想的人

杜骏飞:不必待老师如父母,但愿待父母如老师

龙应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远行

龙应台:我们的教育应该教而没有教的两件事

龙应台: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梁实秋:销魂小青衣,夺命大红袍

梁实秋:许多人生的大戏,到了中年才能读懂

梁实秋:时间即生命

林语堂:爱情只能产生快乐,婚姻才能产生人生

林语堂:危难中的度量,成就一个人的伟大

张文亮:当你忍不住对孩子发火,请耐心读完这首诗

资中筠:大学文科,关乎价值追求的根本

胡适:中国青年,不可太佛系,更不可太功利

胡适:就算人生如梦,也要努力做个像样子的梦

胡适:想别人理解你,先学会理解别人

胡适:贡献社会的最好办法,是把自己铸造成器

贾平凹:我妈一定还在牵挂着我

丰子恺:美,就是剥去功利的赤子之心

周国平:读大师的书,走自己的路

周国平:学会独处,也是一种能力

周国平:尼采说,匆忙、贪婪、麻木、虚假,是现代人没有文化的表现

冯磊:一张震撼人心的照片:这就是人类文明的力量

张艺谋:在我心中,他是一个活着的“士”

王晓棠:送别王丹凤

王蒙:我不相信,善良已成为过时的字眼

杨晓民:没有这条河,中国历史将失去多少颜色

林清玄: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傅雷:孩子,再炽热的爱情,也要有冷静的选择和耐心的等待

张爱玲:天才梦

朱光潜:要有悲剧,才能算人生

朱光潜:情绪常常不好,其实是你智慧不够

朱光潜:时代越功利,越要保持与它格格不入的勇气

蒋梦麟:这篇九十年前的讲演,早已道出好教育的真谛

李思圆:面对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马上行动

蒋勋:所谓美感,是在大家都快的时候,你能慢下来

蒋勋:当道德变成一种表演,就是丑陋的作假

蒋勋:不学会舍弃,就永远看不到真正的风景

蒋勋:简素不会对奢华自卑

蒋勋:人生需要出走,人生需要壮游

蒋勋:太容易得到,就会失去敬畏与珍惜

钱穆:我坚信我们的民族,还有其更伟大光明的前途

钱穆:中秋团圆,亦是一种天人感应

北野武:我用尽一生与母亲较量,最终满盘皆输

格里尔帕策:命运再残酷,也要挑战、报复、抗衡

海明威: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超越自己

蓝戒子:当孩子第一次说“不”时,大多数父母都做错了

尹珺:孩子若不能适应社会,父母所有的教育都是白搭

冯骥才: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马克思:我的全部诗篇只有一个标题,全部都叫《致燕妮》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濮文:惜书

康震:苏东坡,没有如意的命运,只有洒脱的人生

齐知端:我是教师,我拒绝

契诃夫:一个小公务员的死亡

帕斯卡尔:人的最高尊严,在于他的思想

汪曾祺: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杨惠:家风无言,浸润孩子的一生

朱自清:论气节

雨果: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致辞

陈之佛:人类的心灵需要滋补了

王忆:爱的诗篇

陈忠实:我爱这活泼泼的人间

王鼎钧:真正的衰退不是白发和皱纹,而是停止了学习和进取

舒国治:理想的下午

阎连科:老师、老师

张申府:我相信中国

王安忆:过去的生活

周作人:喝茶

资中筠:留得天籁在人间

林怀民:其实我们不用那么急

钱穆遗稿:中华文化对人类可有的贡献

窦文涛:珍惜每一次当众出丑的机会

冯骥才:喧嚣的时代,安于低调是一种自信

沈从文:我一生不曾放弃对美的追求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