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上午10时,咸阳市公安局被拐儿童认亲仪式上,当年2岁大走失的小高(化名)走上回家之路。 华商报记者 赵彬摄

昨日上午,咸阳市公安局举办主题为“让爱团圆警徽照亮回家路”认亲仪式,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陈士渠,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张安新,省公安厅刑侦局副局长徐枫出席,“宝贝回家网”志愿者代表、“三秦回家网”工作人员等应邀参加活动。

6名被拐卖受害人在警方打拐DNA信息库的帮助下,终于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他们有相同的经历,要么直接被拐走贩卖,要么人群中走丢后被拐卖,他们被拐卖时年龄最小的不到2岁,最大的也才4岁,被拐卖时间最久的受害人已与亲生父母离别了31年。在当天的认亲仪式上,6个家庭骨肉团聚,相拥而泣,道不尽团圆的喜悦。

昨日上午,对于咸阳的六个家庭来讲,是一个美丽的梦,但这个梦却真真切切。因为他们丢失的儿女,在警方打拐DNA信息库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

在认亲现场,一个不倒翁、一把长命锁、一张泛黄的照片……都在诉说着一个家庭在孩子走失后的悲情故事。这些小小的物件是父母的精神支柱,从失望到绝望,从绝望再到满怀希望,他们从未放弃过寻找,无论是过去十年、二十年、还是三十年……当健壮的儿子、秀丽的女儿真的归来时,很多父母仍然以为这是一个美丽的梦。

茫茫人海,终生寻找,

一息尚存就别说找不到。

希望还在,明天会好,

历尽悲欢也别说经过了。

摘自歌曲《每一次》

■“我一直相信我儿子还活在这个世上,我也相信总有一天我会把他找回家……”

■“不知道娃现在怎么样,不知道过得好还是不好,不知道还在不在世上。”

■“儿子没丢时,我每天下班后都会带着儿子在单位外边玩,后来单位搬迁后,那里就慢慢成了荒滩,我相信儿子有一天会回来的,执意一人住在儿子走丢的地方。”

■“在过去的31年里,我一直憎恨自己,恨自己的腿,乃至放弃治疗腿疾落下了残疾,因为31年前,带着女儿到医院给自己看腿疾时,在西安火车站的候车室里,不慎将一岁半的女儿丢了。”

■“我一定要找到 亲生父母,我不能让他们因为丢了孩子留下终生遗憾。”

■“几十年过去,家中布局始终没变。孩子丢失了26年,我一天都没忘记他。”

乾县的高二明

孩子1岁多时家中丢失

他独守荒滩31年等儿回家

高二明的儿子小高找到了,高二明想不到还能见到生龙活虎的儿子。丢孩子的那年,儿子还不到两岁。当时村里有人家过事儿,忽略了孩子,没想到再见就是31年以后了。

这31年里,经历了工作单位搬迁、自己退休,这些年除了他找,朋友、亲戚、同事都帮着找,但却杳无音信。高二明说:“想念儿子了,就到儿子走丢的地方看看,那是他以前工作的单位。儿子没丢时,他每天下班后都会带着儿子在单位外边玩,后来单位搬迁后,那里就慢慢成了荒滩,他相信儿子有一天会回来的,后来便执意一人住在儿子走丢的地方。”

在昨日的认亲现场,得知自己身世不久的小高说,前不久接到警方电话通知时,全身发抖,他赶紧从永寿前往乾县了解情况。见到自己亲生父母,得知他们寻找自己的艰辛,小高说,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会尽最大努力,让两边的家都幸福。

11月22日上午10时,咸阳市公安局被拐儿童认亲仪式上,一名被拐儿童的父亲还保留着当年儿子的金锁。 华商报记者 赵彬摄

永寿的葛和平李亚红

22年前4岁儿子被拐

为找娃借遍亲朋的钱

一把长命锁,成为李亚红心里挥之不去的痛。“不知道娃现在怎么样,不知道过得好还是不好,不知道还在不在世上。”22年前,儿子小葛在永寿县药厂十字被拐,李亚红和丈夫20多年来为了找娃,借遍了亲朋的钱,而他们挣钱的唯一动力,就是为了有钱再去找娃。

“村里人也都帮着找,寻了好长时间。”有了收成卖了苹果的钱都会用作寻找孩子,村民说,葛和平夫妇为找孩子花了很多钱,哪里说有孩子,他们就一定过去看看是不是自己的……而平日里,只要想儿子,李亚红就会将儿子曾经佩戴过的长命锁攥在手心,摸上一遍又一遍,恍惚觉得儿子从未离开,却深知这是在自欺欺人。这把因年久已经褪色的长命锁,昨日也出现在认亲现场。

让李亚红和丈夫欣喜的是,儿子4岁被拐时,至今都对他们这个家有深刻的印象。小葛被拐到武功。在认亲现场,他一遍遍地擦着眼泪。他说,他经常做的梦原来是真的,他梦到妈妈、梦到姐姐,梦到她们对着家里的红铁门哭,虽然早已不记得她们的模样,但现如今家里的大门还是他梦里的样子;原来,他早就在梦里与家人相见了。

11月22日上午10时,咸阳市公安局,在被拐儿童认亲仪式上,小张(化名)左手拉着她两岁多的儿子,右手搂着母亲相拥而泣。华商报记者 赵彬 摄

兴平的晁春玲

31年前看腿疾时丢失1岁半女儿

因内疚放弃治疗终身残疾

家住陕西兴平55岁的晁春玲说:“在过去的31年里,我一直憎恨自己,恨自己的腿,以至于放弃治疗腿疾落下了残疾,因为31年前,我带着女儿到医院给自己看腿疾时,在西安火车站候车室,不慎将一岁半的女儿丢了。”

自从丢了女儿,晁春玲就不治总是时不时肿胀的腿了,亲朋们都知道,她这是在惩罚自己。为了找到女儿,晁春玲拖着一条病腿不知走了多少路,到处发寻人启事,去很多地方的儿童福利院寻找,但没一点儿消息。

当DNA信息比对到河南商丘的一名女子时,民警火速出发,但没想到,顺着地址找过去后,那里所有村庄和单位全被拆成一片废墟。好在一路打听一路寻,最终在山东曹县找到了晁春玲走失的女儿小张。如今,已经33岁的小张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带着儿子回来认亲,她说她特别感谢亲生父母这么多年都没放弃自己,也表示过世的养父母对自己很好,以此抚慰亲生父母30多年来对自己的思念和担忧。

11月22日上午10时,咸阳市公安局。小赵(化名)1987年出生于咸阳兴平的一个农村,1991年他3岁半时被人贩子拐走。在见到亲生父母时,他们相拥而泣。华商报记者 赵彬 摄

武功的代建国

26年前3岁半儿子丢失

为寻子找遍大江南北

武功人代建国的包里,一直装着一张寻人启事,这张印于26年前的启事,记录了他找儿子的所有艰辛路程。

代建国仍然记得,1992年10月31日,开食堂的母亲刚刚包了半斤饺子,3岁半的儿子拿着5毛钱出门,跑出去买糖一去不返。

代建国不记得自己走过多少路,问过多少人,他拿着26年前印的已经发黄的寻人启事说,这个他当年印了满满三包,“河南、河北都找遍了,青海新疆也都寻过。”在寻找儿子的过程中,他总是天黑了从这个县往下一个县走,这样既省了车费,还又省了住宿费,困了随便睡一会儿,饿了随便买点东西垫垫肚子,所有的节省,都是为了将更多的钱花了找儿子的路上。

认亲现场,小代了解到父母如此不易后,不禁动容:“爸爸妈妈,我回来了!”这让代建国夫妇泣不成声。

1987年出生于咸阳兴平的小赵(化名)与家人的合影。 华商报记者 赵彬 摄

兴平的赵女士

27年前玩耍时弄丢3岁半的弟弟

她在自责中长大

“脸上有疤,留小平头,穿着粉红毛衣套着黑袖套,黄裤子,方口鞋。”对于小赵走丢时的模样,很多村民都记得起。

小赵出生在陕西兴平。27年前,在他3岁半的时候,一次在姐姐的带领下出去玩时,不幸被拥挤的人群冲散。为此,小赵的姐姐是在自责的痛苦中长大的。小赵的姐姐昨日也来到了认亲现场。从始至终,她都擦着眼泪,弟弟走丢时,她也才是5岁的小女孩,记得妈妈在家里包饺子,她带着弟弟到附近的市场玩耍,市场里人很多,走着走着就不见了弟弟的踪影,全村的人都去找弟弟,而她什么也做不了,只知道闯了很大很大的祸,在往后的日子里,她才慢慢明白,生命中那个可爱的弟弟不见了,是她弄丢的。每天在自责中度过,当得知弟弟找到时,她终于将这沉重的包袱卸下。在认亲现场,当小赵认亲时,一家四口抱在一起哭成一团。赵女士几度哽咽,她说,“让弟弟流落在外,这一切都是我的错。”

凑巧的是,生活在河南的小赵也一直在找寻自己的亲生父母。他说,早在小学四五年级时,就听村民们议论他的身世,从那个时候起,他就想到寻找亲生父母,长大后,便联系了网络上的一些寻亲机构,并不是养父母对自己不好,而是他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能够感同身受地理解父母对子女的那份爱。“我一定要找到亲生父母,我不能让他们因为丢了孩子留下终生遗憾。”

11月22日上午10时,咸阳市公安局被拐儿童认亲仪式上,6个与亲人团聚的家庭向民警送上锦旗表示感谢。 华商报记者 赵彬摄

兴平的何先锋、刘肖肖

为等4岁时丢失的儿子回家

家中的摆设26年没变

不倒翁是兴平籍小何4岁前最爱的玩具,也成了他被拐后父母寄托想念之情的唯一物件。认亲仪式现场,何先锋、刘肖肖夫妇拿着当年的不倒翁等待孩子出现。

一张张背面写满信息的照片,一张张“寻骨肉”启事,提起丢失的儿子,刘肖肖仍能清楚地描述孩子小时候的喜好。她说:“就是这个灶房,我做饭时他常常趴在那个洞口看我,爱吃面,爱吃包子。”村民说,孩子丢失后的四五年里,何先锋夫妇一直坚持寻找儿子,踏遍乾县、礼泉、西安等地。认亲现场,刘肖肖拿着儿子当年最喜爱的不倒翁,她说,那时候儿子睡觉都抱着它。

“几十年过去了,何先锋家中的布局、摆设、物件,甚至连床单都始终没变。孩子丢失了26年,我一天都没忘记他。”何先锋说,看着家里的一切,他就想起儿子,同时,他也盼望着,有一天儿子回家,能够和家人一起回忆过去相处的情景。

还未相见,小何便把自己的照片和姐姐发来的一张父亲年轻时的照片合在一起。他说,得知身世后,自己也想早日回家与父母相见。

如今小何生活在河北石家庄。今年11月初

他在得知这一切后,还未和亲生父母相见便早早将姐姐发来的一张父亲的照片和自己的制作在一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