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与近年来各大国际会议一样,今年在全球眼科医师的盛会——AAO大会中,也出现了众多中国眼科医师的身影。

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作为参会中国眼科专家的一员,在接受《国际眼科时讯》采访时表示,这是“中国国际影响力和中国眼科飞速发展的体现”。此外,王教授还与我们分享了青光眼治疗方面的新进展、新理念。

精英小课堂:全英文采访,干货多多,值得细心聆听。

中国眼科医师活跃于国际舞台

近年来,中国眼科医师参加国际大会已经越来越常见,无论是今年夏天的美国视觉与眼科研究协会(ARVO)年会,还是美国眼科学会(AAO)年会,其中都有众多中国眼科医师的身影。尤其在本次AAO大会中,还特地举办了第三届中美年度研讨会和一场专门针对亚洲人的闭角型青光眼会议。

对此现象,王教授指出,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长,中国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良好的关系,越来越多的中国眼科医师们积极出席国际会议。AAO作为世界最著名的眼科会议之一,其对于全球所有眼科同道都非常具有吸引力。本届AAO大会共有超过一百位中国眼科专家出席,而这些中国专家不仅仅是单纯的参会,其中有很多医师还受邀进行学术演讲、主持会议以及参与一些讨论等等,这是中国综合实力和中国眼科飞速发展的侧面体现。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晶状体是“罪魁祸首”?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眼部急症,为避免失明必须立即治疗。王教授谈道:“闭角型青光眼(ACG)是中国青光眼患者的主要类型,由于房角关闭的急性发作、致盲率高等因素,对其治疗和管理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王教授进一步解释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潜在危险因素,“在很多情况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属于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急性房角关闭大多都与悬韧带松弛有关,这意味着晶状体将更容易向前移动,使前房更浅,也更容易发生房角关闭。因此,晶状体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首要关注点。其他危险因素还有家族史、眼轴短、前房浅和晶状体过厚等。

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策略都有其特定的适应证。王教授指出,对于瞳孔阻滞型青光眼,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LPI)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在LPI术后,前房和后房眼压相等,房水循环将达到平衡,眼压也将恢复正常。但问题在于,有很大比例的患者属于非瞳孔阻滞型青光眼,而是由于高褶型虹膜、增厚虹膜、扁平虹膜、睫状体靠前或睫状体旋转等原因造成。这意味着虹膜和瞳孔边缘与晶状体之间的接触将会增加房水流入前房的阻力。对于这些类型的闭角型青光眼,施行LPI术后房角仍然很窄,因此可考虑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LPIP),或可作为短期解决方案来扩大房角。随着时间的推移,房角粘连可能发生,长期治疗方案可能还是需要行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小梁消融术:高效、有难度、有退路的MIGS

小梁消融术是一种电外科形式的微创的内路小梁切除术(Ab Internal Trabeculectomy),它避免了传统青光眼手术中的结膜切口和巩膜隧道切口,而是通过透明角膜切口进入到小梁网,无需滤过泡管理,与常规滤过性手术不冲突。王教授介绍道:“小梁消融术是三四年前刚引进中国的一种新型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关于此术式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对手术的理解与掌握也越来越成熟。目前,实施该手术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成功率已增加到70%左右。联合玻璃体切除技术能将手术成功率进一步提高到80%。”尽管疗效出众,但王教授也指出,要达到以上效果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经验不足的眼科医师贸然实施可能会导致并发症以及其他更差的结果。但该术式的好处还在于,术后患者结膜仍然完好,因此如果术后眼压没有改善,医师还有机会进行常规的小梁切除术。这对青光眼临床医师来说是个好消息。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你看到的、你以为的,都比实际少很多!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是一种开角型青光眼,其特点是眼压“正常”,即低于21 mmHg,但患者仍然有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虽然NTG一度被认为发病率不高,但近年来的研究报告显示,有将近三分之一的青光眼患者可以归类为NTG。王教授特别指出,在中国进行的关于NTG的研究得出了令人惊讶的结果:NTG在中国青光眼患者中的患病率高达83%,与韩国和日本相似。据此推测NTG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应该也非常高。王教授进一步解释道:“之所以在临床工作中没有看到这么高的NTG发病率(仅约20%),只是因为大多数患者没有显著症状,没有到医院就诊,没有进行筛查因而没有检测到而已。”王教授因此呼吁,应当加强青光眼的筛查诊治工作。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