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遇到肩膀痠痛、手臂舉不起來的狀況,很多人率先想到的是肩周炎。杭州的王女士(化名)遇上這些困擾已經半年多了,她也一直這麼認爲。

直到近來症狀加重再次上醫院就診,才得知自己得了一種名叫“肩關節滑膜軟骨瘤”的腫瘤。所幸這種腫瘤爲良性,醫生從她肩關節裏取出15顆珍珠樣軟骨瘤,便徹底解決了她肩膀痠痛、活動受限的問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王女士今年50歲,雖不用每天定點上班,但作爲全職主婦的她也忙得不可開交。買菜、燒飯、洗衣等是每日的固定工作,此外搞好家裏的衛生是件大工程,兩天拖一次地,一週擦一次玻璃,她一干就是幾十年。

尤其是最近兩年來,家裏添了新丁,她又得幫忙照顧孩子,她說自己是累並快樂着。

然而,隨着年紀一天天增長,她的身體可不像精神頭那樣保持着比較好的狀態。半年多前,她開始感覺到左肩酸脹疼痛,以爲是很常見的肩周炎,好好養養就會好起來。

於是她嘗試了貼高腰、做推拿、打針灸,甚至喫藥等,非但沒有減小,反而症狀越加嚴重。

關節內類圓形陰影

過了一段時間,她的左臂連上舉都有些困難,常常得聽到“咔噠”一聲,像是開關打開後手臂才能繼續上舉。尤其是那個疼痛也變得更讓人受不了,起初只是白天活動的時候肩膀會疼,後來變成晚上躺在牀上也莫名會疼,她經常半夜在睡夢中被痛醒。實在煎熬,11月初是她到杭州市三醫院骨科就診。

接診的馬偉博士聽了王女士的傾訴,認爲病情並非肩周炎那麼簡單,他建議王女士去做了一個肩部的核磁共振,果然在她左肩關節內發現了一個蠶豆大小的黑色陰影,考慮是關節內增生出來的一個遊離體,唯一的方法就是通過手術取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王女士的手術在兩週前由馬博士操刀,爲了減少創傷和後遺症,採用的關節鏡這種微創的方法。“我們在鏡下先發現了一顆蠶豆大小的遊離體並小心取出,然後又在關節腔裏找到了很多顆珍珠大小的遊離體,最後共取出了15顆的樣子。

後經病理切片檢查,證實爲肩關節滑膜軟骨瘤。患者住院觀察康復了兩週後現已出院。”馬偉博士說。

關節鏡下的滑膜軟骨瘤

關節滑膜軟骨瘤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疾病,簡言之就是關節軟骨的異常增生,類似於腫瘤,一般都爲良性。雖然其發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確,不過業內普遍認爲跟關節軟骨的磨損、刺激及炎症有關,往往是在長期慢性炎症的刺激下致軟骨的異常增生。所以臨牀上長期負重的膝關節出問題的更多見。

馬偉博士告訴錢江晚報記者,王女士的肩關節滑膜軟骨瘤很可能與其長時間的家務勞作有關,尤其是拖地、擦玻璃等同樣的動作反覆做,容易造成特定部位的磨損、刺激,而誘發滑膜炎或肩袖撕裂等,最終導致肩關節滑膜軟骨瘤。

所以,像教師、泥瓦工、油漆匠、收營員、環衛工等需要經常重複某個動作的人要提高警惕,同一個動作儘量持續時間不要太長。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出現肩膀的不適,很多人都會誤以爲是肩周炎,甚至有不少醫生也是如此,因此此病的漏診率比較高。

馬偉博士說,其實兩者在症狀上有明顯的區別,比如,肩周炎的患者是關節活動受限,而關節滑膜軟骨瘤患者是活動時感覺關節被卡住,等到突破這個關口還能繼續活動。自己可先有個判斷,治療起來也可少走彎路。

(來源:錢江晚報、浙江24小時)

榮耀渭南福利社 9.9元限時搶購保齡球單人券!

小程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