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伍道金

在现代社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都会很找到工作,可是在中国古代,并不是有特长就能解决温饱的,特别是在战国时代,所以王侯将相天生就高人一等。

战国时代的养士之风打破了这种现象。士并不是指士兵,而是指有特长的人才。而一般只有有钱的贵族才养得起士。于是王侯将相们收留了大量的有特长的平民作为门客。

齐国孟尝君的封地很小,从封地所得的钱财、食物其实并不多,但是稍微有特长的人他都会收为食客。我们现在所说的"鸡鸣狗盗",就是指孟尝君手下的食客。按道理说一个会钻洞的偷东西、学鸡鸣叫的人是微不足道的本领,可是孟尝君还是把他们收为门客,而最后这两个门客都救了他一命:当时孟尝君被困秦国,一个会穿狗洞的门客将一件宝贵的白狐皮衣偷了出来送给秦王宠妃,让宠妃说服秦王放他走;而为了加快逃离秦国的脚步,以免秦王反悔,他一个会鸡叫的门客又学鸡叫让秦国守城士兵以为天亮了所以打开城门。

魏王的弟弟信陵君也养了很多奇人。比如一个看门的老头子。就这一个普通看门老头子他都请回家作为门客,而后他靠着这老爷子的计策,和一个屠夫出生的门客,偷了兵符,夺了兵权,解了友军被围之难。

赵国的平原君手下也是卧虎藏龙,作为赵王的弟弟,他和信陵君一样养了很多门客,但是他眼光就没信陵君这么高了。正如信陵君对他姐姐(平原君的夫人)说的:“平原君养士不是为了发现人才而是贵公子的土豪行为。”平原君虽然有钱养很多门客在家,但是眼光却不行,毛遂自荐的毛遂就是他手下门客,当时平原君打算带20个门客去楚国谈判,可是平原君觉得毛遂好像并没有什么特长,只是毛遂再三要求才将他带上。结果毛遂在和楚国的谈判中大放异彩,原本楚王完全不想出兵,谈判很难进展,结果毛遂走上台阶,用雄辩之才,说服楚王完成盟约。平原君回国后感叹到:“我以后再也不敢说自己懂得发现人才了,毛先生这样的人才在我这当了三年时刻我都没发现这个人才。”

在战国时期,王侯将相们养士,一来这些士,可以作为自己的私人武装,二来可以抵御外敌,为国出谋划策,而最重要的是,当时没有科举,文武百官都不是平民出生,养士之风,让如同毛遂一般的人才不至于埋没,有特长的人也能解决温饱。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