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傑 吳瓊 隨着時代的進步,人們對於各種視覺傳媒形式的個性化要求越來越高,漢字設計更加註重內在含義的同時,還必須注重其外在形式。運用"添"、"減"、"聯"、"斷"、"變"這五種方式,可以在傳統造型的基礎上,打破原有字體的結構規範,形成個性鮮明的字體。

  添

  所謂的“添”的技法,就是爲字體添加一部分內容,可以是筆畫、圖像或者色彩。“添”的原則,每一個添加的筆畫、顏色、圖形等要素要有利於字體的整體表現,要有利於提升品質和內涵等,而不是一味的爲了形式而添加。切忌字體無序堆疊,沒有章法。

  減

  “減”的技法和“添”恰好相反。即將字體的一部分內容刪掉,最常見的是刪除文字筆畫。“減”也有一定的原則:

  ①“減”要有利於反映字體的表現內容,讓觀衆能夠看得懂,不能以失去文字原有意義爲代價。

  ②“減”要有新意,要能吸引觀衆的注意力。

  ③“減”要符合審美原則,“減”的適當,減的好看。

  聯

  “聯”也是一種重要的文字設計方法。所謂“聯”就是通過共筆或共形現象,來表達字體的形體和內涵,可以是共一筆也可以共多筆。“聯”也有一定的原則,即聯筆或聯圖的部分有一定的共性特徵,如形似、筆畫方向相同或相反、筆觸結合能夠形成新的字或形等。在保證字型的基礎上,還要把握內涵,使“聯”成爲一種提升品質的重要手段。

  斷

  “斷”也是字體設計的重要技法。所謂“斷”就是將字體的某一部分內容斷開,形成兩個形體或一個形體的兩部分,以增加漢字的可看性,併爲其寓意的表達提供重要的表現空間。在設計中,特別字體是封閉形構圖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斷”技法的運用,使漢字出現新意。“斷”原則是當“斷”則“斷”,只要我們斷開的筆畫,符合相關的審美準則,有利於漢字的整體表現,就要大膽的“斷”!

  變

  常言道“思則變,變則通”,“變”也是字體設計常用的技法之一。所謂“變”就是將字體、圖形的某一部分內容進行相應的變化,形成一個新的樣式。“變”有兩種方式:

  ①變化字體的某一筆畫或樣式,增加漢字的可看性和寓意表達。

  ②變化字體的整體字型,使之形成新的樣式。

  每種字體都有其特定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並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程序化的個性特徵,這些特徵一方面便於閱讀和交流,但另一方面也讓文字變的沒有新意容易重複通過“添”“減”“聯”“斷”“變”這五種方式,可以有效的調整字體原有的結構規範,爲漢字設計構成方法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

  經過仔細觀察可以得出,漢字結構的規律可以概括爲以下幾點:

  上緊下松

  受萬有引力的影響,人們視覺上的圖形中心,往往會比科學測定的決絕對中心要高。在進行字體設計時就應該把字體的中心設定在視覺中心上,使字體上半部分緊湊,下半部分寬鬆些,達到視覺上的平衡。

  左輕右重

  同上的原理一樣,人的視覺順序爲左至右,落點在右。

  比例得體

  上中下結構的字,應該使它的重心在同一垂直線上,使其比例得體、美觀。

  筆畫統一

  受視錯覺的影響,同樣粗細的橫線和豎線,看上去橫線要比豎線粗。根據此規律,在做字體設計時應當適當進行調整。並且,筆畫少的漢字筆畫可以適當加粗,反之,減細。從而達到視覺上的統一。

  穿插呼應

  複雜結構的字在設計時應當注意穿插呼應,形成符合審美規律的穩定而活潑的優美筆勢。

  均衡穩定

  也就是字體視覺上的統一。這要求我們在做字體設計時,利用錯綜現象和黑白空隙、合理搭配。

  我們瞭解字符的結構後再進行設計,就會更得心應手、更加靈活,不會出現一些低級的錯誤,造成畫面的不協調、不和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