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唐代詩人王建這首《寄蜀中薛濤校書》一詩,開啓薛濤這位唐朝才女一生風月情愁。後來,他的離世觸動了薛濤“葉送往來風”的命運按鈕,薛濤不得已,憑藉“容姿既麗”和“通音律,善辯慧,工詩賦”,沒入樂籍,淪爲官妓。

萬里橋邊女校書

枇杷花裏閉門居

掃眉才子於今少

管領春風總不知

——寄蜀中薛濤校書

蜀中名妓薛濤:原來煙花那麼涼

從唐代詩人王建這首《寄蜀中薛濤校書》一詩,開啓薛濤這位唐朝才女一生風月情愁。薛濤與劉採春、魚玄機、李冶,並稱唐朝四大女詩人,我最先熟悉的是魚玄機,後來漸漸喜歡上薛濤,相隔着千年回望,薛濤絕不是一位守拙安貧、多愁婉約的小女子。相較魚玄機的瘋狂偏激,薛濤的從容與沉穩非常得體,使人放鬆。

我喜歡薛濤隨波逐流卻能夠拔節而出的清醒。她如籬下黃菊,招展內斂,理性而不失感性,若生在今天,絕對是一位叱吒風雲的骨灰級白骨精。

一代娥眉,風流別致媲美才子蜀中名妓薛濤:原來煙花那麼涼

薛濤梧桐詩讖的故事很有名,薛濤從八九歲就懂聲律,而且爲詩作對才華敏捷。有一天她父親薛鄖坐在大廳看庭中有一棵梧桐樹開得茂盛,便以“詠梧桐”爲題,ロ佔“庭除一古桐,聳幹入雲中"兩句,讓薛濤來續答,試她オ華。

薛濤應聲而吟“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

然而薛鄖聽了,容色驟變,此後還懷憂好長一段時日。除了訝異她的才華,更覺得這是不祥之兆,擔憂女兒恐怕會淪爲一個迎來送往的風塵女子。

後來,他的離世觸動了薛濤“葉送往來風”的命運按鈕,薛濤不得已,憑藉“容姿既麗”和“通音律,善辯慧,工詩賦”,沒入樂籍,淪爲官妓。

衆所周知唐朝是一個詩歌的時代,也是文人與妓的交往密切的一個時代,這裏更應稱作姬,更不比怡紅院裏一叫一大串的俗豔。尤其是達官貴人宴席間應酬的女子,大多是有姿有オ的女子。而且唐朝的官妓由國家財政供養,屬於正式編制,有穩定的工資收入,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在官員們飲酒聚會時,侍酒賦詩、彈唱娛客。用現代話來說,這個官妓不是你想當就能當。不僅要長的美貌,胸中更要有文墨,薛濤無疑是其中的翹楚。

堪比卓文君的才女蜀中名妓薛濤:原來煙花那麼涼

史書中說她“詩酒之外,尤見才辯”,在酒席場上游刃有餘。身在娛樂場中,使得她與當時許多著名詩人都有來往,在她朋友圈不乏像元稹、白居易、張籍、王建、劉禹錫、杜牧、張祜等詩壇領袖。

薛濤的詩好,後人贊"工絕句,無雌聲”是有道理的。她和繼任的劍南節度使李德裕在“籌邊樓”飲宴,還寫出了“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處見邊頭”這樣見地深遠、雄渾豪邁的詩,讓人驚訝於她除了美貌之外的心胸見識。據記載,薛濤作詩500多首,然而這些詩歌大多散失,流傳至今僅存90餘首,十分令人惋惜。

風花日將老 一席道袍了餘生蜀中名妓薛濤:原來煙花那麼涼

薛濤與元稹的愛情在唐朝文藝界最出名的愛情之一,當時的薛濤如同天真的女孩一般,就被這位年僅31歲的年輕詩人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吸引。遲來的愛情讓薛濤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幸福,以爲能與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卻不知白頭到老是人世大謊,現世安穩是誘人深入的虛境。

薛濤不是從沒有過自憐自傷的情緒,只是她心中境界高遠,早在聲色之外,她拋開了不必要的執念,在衆人的議論中從容不迫脫下她極爲喜愛紅裙,換上一襲灰色的道袍,隱居高樓,安然接受老去的現實,因爲心態平和,得享高壽,

大和六年(832年)夏,薛濤安詳地閉上了雙眼,她歿後,當時劍南節度使段文昌爲她親手題寫了墓誌銘,在她墓碑上刻上“西川女校書薛濤洪度之墓”。

相較於魚玄機,薛濤閱盡世事的淡定,更讓人傾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