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把香港“租”給英國,英國給清朝支付了多少租金?

很多人都知道香港曾經是我們的領土,但是被英國殖民者霸佔了近百年,最終我們還是在新中國的不斷努力之下將這片領土收回來了。但是你知道當時的香港是怎麼被一步步的蠶食的嗎?其實事情發展還是比較繁雜的,這裏並不是一下子就被割讓走的,而是歷經了68年才最終被英國人霸佔,而且當時雙方約定是“租借”99年,但是這99年的租金清政府有沒有收到?

現在的香港地區由三大部分組成,但是早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前,香港指的僅僅是香港島這一個小島,當時這裏是廣州府管轄的一個海外小島,也沒有經過有力的開發,所以儘管面積有60平方公里,但是上面只是居住着3000多個靠打漁爲生的老百姓。

1840年,英國對清政府發起了第一次戰爭,最後作爲戰勝國的英國,理所當然的提出了一些無恥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索要香港島,理由是大英帝國的商船很龐大,但是在海上航行過程中需要找一個安全的停靠地點,用來維修商船以及存放貨物,所以清政府應該將這片島嶼劃給英國,在1840年的“南京條約”上他們得逞了,而且明文規定是清政府的“贈送”行爲,不需要交錢。

二十年後,英國又發動了一場鴉片戰爭,還是勝利了,這一次他們的目標是隻有11平方公里的九龍半島,雖然這裏面積不大,但是和香港島距離很近,戰略地位很是重要,如果拿下這裏,距離大陸就更近了一步。剛開始的時候,英國代表和兩廣總督協定將這裏租給英國人,每年的租金是五百兩白銀,但是清政府並沒有正式承認。

到了這一年的10月24日,“北京條約”簽訂,九龍由租讓變成了割讓,成爲英屬香港的一部分,英國人自然也就不需要繳納租金了。但是這兩個半島的面積加在一起也和現在的香港地區相差了十倍,多出來的面積是怎麼丟失的呢?接着往下看看就明白了。1898年,距離上一次英國人要地已經過去了38年,當時的法國想要清政府在南部沿海給他們建一座煤棧,英國人知道後不樂意了,也張口要地。

清政府兩百年都不敢得罪,只好兩邊討好,給法國人奉上了“廣州灣”,再將九龍半島擴大了10餘倍,將這片新劃定的地方作爲英國的租地,於是就有了“新界”這個說法,當時的約定是九十九年之後歸還,就這樣英屬香港一下子擴大了10倍的面積。雖然說清楚了是租出去的,但是並沒有說租金是多少,也就是說“租”只是一個客氣的說法,事實清政府根本不敢收租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