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始出来 核电项目终重启据报道,11 月 2 日,与“华龙一号”(HPR1000)同为国产第三代核电技术代表的“国和一号”(CAP1400)示范项目——国核示范电站(山东荣成石岛湾)一期工程,在经过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后正式获得核准,成为“十三五”期间第一个获批的第三代核电项目,也是自 2015 年 12 月 16 日国常会核准防城港二期、田湾三期之后再次放行新的量产型机组。

对于自主知识产权的考量是核电这一“中国制造 2025”之代表在未来发展规划中的关键因素,而是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决定了是否具有独立出口权,即决定了其能否成为“走出去”战略中像高铁一样的 “国家名片”。另一方面,10 月 11 日,美国能源部(DOE)发布《关于防止中国非法转移美国民用核技术用于军事或其他未经授权目的的措施》,首先核准 CAP1400 示范项目,也是针对禁令的一种回应。

此时重启核电,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目前国内的电力供需格局已经转变,部分地区在用电高峰期持续供给偏紧;而煤电在经过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后,难以提供足够的增量。其次,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核电是电力行业在当前政治经济形势下大基建政策的最好发力点之一。此外,CAP1400的技术设计基于AP1000,所以在9月21日AP1000首堆三门 1 号商运后,核准 CAP1400 示范项目顺理成章。 虽然就发电量而言,中国已是全球第三大核电国家,但论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则尚未能进入全球前十。根据现有的在运、在建、规划和已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测算,国内核电尚有 2 倍以上成长空间,长期发展潜力也仅次于非水可再生能源。此次重启,后续待核准项目将在 AP1000 和“华龙一号”两大三代主力堆型的候选者中产生,两者各有 8 台机组有望获得核准放行。

中国核建 (601611)———核电建设领域绝对龙头

核电建设行业绝对龙头,业绩稳健,积极扩张民用与工业领域。公司是中国核建集团旗下核电工程商,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截至目前公司承建我国绝大多数核电站的核岛工程,系我国核电建设领域领军企业,在国内核电工程市场长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近年来公司依托技术优势,积极拓展工业与民用工程,2017 年工业与民用业务贡献 55.96%的毛利,较 2011 年增长 16.11 个百分点。公司整体业绩稳健,2012-2017 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达 12.38%。2016 年公司顺利登陆 A 股,募资加码建设核电工程。截至 2017 年底,公司在国内已建成核电机组 39 台,在建 19 台;在国外已建成核电机组 4 台,在建 2 台。

核电业务盈利水平显著高于非核领域,但受审批停滞影响核电业绩下滑、亟待爆发。公司核电业务主要聚焦于技术壁垒较高的核岛土建及安装工程,两类业务约占核电项目总投资的 10%-15%,综合毛利率水平显著高于非核业务,盈利水平可观。但受两轮审批停滞影响,国内核电建设进度显著放缓,“十二五”仅开工 13 台核电机组,远低于“十一五”开工数量 29 台,16、17 年仅开工 4 台。当前公司核电业绩处于低位,亟待爆发。

年内审批有望重启,开启公司新一轮成长,待核准机组核岛土建安装市场空间近 400 亿元。2018年国家能源局印发《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计划2018年建成三门1号(AP1000首堆)、台山 1 号(EPR 首堆)等 5 台核电机组,新增装机共计 600 万 kW,计划开工 6~8 台核电机组。今年 6 月三门 1 号、台山 1 号先后并网成功,三门 1 号 9 月投产,台山 1号处于并网调试阶段,预计将于年内投产。上述机组顺利投产,标志该技术的全面成熟,后续采用三代 AP1000 和 EPR 技术的相关拟建机组核准有望全面提速,未来三年有望每年核准 6~8 台机组,开启公司核电业务新一轮成长。目前中广核电力、中国核电和国电投待核准项目接近 2400 万千瓦,估算核岛土建安装市场空间接近 400 亿。另外公司拥有商务部批准的对外承包工程资格证书,且已有海外核电项目成功建设经验,目前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战略重组事项有序推进,未来有望强强联手,加速海外核电业务扩张。

工业与民用工程贡献稳健业绩,后续基建和 PPP 工程或将贡献成长新动能。2013-2017年公司工业与民用工程新签合同金额年均增速约 24.26%,2017 年新签工业与民用工程合同金额达 646 亿元,后续工程逐步落地贡献业绩。近期国家定调下半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稳投资、扩内需意图明显;且伴随着PPP 项目清理结束,规范的 PPP 项目有望加速落地助力基建补短板。公司技术优势突出,在手 PPP 项目优质,后续将发力基建工程和 PPP 项目。2018 年 6 月公司拟公开发行 30亿可转债,募集资金加码民用与工业 PPP 项目,后续工程建设资金有保障,公司融资结构有望持续优化。未来公司还将重点发力专业性较强的石油化工工程领域,并逐步完成从单纯的吊装公司向综合性吊装服务供应商的转型。

文章来源:巨丰投顾

(作者:毕然 执业证书:A0680618110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操作建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风险自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