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長江證券發佈報告《專項債,最“新”動向》統計,分地區來看,湖南等計劃發行規模較大,與前期項目申報地區分佈較爲匹配。2、從明確公示了項目投向的專項債看,不同於去年大比例投向土儲和改項目,今年新(計劃)發行的專項債的資金主要投向基建領域、達75.5%,專項債投資明顯向基建項目傾斜。

(原標題:地方政府專項債“開門紅” 江蘇專項債作資本金撬動比例最高)

【環球網 記者 田剛】2019年9月國常會提出,新增提前下發明年專項債額度;同年11月,財政部提前下達了2020年部分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萬億元,要求各地要做好專項債發行使用工作,早發行、早使用,確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見效。伴隨着政策的強力推動,今年1月初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也迎來了高峯。

今年1月2日,河南和四川率先開始發行專項債,發行時點早於去年開始發行時間1月21日。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月4日,1月專項新券已發行和計劃發行規模達5018億元,佔2020年提前下達額度的比重超過50%。

據長江證券發佈報告《專項債,最“新”動向》統計,分地區來看,湖南等計劃發行規模較大,與前期項目申報地區分佈較爲匹配。

2019年9月初國常會要求專項債“資金跟項目走”,使得當月發改委審批類項目申報額大幅增長,增量中82%來自湖南等9省;其中,雲南、四川、湖南、山東、廣東和廣西6個省已開始或計劃發行專項債,合計規模達3492億元。

光大證券也在發佈的研報《哪些地方在發專項債?》中指出,今年1季度地方專項債獲批可提前發行1萬億,1月2日地方專項債啓動發行,四川和河南兩省合計發行875.7億,雲川新桂魯披露下週發行計劃合計規模共922.1億。專項債多爲基建和社會事業項目,發行省份多集中在南部具備冬季施工區域,提前發行專項債對基建的拉動效應或最早在3月開始顯現。

西南證券則在發佈的研報《地方政府專項債的新特點》中,對今年以來的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了作出了4點總結:

1、發行節奏明顯加快,1月預計發行專項債6000億元以上,同比增4500億元以上,2020年1月份至少完成新增1萬億額度的60%;而2019年第一支專項債則在1月22日開始發行,全月僅發行1411.7億元,20年1月較19年1月同比增加三倍多。

2、從明確公示了項目投向的專項債看,不同於去年大比例投向土儲和改項目,今年新(計劃)發行的專項債的資金主要投向基建領域、達75.5%,專項債投資明顯向基建項目傾斜。1月專項債可直接和間接爲基建投資提供資金5500億元,佔全年基建投資3.1個百分點左右,可以推升基建投資3.1個百分點。

此外,目前新增的專項債未見土儲、棚改和置換類型債券,同時放鬆了對基建類項目的資本金要求。國家先後發佈多個政策,從“允許專項債資金用作項目資本金”到“擴大了專項債用作資本金項目範圍”由淺至深引導專項債投向基建領域。

3、專項債做資本金規模顯著提升,有近200億專項債做資本金,較2019年34億元大幅增加。其中,雲南作資本金專項債規模最大;江蘇省專項債作資本金撬動比例最高,有多個項目專項債作資本金比例達到100%,即資本金均來源於專項債資金。作資本金的項目基本都爲軌交鐵路、收費公路和污水處理這三類項目。

4、市場配置熱情較高。截至1月7日,已經有三個省份(雲南、河南四川)成功發行了專項債券,分別發行了450億元、519億元和356.71億元,票面利率處於投標區間的較低水平且投標倍數均較高,與當日二級市場國開債收益率僅有20bps左右的利差空間。

對於專項債放量給相關行業帶來的影響,長江證券分析認爲,專項債投向基建佔比大幅提升,主要投向交通運輸、市政建設等領域。長江證券也提供了一組數據顯示,截至1月4日,專項債投向收費公路和其他基建佔比合計達65.6%,高於2019年的25%;“專項債資金不得用於土地儲備和房地產相關領域”,意味着今年沒有土地儲備專項債發行,而棚改專項債也暫未有發行計劃,使得基建佔比大幅提升。

但是對於專項債對經濟的支持作用,長江證券則認爲,提高專項債利用效率,有利於財政“加力提效”,但對總量經濟支持的提升或相對有限。具體分析認爲,專項債加快發行、“資金跟項目走”等措施,有利於提高資金利用效率,但地方債務和基建投資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但受項目現金流、地方債務等約束,基建項目資金來自財政和專項債比例多超過50%,撬動槓桿相對有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