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設廠投資到跨境園區建設,

“中國經驗”如何共享?

可持續工業發展,

綠色與效益如何平衡?

《問答神州》專訪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幹事李勇

說起非洲,許多人的第一個想到的關鍵詞,可能就是貧困。

長久以來,聯合國、世界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以及全球的許多國家,都給予了非洲大量的援助。然而在非洲經濟學家丹比薩·莫約寫的《援助的死亡》一書當中卻提到,非洲需要的不是恩賜式的援助,而是可以開發這塊大陸巨大發展潛力的平等貿易、投資與經濟合作。

2016年,吳小莉就曾帶領團隊來到埃塞俄比亞哦~

李勇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幹事

吳小莉:

很多人對非洲的援助早就開始了,但是撒胡椒麪的方式。現在看起來工發組織也可能是通過學中國經驗找試點,我先把一些試點國家做好了,然後我們做頂層設計一步一步推進。是不是有這樣的戰略發展過程?您來自於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其它發展中國家會不會跟您說:我想要搬中國的經驗?

李勇:

你說得完全對。因爲我去訪問他們的時候,他們領導人接見我談的時候第一句話就是:你是中國的總幹事,你是有經驗的。大家對中國的發展經驗、成功的案例還是很佩服的。

但我很實事求是說每個國家的情況不一樣,中國是政府、國有部門、民營企業共同發揮作用,它是要合作起來,缺一不可。你光政府去弄,你沒人操心,沒人去執行;你光有私營部門,它是無頭之鳥,怎麼能夠把整個國家的利益發展目標給制定呢?所以我們叫PCP吧,國別夥伴關係方案。

高聳的煙囪、滾滾排放的濃煙、未經處理的廢水,談到早期工業生產,這些往往是人們的第一印象。李勇就曾經提到:因爲帶來了污染,工業、製造業在過去的名聲並不太好。因此上任以來,李勇大力提倡“包容可持續的工業發展”這一個概念。然而由於想要推動綠色工業,意味着生產的成本更高,因此這一項倡議剛提出時,也在不少發展中國家中引起了不小的爭論。

吳小莉:

綠色工業就意味着環保的成本要高,發展中國家本身資金就不足,又要兼顧綠色發展,怎麼樣能夠兼顧成本、發展和綠色工業?

李勇:

我當總幹事第一年推出了一個理念:包容可持續的工業發展。當時成員國有很大爭論,跟您剛纔說的是一模一樣的。但從許多國家的經歷和過程看來,這個理論它是不存在的,它不是說你可以選這個,不選那個。假如說你現在爲了省點錢,少費點力,不去兼顧綠色發展,回過頭來,你得花更多的錢、更多的力。

2017年9月,福建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被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授予了“綠色開發區”的牌匾,成爲第五個中國綠色開發區。談到“綠色開發區”評定的意義,採訪中李勇告訴我說:工發組織希望通過一系列的培訓,讓中國的企業能夠更好地瞭解國際工業生產的標準,用綠色環保的方式來發展工業。

李勇:

我們現在也確實在外面經常聽到一些聲音說:中國的企業到哪採金,哪用的是汞,到處亂弄處理,採金礦把人家河挖了,弄得一塌糊塗。 人家一看我在那裏就不說了或者說的聲音小了,但是我心裏很不舒服。

你到一個地方去,不能到人家家裏亂挖亂破壞。你把值錢的東西拿走了,其它的東西弄得一塌糊塗,人家誰會高興啊,對吧?!

我們給福建的一些民營企業上課,搞培訓,這些培訓告訴你國際上什麼質量標準、人家怎麼運轉,經過這個培訓以後,我們就給它一個證書。 我覺得這很有意義,這樣它就能知道哪些應該做,哪些是國際標準。

李勇爲什麼說:照搬照抄中國成功的案例是必定會失敗?

中國工業園區走出去,如何克服水土不服?

中國企業在“走出去” 與

發達國家的跨國企業直接在海外設廠投資有何不同?

更多精彩,敬請收看:

鳳凰衛視《問答神州》吳小莉專訪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幹事李勇

編輯:蘇珍妮、蒙小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