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強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意見》,這表明了中央推動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決心。

組建縣級融媒體中心的雙層意義

如何整合縣級媒體資源?如何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這是兩個急迫而重要的命題,包含着深刻的現實關懷和政治訴求。

首先,從縣級媒體的生存層面來看。近年來基層媒體紛紛關停,僅2018年1月1日就有18家地方紙媒宣佈停刊,同時地方廣電行業的廣告收入也呈現斷崖式下跌的態勢。在此背景下,各類傳統媒體紛紛轉向新媒體,報紙、廣電、文宣部門紛紛開辦微信、微博、客戶端,但是在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同質化競爭、重複投入、資源浪費的現象,使原本就舉步維艱的縣級媒體生存狀況更趨惡化。從這個意義上講,組建縣級融媒體中心,有利於儘快結束當前地方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單位各自爲戰、惡性競爭的現狀,可以促進媒體資源的有效整合,提高內容生產效率,疏通傳播渠道。

其次,從壯大主流輿論陣地層面來看。早在2013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指出“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基本不看主流媒體,大部分信息都從網上獲取。必須正視這個事實,加大力量投入,儘快掌握這個輿論戰場上的主動權,不能被邊緣化了。”因此,“媒體融合”被視爲一種破解當前思想輿論工作難題的新舉措新辦法,“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佔領信息傳播制高點。”換言之,媒體融合的目的即“佔領信息傳播制高點”。因此,在初步完成全國性和省級媒體的融合之後,中央繼續下大力氣推動縣級媒體的融合,就是要以最高效率構築起黨和人民羣衆信息溝通的“最後一公里”,切實提高縣級媒體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優化縣級媒體佈局的三大舉措

當前中國縣級廣播電視臺主要的管理體制是“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在實踐中常常表現爲將廣告等經營性板塊獨立出來成立國資的傳媒公司。但是作爲“事企分離”產物的傳媒公司,它沒有辦法獨立參與市場競爭,因爲它必須依賴作爲事業單位的電視臺的設備和人力資源。因此,它要面對與事業單位同等的財務制度和審計制度,一旦違規,被問責的不僅是傳媒公司的董事長,更是廣播電視臺臺長。實際上,傳媒公司的存在更多是替廣播電視臺收廣告費,並用來支付臨聘人員的工資。因此企業離不開事業,事業也離不開企業,機構之間的關係曖昧而含混。

基層媒體從業者由此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缺乏活力。對於編制內人員來說,他們等同於事業單位,工資由財政發到人頭,媒體單位扣他們的工資,或多給他們發獎金都是違規的,因此,媒體單位無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對於臨聘人員來說,他們工作量很大,但工資一般不會超過編制內人員,即便超過,也是象徵性的一點點,這導致臨聘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不大,缺乏對專業的認同感和學習興趣。這對新媒體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各縣級媒體前些年紛紛成立新媒體部,但編制沒有增加,換言之,新媒體部門的從業者多爲臨聘人員,流動性很大,一旦有更好的工作機會,就迅速離開;另一方面,在業務流程方面,縣級媒體的其他部門依然保留原有的新聞生產模式,新媒體僅僅作爲傳統媒體內容在互聯網或移動端的一種呈現方式,尚未形成符合新媒體發展的運營機制,也沒能形成可供複製、推廣的經驗。

因此,藉助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契機,必須深化機構、人事、財政、薪酬等方面的改革,調整優化媒體佈局。

首先,重點理順和重構媒體管理機制。破除制約融合發展的制度性壁壘,重組媒體內部組織結構,優化新聞採編生產流程,推動形成網上網下、不同業態的一體化發展機制,維護新聞記者的知識產權,尊重內容生產者的勞動,爲融合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和有力支撐。

其次,在傳媒公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作爲主體參與市場競爭,實行管理靈活、信息暢通、決策高效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提高企業運作效率,以應對媒體市場形勢的瞬息萬變;建立媒體項目化管理機制,可引入社會投資,優化股權結構,探索全新的發展體制與人才機制,進而實現整體轉型。

再次,實行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新老媒體融合發展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人才。應加強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導,轉變用人機制,完善績效考覈機制,重點解決用工“雙軌制”問題,增加臨聘人員的獲得感與價值感,探索媒體融合發展條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辦法。通過提供關鍵崗位、骨幹員工股權激勵等措施,大力引進與融媒體內容生產、技術開發、經營管理等環節相關的高端人才。強化培訓,提升存量人才的素質,培養一支集內容採集、生產、傳播、運營、管理於一體的全媒體人才隊伍。

要警惕和規避被資本綁架的可能性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過程中,資本邏輯和商業邏輯在官方話語中鮮有提及,但在實踐中卻發揮着重要作用。媒體上充斥着鋪天蓋地的呼喚,比如“資本運作是媒體融合的前提”“資本是融合的血液”“媒體融合需要擁抱資本市場”等等。實際操作中,沒有經費如何建設融媒體中心?由商業資本,甚至跨國資本控制的技術公司熱衷於推動媒體融合的硬件設備採購和軟件平臺開發,並事實上佔據了不小的市場份額。追逐利益最大化是資本運行的主要目標,如何協調與“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陣地”之間的張力成爲一個擺在眼前的課題。

因此,《關於加強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意見》有必要提醒組建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初心,並提醒警惕和規避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背後潛在的被資本和技術綁架的可能性,在經濟效益之外,還有政治價值、社會效益,應當旗幟鮮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堅守社會責任,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比如提供線上政務服務、社會治理、社會服務、輿論監督,乃至地方智庫等功能,畢竟縣級媒體肩負着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的使命,融媒體中心存在的目的是“引導羣衆、服務羣衆”,這樣的單位性質和機構屬性決定了它不可能以盈利爲目的。同時,縣級媒體受縣委的管理和指導,是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融媒體中心的重要事宜和決策需要縣委和宣傳部的同意方可推進,這樣的制度安排也決定了融媒體中心不可能像公司一般開展業務。

總之,《關於加強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意見》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指明瞭方向,爲深化縣級傳媒體制改革提供了可供遵循的依據。

(來源:網絡傳播雜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