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7日,備受關注的長五遙三火箭從海南文昌起航,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從長五遙二火箭發射失利到長五遙三火箭成功發射,中國航天人908天的苦苦修煉終成正果。各大社交媒體平臺,到處都是歡騰的畫面。

其中,一段發射指揮大廳的視頻引發了關注。

當天,這位航天一線上的姑娘緊緊盯着發射指揮大廳的屏幕,火箭成功點火時,她開心地笑了。

當鏡頭再次轉回來時,她卻淚流滿面。

“胖五”發射時指揮大廳裏那個笑着笑着就哭了的小姐姐,找到了

不過是十幾秒的時間,是什麼讓她的情緒有發生如此大的波動?長五火箭歸零的908天裏,她承擔了什麼工作?長五遙三火箭發射成功後,她又是怎樣的心情?作爲長五團隊的一員,她到底經歷了什麼?

在她從海南文昌飛回北京後,記者第一時間聽她講述了長五遙三火箭發射背後的故事。

我願意爲你,我的火箭

她叫孫振蓮,一名“80後”航天人,2010年北京理工大學碩士畢業後,便來到航天科技集團一院15所工作。2012年初,她開始擔任長五火箭地面發射支持系統型號主管,主要負責地面產品計劃、質量、經費管理工作。

“胖五”發射時指揮大廳裏那個笑着笑着就哭了的小姐姐,找到了

當晚,孫振蓮在發射指揮大廳與同事們一起盯着屏幕,“看着向上攀升的速度和高度曲線,心中五味雜陳,908天的一幕幕像電影回放一樣在眼前。”火箭一二級成功分離的瞬間,那滴忍了908天的淚水,流了下來。

長五遙二火箭失利後,中國航天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有網友甚至說中國航天進入至暗時刻。“我們航天人只能含淚奔跑,能堅持跑到長五遙三火箭成功發射,靠的就是大家對長五火箭、對航天的熱愛。”

“胖五”發射時指揮大廳裏那個笑着笑着就哭了的小姐姐,找到了

在長五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後的凌晨,孫振蓮將這份愛寫成一首名爲《我願意爲你,我的火箭》長詩,並將其發在了朋友圈。她說,“我願意是士兵,是揮起的劍,誓破樓蘭,戰鬥在遙三複飛發射的前線……”

“胖五”發射時指揮大廳裏那個笑着笑着就哭了的小姐姐,找到了

可能很多人都關注到,長五遙三火箭發射成功後,發射指揮大廳的大屏幕上出現了一組感人至深的話,如“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等。可是這些,孫振蓮及負責發射支持系統隊員們都沒有看到。

“王珏總指揮說的是實情,我們沒有時間慶祝,型號要馬上進入後續的任務。火箭成功發射後,我們15所所長鬍習明就帶着我們第一時間趕往發射塔架,檢查受損情況,開始爲2020年的發射任務作做好準備。發射當天,副所長王縝組織了40多名專家,從清晨加註開始,就一直等着守護在旁,爲長五火箭保駕,大家都很關心平臺損壞情況。”這也使孫振蓮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在網絡上“火”了,她來不及看手機,也沒有時間刷朋友圈……

“我並不覺得我是網紅,真正的網紅應該是‘胖五’,它牽動着億萬中國人的心。”孫振蓮說,“我只是一名平凡的航天工作者,做着平凡的工作。但我和我的夥伴們有着不平凡的使命,正在譜寫中國航天的新時代。”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

“強者,不是沒有眼淚,而是在含着淚仍然在奔跑。”長五遙三火箭第一總指揮、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黨委書記李明華說。

此次發射能否成功,關係到國家後續重大任務能否如期進行。“背水一戰,沒有退路。國家和人民對我們有期待,這份期待化成了我們前行的動力。惟其艱難,方顯勇毅!”孫振蓮感慨。

遙二火箭任務後,發射支持系統按照任務剖面,以風險辨識爲抓手,識別了140項頂事件,梳理了4696項底事件,制定並實施了2812條風險控制措施,完善了長五遙三火箭相關產品設計,提升了產品的可靠性。

Tip:地面發射支持系統主要包括髮射設備、吊裝設備、運輸和轉載設備、氣液連接器、供氣設備、輔助設備以及軟件等。

“胖五”發射時指揮大廳裏那個笑着笑着就哭了的小姐姐,找到了

運輸和轉載設備

“胖五”發射時指揮大廳裏那個笑着笑着就哭了的小姐姐,找到了

活動發射平臺

“胖五”發射時指揮大廳裏那個笑着笑着就哭了的小姐姐,找到了

地面發射支持系統副總師賀建華介紹說,發射支持系統完成72項“三再”工作,優化了34項產品。以液氧加泄連接器爲例,連接器在海南溼熱環境以及長時間低溫加註工況下工作,箭地接口容易結冰,會阻礙連接器脫落運動,爲降低連接器脫落滯後的風險,他們進行了技術改進,從本質上提高了連接器脫落可靠性。

“胖五”發射時指揮大廳裏那個笑着笑着就哭了的小姐姐,找到了

火箭加註系統

孫振蓮說,長五遙三火箭的成功發射只是一小步,2020年是中國航天宇航發射的“大年”,過去地面發射支持系統近3個月的恢復期已經無法滿足高密度的發射要求。爲此,胡習明帶領15所型號項目團隊進行了多次專項會議協調,在發射場實地商討,把長五火箭地面恢復計劃管理精確到每個小時,將工作壓準壓實到每個人身上。

他們充分運用項目管理學中的關鍵路徑法,結合各項工作的實際情況進行任務分解,找到影響恢復的瓶頸,最終使恢復週期從3個月壓縮到1個月。

在孫振蓮心裏,中國航天人用行動詮釋了大力協同的深刻內涵。爲了配合YF-77垂直上箭,15所要在10天內完成一套垂直上箭升降平臺車。要知道,YF-77的精密性要求對它的裝卸不能有一絲磕碰或振動,按照正常進度,針對這種平臺車的調研、設計、生產、驗收和交付,最少要三、四個月。

“大家周密計劃,把每項任務具體到每個人、每一天。型號隊伍、一部、物流中心、15所、11所、211廠之間密切配合,最終只用了9天,就將平臺車交付,保障了長五火箭發射任務的時間節點。”孫振蓮說。

“2020年中國航天的幾個重大宇航任務基本都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實施,地面設備恢復是火箭發射的前提。這次遙三發射後快速恢復,就是爲了後續高密度發射積累經驗。明年我們可能要面對颱風、暴雨、暴曬等極端天氣,但是我們做好了詳細的策劃和應對的預案,有信心完成型號的任務。”孫振蓮自豪地說。

奔跑的路上,每個航天人同在

作爲一名女性航天人,平衡生活和工作很不容易。

“加班出差已經是家常便飯,但是我很幸運,伴侶和家人都很理解支持我。”孫振蓮在長五遙三火箭發射後,特意從發射塔架上撿起幾個火箭發射後的殘留物,並將它做成《箭去也,燕歸來》的畫,帶回北京送給家人。

“胖五”發射時指揮大廳裏那個笑着笑着就哭了的小姐姐,找到了

“胖五”發射時指揮大廳裏那個笑着笑着就哭了的小姐姐,找到了

航天人給外界的印象更多是嚴肅認真,甚至有些不苟言笑。事實上,工作之餘,他們也會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內心。

“胖五”發射時指揮大廳裏那個笑着笑着就哭了的小姐姐,找到了

“長五火箭總師李東還是一位詩人,在發射合練時,他建了一個‘詩畫長五’的微信羣。”孫振蓮說,大家閒下來的時候,會在羣裏發一下自己寫的詩或拍攝的美圖。“我覺得中國傳統文化給了我很大的安慰,有時候壓力很大,看一看大家的作品,我也能與高山共俯仰,同白雲共翻卷,偷得浮生半刻閒。”

艱難的歲月時過境遷後,會慢慢轉化爲每個航天人心中最心酸卻最美好的記憶。對他們而言,探索浩瀚宇宙已經成了他們畢生的追求。

“胖五”發射時指揮大廳裏那個笑着笑着就哭了的小姐姐,找到了

“火星探測、空間站、嫦娥五號……我們仍要繼續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心態,面對即將到來的任務。”孫振蓮說,“含淚奔跑的路上,每個中國航天人同在,我們的一滴淚,最終會凝聚成天上的一顆星。”

文/中國航天報記者劉巖

圖/航天科技集團一院15所孫振蓮劉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