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把戲:是洛陽話,似乎很多地方都這樣講,不單單是洛陽。表演雜技的俗稱。劉半農 《牧羊兒的悲哀》詩:“老鷹在他頭頂上說:‘好孩子!我耍把戲給你看。’” 李克 《地道戰》十八:“你繞到地裏,能保險沒有地雷嗎?提着人頭耍把戲,是鬧着玩的?”。猶言耍花招。 老舍 《西望長安》第五幕:“師長,我會作不少的事,就是不會耍把戲”。

幼兒時,我們在洛陽青年宮能經常看到圈圈兒耍把戲,就是“撂地攤兒”唄。看得最多的是:二鬼拌跌、套圈兒、大錘擊石,刀槍對打,變魔術啥的。後期,老城區文化館的史主任整了一個“雜技團”,長期佔據青年宮,邊沿的最多得是“空中飛車”。這位一臉麻子的老先生,也不知哪來的本事兒,竟然能整出來一個雜技團,我們都很佩服他。

老城人經常說的一句話“把戲隔兒張紙”,定義起自魔術的黑布,說的是很多巧妙的技能,就是被隔開了,你不懂,說清套路就解惑啦。夏天巷子裏乘涼,說的最多的是:武生的草帽爲啥翻跟斗不會掉下來,皺眉頭乃訣竅,是否真實,還得人家師傅來解開謎團,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是:師孃說漏了嘴,徒弟一聽就領悟,師傅的“點心”不得喫啦。壞事的根源乃師孃的嘴不把門,扯開了把戲的黑布。

大街上遇上年輕冒失鬼騎單車速度過高,老人家也會發怒譴責:耍把戲嘞?厶看見人恁多,撞住人咋辦哩。

耍把戲:就是表演雜技的俗稱,不管是車技、武打或魔術在洛陽統稱“耍把戲”,單說魔術時會區分開講:變戲法兒。

--圖片來自網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