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程仁平

和田子料受追捧的同時市場亂象頻生,由於皮色可作爲子料的鑑別依據,不良商家便從皮色作假上打起主意。其實從北宋起便出現皮色作假現象,且隨着技術進步,作假方法也愈加複雜,今天小編來教大家幾招辨別假皮色的方法。

一、天然皮色

首先我們來看天然皮色的特徵,子料的皮色是含鐵及其他礦物元素經長期的氧化作用而產生的顏色,顏色多漸變過渡的浸染狀。黑皮色是由錳氧化形成,在裂隙中有時可見樹枝狀、水草狀分佈,這一特徵可作爲鑑別子料的證據。天然皮色浸入玉內有層次感,過渡自然。真糖皮的顏色一般以偏淡爲主,顏色不會太深太豔,真皮色顏色自然且與籽料融爲一體(天然皮色可參考前幾期的《皮色的分類與鑑別》)。

真皮色在小裂隙處可能會凝聚,成樹根狀結構扎入,皮上的顏色由深入淺而裂隙中的顏色由淺到深。

裂隙端口處沒有也可能沒有顏色聚集,偶爾會有些雜質或者小黑斑堆積。

二、作假皮色

和田玉的假皮色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鑑別:

1.顏色

假皮的顏色一般較濃豔、不自然,多漂浮在外層,色差很明顯,顏色邊界分明,一面爲鮮豔皮色一面是純淨肉質,缺乏自然的漸變過渡。

假皮顏色往往缺乏層次感,多沿裂隙、棱線、質地疏鬆或雜質較多的部位富集,燒烤染色的皮色也感覺十分生硬,並且大多數皮色沒有在裂處“一紮到底”。

2.汗毛孔

“汗毛孔”是和田子料皮色鑑定的有效依據。汗毛孔的成因是由於受到冰山雪水的沖刷或者泥沙以及其它卵石的碰撞,被侵蝕後在玉石表面出現的無數不規則微小的砂眼,以及一些凹凸不平的麻皮狀小坑,與人皮膚上的毛孔類似,所以被形象稱之爲“汗毛孔”。

測光下真“汗毛孔”特徵

放大檢查下的天然汗毛孔的特徵爲小孔的大小不等、凹凸不平、錯落有致,泛油脂光澤。部分汗毛孔肉眼難見,需側光或用十倍放大鏡才能看清楚。

真“汗毛孔”放大檢查後的特徵

而假毛孔多是在仿籽料及拋光雕件等光滑表面上用噴沙或者其他工具做上去的,其大小、形態、分佈相對較均勻,形成有序且走勢定向,泛一種極強的人工亮光,無油脂光澤。內部有時可見殘留的拋光“蠟”和染劑,部分可見明顯的工具痕跡。

側光下假毛孔特徵

3.滾料

市場上較爲常見的假皮色多爲山料做成滾筒籽料後加假皮。“滾料”是把山料甚至青海料、俄羅斯料,放入滾筒機內滾磨,磨成卵圓形,然後再染假皮冒充天然子料,業內也稱“滾料”爲“磨光子”。

滾料的外形一般過於完美,不自然,沒有磕碰的痕跡,而和田玉籽料自然的卵石形態,表皮有磨圓和自然磨蝕的痕跡(皮殼)。部分滾料無汗毛孔,表面光潔,無明顯的雜質瑕疵,手感過於光滑。有時可見滾料皮色脫落或者漂白的痕跡。

4.其他方法

裂隙或凹坑內有時可見染料的充填,部分凹坑內見不到顏色或顏色種類單一,用酒精棉、84棉等有機化學試劑擦拭可被染色。

部分表面可見因快速升溫而導致的微裂隙,染色處有時可見微細磨刷線紋。

表面具有酸蝕層,通常爲白色、黃白色,與白色礓石類似,紫外輻照下會有熒光反應。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參考文獻:

馬永旺、李新嶺《和田玉鑑定與選購從新手到行家》

王永健、陳海元《和田玉籽料鑑定特徵及其皮色作僞方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