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伯克希爾披露三季度持倉報告,股神巴菲特的投資新動向成爲熱議話題。入手摩根大通和甲骨文,增持蘋果、美國銀行、高盛、通用汽車,清倉沃爾瑪......“股神”三季度調倉背後透露出哪些新的信號?

入手摩根大通 巴菲特押注銀行業

金融股一直是“股神”的最愛,三季度巴菲特更是開啓了“買買買”模式。 三季度,伯克希爾新入手了摩根大通3566萬股,價值高達40億美元,使得摩根大通一躍成爲第十大持倉股票。 此外,伯克希爾三季度還首次買入了銀行業務爲主的多元化金融機構PNC股份,大手筆增持了美國銀行、高盛、美國合衆銀行和紐約梅隆銀行,增持幅度均都在20%以上。 巴菲特押注金融股、尤其是銀行股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三季報的伯克希爾持倉市值中,金融股佔比高達41%,前十大持倉股中銀行股佔據5席;伯克希爾也已經成爲美國前五大銀行中四家的主要股東。 銀行是典型的高槓杆行業,經濟繁榮時的回報率還好,可經濟一旦不景氣,銀行的不良資產和壞賬率將上升,業績也將受到壓制。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巴菲特押注的不是銀行,或者不僅僅是銀行,而是對美國經濟、股市和美元的長期看好。

購入甲骨文、加倉蘋果 科技股投資有變

一季度剛剛清倉IBM,三季度伯克希爾就新入手了近4140萬股甲骨文,價值21億美元。 伯克希爾還繼續增持了52.3萬股蘋果,時至目前,持股總額接近2.53億股,鞏固了其作爲蘋果第二大股東的地位。而作爲全球科技股龍頭的蘋果公司,如今卻成爲了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重倉股,確實出乎了市場的預期。 對於巴菲特而言,近年來積極看好蘋果,並不僅僅因爲蘋果公司的全球影響以及其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而且已經把蘋果定位爲電子領域的可口可樂,作爲一種消費品看待。對於長期鍾情於消費股的巴菲特,假如把蘋果公司當成了一個頗具全球影響力的消費品上市公司,那麼這恰恰迎合了巴菲特長期投資的口味。 據《華爾街日報》此前報道,伯克希爾已經分別向印度和巴西兩家專注於新興市場的金融科技公司投資近6億美元。可見,老牌科技股正在被拋棄,伯克希爾開始嘗試能夠改變未來的新科技。 巴菲特曾經說不染指看不懂的科技股,而如今對甲骨文、蘋果、Fintech的投資,一方面說明在互聯網滲透率提高和科技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股神”對科技股的觀點略有轉變,投資思維緊跟時代步伐。另一方面,則意味着在投資決策和公司運營層面,巴菲特都將越來越多地放權給其他投資經理和副董,伯克希爾未來的投資很可能會有新的方向和領域。

“戀情”終結 巴菲特清倉沃爾瑪

自1998年建倉以來,作爲全球最大零售商的沃爾瑪一直躺在伯克希爾的股票賬戶裏。最初,伯克希爾只是少量持股,規模不足100萬股。七年之後(2005年),伯克希爾突然大舉增持至2000萬股,隨後一路加倉,2014年三季度末達到6770萬股。當年沃爾瑪是伯克希爾的五大重倉股之一, 持倉市值一度超過50億美元。 然而,從2015年二季度末之後,伯克希爾開始逐漸減倉沃爾瑪,到2016年底已經砍掉了九成的頭寸。2016年下半年減倉力度最大,持倉市值從當年夏天的30億美元暴降至年底的不足1億美元。今年6月底,伯克希爾持股量爲140萬股,價值約1.4億美元,時至今日則徹底清倉,長達20年的持股就此終結。 某種程度上來說,巴菲特清倉沃爾瑪是美國傳統零售業困境的一個縮影。亞馬遜等大型電商平臺快速發展,不斷吞噬傳統零售的市場份額,零售門店面臨經營困境。就在10月份,美國百貨公司的鼻祖、曾經的零售巨頭Sears申請破產。 沃爾瑪顯然已經意識到了危機,開始拓展線上業務,但從操作上來看股神顯然並不買賬,並在股價相對高位上果斷清倉。 需要注意的是,巴菲特可以持有一家優質公司的股票長達數十年,伯克希爾的持倉變動更多是基於長期投資價值做出的決策,不管是加倉、減倉還是清倉,都不意味着股價短期內會出現相應上漲或下跌。

巴菲特調倉背後新信號

在面臨倉位調整的背景下,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面臨着一個比較嚴峻的問題,就是公司的現金儲備創出了歷史新高。縱觀歷史上伯克希爾哈撒韋現金儲備創出新高的市場環境,多警示出一定的投資風險,這同時暗示出現階段內無論是美股市場,還是其餘主要股票市場的投資標的似乎很難滿足巴菲特的篩選要求。由此可見,從某種程度上分析,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現金儲備,會是衡量市場整體風險的一個判斷依據。 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現金儲備創出歷史新高,這從一定程度上暗示出全球市場的投資風險。但是,縱觀近年來全球股票市場的表現,卻存在明顯的分化性。 其中,一方面是以美股市場爲代表的股票市場持續創出歷史新高,且自2009年低點出現數倍以上的漲幅,另一方面則是以中國股市爲代表的新興市場率先走出了調整走勢,並提前美股市場出現了大幅回調的表現,兩者之間的估值水平發生了較大程度上的變化。 從近年來的外資淨流向來看,已有部分外資資金開始試探性佈局A股市場。在外資看來,與美股市場身處歷史高位區域的走勢相比,A股市場更像是一個避險渠道,而從近期美股的大跌走勢來看,似乎並未衝擊到A股市場,A股市場的獨立性也逐漸提升。 如今,在全球資本市場加快開放、全球資本加快流動的背景下,出於全球資產的配置需求,資金總會尋找更安全、更具潛力的投資去向。而對於美股市場身處歷史高位區域,經過大幅調整的A股市場,似乎更容易滿足全球資本的避險需求,A股市場部分優質核心標的估值水平與投資價值,逐漸獲得了部分外資資金的認可。

注:文章內容綜合自網絡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所載的信息、材料及結論只提供特定客戶作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也沒有考慮到個別客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客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或建議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文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