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闻书泛香,无缘进学堂!2018.11.24,上午,我们直播穿越潇湘走近湖南十大文化地标一行到了第八站:湖南文化摇篮岳麓书院。

  这站非常忐忑,瞬间让我肃然起敬。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作为我国历史上四大书院之一,千年学府门楣上的这副对联,喊出了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和霸气。从这里,走出无数湖湘杰出人物,现此处,仍然是人才培养基地。岳麓书院,自北宋开宝九年创立以来,就这样一直弦歌不绝,人才辈出。这是学术和文化教育的沃土重镇,也是无数学人心目中的神圣殿堂,更是湖湘文化“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的生动写照。这里从历史到如今,一直是一代又一代优秀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希望从这算展示湖南文化窗口,从一部博大精深的书卷中,打开通向世界的道路。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岳麓书院,不只是文脉重地,其建筑及园林也成为江南建筑瑰宝。作为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当之无愧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麓书院历千年,自宋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至今已有1042年。至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至今书院所存明代“岳麓书院”刻石,便是当年宋真宗的手迹。在周式执掌下,岳麓书院的从学人数和院舍规模都有很大发展,遂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

  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中华民国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

  1986年湖南大学完成再修复,并正式对外开放。2005年湖南大学重恢复岳麓书院,下设中国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和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部门。

  2009年,岳麓书院学科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格局已经完备,正式成为湖南大学的实体办学机构和科研基地,千年学脉再次延绵,千年学府再添光辉。

  今天的岳麓书院不仅是湖南大学的文史哲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湖南省旅游胜地,更是整个湖南省的重要文化阵地。柳塘烟晓,桃坞烘霞,桐荫别径,风荷晚香,曲涧鸣泉,碧沼观鱼,花墩坐月,竹林冬翠,走在书院八景里,从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感受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正如赫曦台上对联所言:

  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才。

  岳麓书院,该当之无愧地担起文化地标之位,更应担起文化地标之责,为中华培养更多杰出人才。落下半步,独自走在长廊,深深呼口气,感受这浓墨书香,感受阳光穿过树枝照耀下的古建筑群,怀学子之心,深以为荣,深以为敬。

  来源丨红网论坛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

  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