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有很多廢棄的城鎮,在那裏,現代化的民房和基礎設施都爬滿了落敗和荒蕪。可能是因爲一場瘟疫、一次“生化危機”,原本生活在此的人決定撤離……

  多年後重新探訪廢棄城鎮是一項冒險活動,你必須時刻警惕搖搖欲倒的危樓,要避開準備射殺入侵者的“守衛”……今天,AI就介紹十座最危險的毒物廢城給你們看一下。

  

  Fallout 3 概念畫 | Bethesda

  注:若您打算前去探訪,請務必三思而後行。

  西澳大利亞:惠特農

  (Wittenoom, WesternAustralia)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惠特農因採礦業而逐漸繁榮。那裏的礦山蘊藏了豐富的青石棉資源。青石棉粉塵被礦工吸入體內,也粘在他們的衣服上被帶回鎮子。

  青石棉會危害人體健康(比如引發石棉肺和間皮瘤),政府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發出警告,但是惠特農的採礦活動仍未間斷。政府在1978年終於出臺政策着手干預,逐步減少城鎮人口活動,並出資購買居民房產,鼓勵他們搬出惠特農。到1993年時,郵局、護士站、學校和機場均已全部關閉。這個城鎮的名字最終也從地圖上消失了。在採礦時期,共有兩萬居民生活在惠特農,其中約計有兩千人死於跟石棉有關的疾病

  

  惠特農的廢棄咖啡館,建築風格將其礦業城市本質暴露無遺。

  現在有多危險?從西澳大利亞土地信息部門提供的數據來看,含有青石棉的廢礦從採礦場一直向下遊延伸,總長度達到數公里。在過去若干年中,廢礦一直受到水流侵蝕,青石棉也隨之擴散開來。政府不主張遊客前往惠特農。但截至去年爲止,惠特農仍未被完全廢棄。西澳大利亞政府一直想把住在那裏的最後幾家“釘子戶”弄出去,但至少有一位地質學家表示,該地區的石棉水平已經降到安全線以下

  烏茲別克斯坦:凱圖巴克

  (Kantubek,Uzbekistan)

  烏茲別克斯坦有一座名爲沃茲羅日傑尼耶(Возрождения,英文轉寫Vozrozhdeniya,意爲“復興島”或者“復活島”)的島嶼。小城凱圖巴克(Кантубек)就坐落在那裏。復興島上曾經有一個生物武器測試基地,它還擁有1500名定居於此的居民。

  該實驗基地曾研製過炭疽疫苗,也研究過天花、腺鼠疫、布氏桿菌病和兔熱病。1971年時,有10名島上居民因此感染天花,其中3人死亡。1988年時,實驗室員工不顧1972年出臺的生物武器禁令,草草掩埋了數噸原本儲藏於斯維爾德洛夫斯克(那裏也曾發生過嚴重的炭疽事故)的炭疽孢子。實驗基地於1992年宣告關閉,但那批炭疽孢子依然留在沃茲羅日傑尼耶。小城凱圖巴克如今也成爲一片廢墟。

  

  廢棄的蘇式建築和金屬框架可能會讓很多中國讀者頓生熟悉之感。標語“Добропожаловать”的意思是“歡迎”。

  現在有多危險?2002年,美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展開合作,清理10處炭疽孢子掩埋地。但曾在島上參與清理工作的微生物學家列皮奧什金(Gennadi Lepyoshkin)在2003年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島上部分齧齒類可能已經接觸了武器級瘟疫。因此島上可能仍有漏網的炭疽,經由跳蚤在齧齒類間不斷傳播。

  美國尼亞加拉瀑布城:愛河

  (Love Canal,Niagara Falls)

  雖然愛河擁有一個漂亮的名字,但愛河事件無疑是美國曆史上最嚴重的環境災難之一,其影響一直持續至今。

  19世紀90年代,威廉拉烏(William T. Love)啓動了一個宏偉的計劃:在尼亞加拉上下兩大水系間挖一條運河——拉烏運河,或稱“愛河”。他希望利用運河落差生產廉價電力,建設一個田園牧歌式的美麗城市。但後來工程建設不了了之(譯者注:當時美國陷入經濟危機),愛河遂成爲城市垃圾和化工廢料的填埋場

  但是愛河填埋場的管理很不完善。1953年時,胡克化學公司用泥土封住運河頂部,然後將之出售給尼亞加拉城。此時這一地區已經被有毒物質高度污染。市政府在愛河填埋場上方建立了住宅區和學校。上世紀70年代末,美國環境保護局(EPA)在報告中指出,愛河地區居民的流產率出生缺陷比例超乎尋常,血液白細胞數量和染色體損傷率也出奇地高。研究者對一名死於腎臟疾病的兒童進行屍檢,發現了與二噁英中毒類似的症狀。美國政府最終決定疏散生活在愛河附近地區的800戶居民,並提供經濟補償,然後用推土機剷平了他們的家園。愛河事件促成了美國《超級基金法案》的誕生,爲環境污染物清理提供法律依據

  

  清污工程開始時的景象,可以看到污泥和住宅只有咫尺之遙 | EPA

  現在有多危險?現在愛河地區的建築物基本上已完全拆除,只有電源線和停車場隱沒於廢墟之中,提醒我們這裏曾經發生了什麼。美國環保局在幾年前宣佈,愛河附近地區的污染水平已經降到安全線以下,不少人被低價房產吸引而來,政府也保證會隨時監控污染。但仍有部分居民認爲,愛河依然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

  據報道,在2011年時,一條下水管道中流出了有毒的化學物質,曾經和現在居住在愛河附近的居民,又開始了新一輪訴訟。

  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皮丘

  (Picher, Oklahoma)

  出產鉛、鋅的採礦小鎮皮丘位於焦油河地區(The Tar Creek),在1983年被確定爲“超級基金污染場址”。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皮丘有三分之一兒童血液鉛含量超標,可能引發神經認知問題。(皮丘學校董事會成員表示,不管教師和校董事會如何努力,大量學生仍然在學習方面感到困難。)但這還不是最終促成皮丘居民大規模外遷的原因。2006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由於採礦作業,皮丘的地面隨時都可能發生地陷。也確實有一名司機駕車掉入地陷產生的大坑,最後不幸身亡。這一悲劇事件促使聯邦政府出資支援當地居民搬遷。到2011年時,只有6戶居民和1家公司仍然固守皮丘。

  

  皮丘鎮路邊的標牌已經鏽跡斑斑,便利店空無一人。

  現在有多危險?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皮丘都不適合人類居住。小鎮正在被逐步拆除。一旦清理工作完成,皮丘的土地所有權很可能會被轉移給原住民誇保人(Quapaw)——在採礦工人進駐之前,他們一直生活在這裏。誇保人現在計劃把這一區域變成溼地。焦油河地區還有其他許多城鎮也已成爲廢墟,比如堪薩斯州的特里斯(Treece),以及俄克拉荷馬的卡丹(Cardin)。

  美國密蘇里州:時代河灘

  (Times Beach,Missouri)

  在上世紀70年代,時代河灘出現了嚴重的揚塵問題。管理者遂僱傭廢料搬運工羅素布里斯(Russell Bliss),用工業廢油給路面打油。但問題是布里斯還接了另一單生意:清理六氯酚廢料——它也是劇毒除草劑“橙劑”(Agent Orange)的成分。事後布里斯聲稱,他並不知道自己使用的廢油中含有毒性極高的二噁英,在1982年梅勒梅克河淹過時代河灘之後,美國環保局宣佈,此地的二噁英濃度已經達到安全水平的100倍,要求全部居民即刻撤離。里根總統特別成立了二噁英專案組。數月之後,環保局宣佈買下這裏全部居民的房產。

  

  時代河灘路邊雜草叢生,街頭的塗鴉寫着“二噁英”。

  現在有多危險?現在這裏已經相當安全了,不過鎮上的大部分建築物都已不復存在。美國環保局啓動了大規模二噁英清理行動。時代河灘過去所在的地方,如今已成爲66號國家公園。它留下的唯一建築物,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客棧。這座客棧在清理行動中曾被用作美國環保局分部。

  也曾有人提出質疑:時代河灘當年的緊急疏散究竟是否必要?意大利的塞維索(Seveso)也發生過一起化學污染事件,當地居民接觸的二噁英水平比時代河灘還要高,但是塞維索最後並沒有成爲廢城。二噁英污染究竟有多危險?雖然清理工作已經結束,但是研究工作仍在繼續。

  美國德克薩斯州:布里奧污染區

  (Brio ToxicNeighborhood, Texas)

  布里奧煉油廠(Brio Refinery Site)位於德克薩斯州哈里斯縣,在1982年布里奧煉油廠宣佈破產之前,那裏曾經擁有衆多化工企業。未經處理的石油和工業廢料被埋入土坑,隨後滲入地下水,流往附近地區。污染物引發了白血病出生缺陷多種罕見疾病

  1992年,6家化工企業和1家房地產開發公司,同意爲生活在污染區的700名兒童支付大學費用。雖然布里奧污染區的大部分建築物均已拆除,但在廢棄的弗蘭斯伍德(Friendswood)南灣(Southbend)一帶,仍有部分房屋被保留下來。

  

  下水道快要被荒草吞沒了。

  現在有多危險?美國環保局在這裏安裝了一道深達地下45英尺(約14米)的粘土屏障,以隔絕煉油廠污染物。但監測井在2010年時發現,煉油廠污染物已經滲透到50英尺(約15米)以下。環保局雖然已經把布里奧污染區移出了國家優先整治名單,但仍對它繼續實施監測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新愛德里亞

  (New Idria,California)

  新愛德里亞之所以會成爲廢城,並非因爲環境問題。在新愛德里亞水銀礦業公司(the New Idria Quicksilver Mining Company)於1972年倒閉之後,當地居民也很快離開此地。不過新愛德里亞和其他礦業城鎮一樣,都面臨嚴重的環境危機:水銀徑流和短纖石棉不斷滲出本地的天然岩層

  

  水銀開採的廢液使得地表水變成了鐵鏽色。

  現在有多危險?2011年,美國環保局把這座標誌性的毒物廢城列爲“超級基金污染場址”。《蘭德麥克納利道路地圖集》(the Rand McNally Road Atlas)也發出警告,稱新愛德里亞南部地區爲“石棉危險區”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森特勒利亞

  (Centralia,Pennsylvania)

  最具視覺衝擊力的的環境災難,無疑是森特勒利亞的地下煤火——它已經熊熊燃燒了50年。沒人能夠確定是什麼點燃了大火。它很快就開始在巨大的煤礦中肆意燃燒。街道因燃燒產生的熱氣而扭曲變形,大量毒素隨熊熊烈焰噴入大氣。一名居民掉進了忽然出現在他家後院的天坑,裏面的一氧化碳含量足以致人死命。搬遷工作於1984年拉開序幕,大部分居民都接受了政府的條件,在獲得經濟補償後遷離此地,森特勒利亞遂成爲一座真正的廢城。

  

  森特勒利亞開裂的路面上蒸汽騰騰,下面是燃燒的無煙煤。

  現在有多危險?大批參觀者慕名前來,還有少數釘子戶得到居留許可,但是森特勒利亞似乎不大可能迎來新的居民了。鄰城拜尼維爾(Byrnesville)也受到森特勒利亞大火波及,終成一片廢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大火都會不停釋放有毒氣體;森特勒利亞地下的煤礦,還足夠再燃燒250年。

  烏克蘭:普里皮亞季

  (Pripyat, Ukraine)

  普里皮亞季大概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污染區了。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發生之後,普里皮亞季居民被緊急疏散。在災難發生之前,普里皮亞季擁有49400位居民。它現在雖已成爲廢城,但仍然是一座宏偉壯麗的城市。大量遊客和攝影師慕名前來,造訪那些搖搖欲倒的危房,裏面還散落着居民撤離時遺留的私人物品;當然還有它那座標誌性的遊樂園。

  

  普里皮亞季的公共遊泳池已經完全無法修復。

  現在有多危險?切爾諾貝利事件已經過去很久了,普里皮亞季的核輻射水平也已經大幅下降。不少旅遊公司嗅到商機,開發出“切爾諾貝利異化區”(Chernobyl Alienation Zone)旅遊項目。但是搖搖欲倒的危房可能會給遊人帶來新的威脅。在普里皮亞季周邊城市,仍有許多居民在和災難相關疾病鬥爭。

  日本:福島隔離區

  (FukushimaExclusion Zone)

  那場發生於2011年的慘烈地震震垮了福島核電站,迫使周邊居民離開家園。位於12英里隔離區內的諸多城鎮遂成爲一座廢城。居民樓和商業建築依然聳立在地震廢墟之上,構成一座“現代化”的廢城。

  

  大熊町的街頭空無一人,附近鴕鳥農場逃逸出來的一隻鴕鳥在街上游蕩。這些鴕鳥主要以殘留的乾製寵物糧爲食。

  現在有多危險?雖然世界衛生組織在2013年發表報告,聲稱福島現在的致癌風險很低,但是日本政府仍和浪江町市一道,積極採取預防措施。居民可以在拿到特殊許可之後重返家園,但不能留在那裏過夜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果殼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啥的果殼

  建議你關注一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