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谈心社》栏目(公众号:txs163)出品,每天更新。

  每个看过《哈利·波特》的孩子,大概都曾经幻想:

  某一天,自己也会收到一封猫头鹰送来的入学通知书;

  然后去对角巷买一根魔杖,披上巫师长袍,穿过九又四分之三车站,去到神秘的霍格沃兹……

  长大后,逐渐接受了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

  但仍然有许多人,“宁愿相信自己是个麻瓜,也不愿相信这个世界没有魔法。”

  沉浸在那些奇幻的冒险、温暖的感情、无所不能的咒语中,总能让每个俗务缠身、焦虑郁闷的人,稍稍喘一口气。

  最近,又一部豆瓣9.5的零差评动漫,在这个丧气的初冬,治愈了所有观众。

  它叫《希尔达》。

  有人评论说:“裹着毯子窝在沙发里,一口气看完十三集,身体是暖的,心也是暖的。”

  这一部让人舍不得看完的“梦想中的童话”,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没有恢弘大气的场面。

  只是用所有人在孩童时期都曾有过的幻想,垒出了足够温暖的故事。

  关于教育、关于友情、关于成长,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1

  你小时候偷偷幻想的

  这部片里都有

  动漫的主角希尔达,是一个蓝色头发的小姑娘,戴着贝雷帽、红围巾。

  身边总是跟着一只白色的小鹿狐,枝枝。

  她和妈妈生活在精灵和巨人出没的山野里。

  对希尔达来说,这里是她的“天堂”。

  她可以整日在山谷河流间穿行,画她感兴趣的景色,交一些奇奇怪怪的朋友。

  比如枝枝,既是陪伴希达尔进入甜蜜梦乡可爱的温顺小宠,也是希达尔出外游玩探险的守护者。

  以及白天是石头,晚上是怪兽的巨魔。

  还有一个没有脖子,热爱阅读的高冷邻居木头人。

  会让人头发痒痒的“微缩版猫咪”小毛。

  会飞的“巨型长毛蝌蚪”——沃夫。

  生活在旷野里的“隐形邻居”小精灵。

  因为之前一直看不见他们,希尔达和妈妈经常无意间踩到精灵的房子。

  小时候看《蓝精灵》,许多人都曾幻想过:

  和朋友一起,住在和蘑菇一样大的屋子里;一起种花种菜,一起学习稀奇古怪的咒语……

  当然,魔法世界之所以迷人,除了奇思妙想,更有无尽温情。

  保护孩子脑海中童话世界的存在,少不了一个能理解童心的家长——希尔达就有个“完美”的妈妈。

  2

  “我很高兴你就是你”

  平等与尊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要做到这句话,像希尔达妈妈一样就够了。

  她对希尔达没有居高临下,在保护孩子的同时,尝试理解孩子异想天开的世界,甚至一起去“冒险”。

  希尔达不愿从荒野搬家到城市,妈妈没有摆出家长的姿态逼迫她,而是心平气和地和女儿商量:

  “我们明天先去城市看一看?我只是希望你拥有更开放的心态。”

  妈妈误会希尔达,把她捡回来的乌鸦扔了出去。

  在意识到自己这种行为可能伤害了女儿时,妈妈没有逃避问题。

  她果断地向希尔达承认错误,并且道歉:

  虽然内心担忧着希尔达无法顺利融入城市生活,但妈妈依然选择尊重、信任希尔达,给予她足够的自由。

  她一步步引导希尔达,用“看荒野”的眼光,去找到城市生活的趣味。

  她希望希尔达尽快交到朋友。

  可希尔达发现自己的“玩伴”是会用石头砸鸟的“坏孩子”,妈妈没有强迫她。

  而是认同希尔达选择朋友的标准:如果是那样,我庆幸你没有和他们成为朋友。

  老师告诉妈妈,希尔达有些像是“问题儿童”,要把希尔达调去小班。

  希尔达觉得愧疚,妈妈却并不要求她一定要按照规范的标准生活。

  她理解女儿的好奇与跳脱,并且希望她就保持现在的样子。

  她不要求女儿一定要获得奖励、获得徽章来证明自己。

  相反,她很抱歉自己在徽章这件事上给了女儿太大压力。

  “即便没有证明,你也是那个是最善良、最勇敢、最大公无私的女孩。”

  看到希尔达有了新朋友,妈妈半跪下,以平等的姿态给予鼓励。

  从头到尾,她都把希尔达当做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来对话。

  给予希尔达足够的自由和尊重。

  在妈妈的影响下,希尔达同样成为了一个温柔善良、不被物质所迷惑的人。

  当她在森林里发现了一座“有求必应屋”。

  她想到的不是自己能够实现多少愿望、拥有多少东西,而是“在家等待的妈妈一定急疯了。”

  房子给她的一切好玩的、好吃的,她都不想要,她只想要一条回家的路。

  “任意门”出现,希尔达扑过去和妈妈相拥。

  还有什么,能比得上此时此刻的拥抱呢?

  彼此牵挂,彼此真心为对方着想,就是父母与孩子最好的相处方式。

  有的时候,单纯的爱和付出并不够。

  信任和道歉同样重要。

  在希尔达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太多父母缺少的东西:

  担心孩子,也愿意给她足够的自由空间;

  不用分数、奖状衡量孩子是否优秀;

  观点分歧时,耐心听一听孩子怎么说……

  希尔达妈妈,或许是为人父母的一个模板。

  道歉、理解、支持、尊重,这是最好的父母的样子。

  3

  为值得的朋友付出真心

  双方都会发现更好的自己

  希尔达的朋友大卫是个胆小鬼,遇到事情只想往后躲。

  最常说的话是:我不敢。

  精灵马拉认准了大卫是个“好欺负的胆小鬼”,经常故意制造噩梦来戏弄大卫。

  希尔达为了帮助大卫,主动向马拉提出挑战:“如果我不怕你的噩梦,你就必须放弃骚扰大卫。”

  马拉制造的怪虫、巨魔都没有吓到希尔达。

  她想起了希尔达最怕的东西——自行车。

  城市里的孩子在学着骑自行车的年纪,希尔达正在荒野里与鸟儿、怪兽玩耍。

  不会骑车的她到了城里,就像一个“怪物”。

  马拉在梦中设计让希尔达去骑车。

  面对自己最恐惧的东西,希尔达在梦中挣扎、尖叫起来。

  看到朋友为了自己如此痛苦,大卫下定决心:

  我不能让她为我做这些事,如果她可以面对,那我也能。

  后来的大卫,敢义无反顾跟着希尔达去冒险。

  为了帮希尔达解决麻烦,敢鼓足勇气去偷钥匙。

  被大卫感染的希尔达,也愿意直面自己的恐惧,去学自行车。

  最好的友谊,是可以让彼此都成为更好的人。

  胆小鬼,也可以为了朋友去挑战未知。

  4

  给孩子的故事

  更适合成年人看

  《希尔达》是一部很简单的动漫。

  能够拿到9.5的高分,靠的都是细枝末节里的温情,和对生活的反思。

  但《希尔达》绝不是一部幼稚的作品。

  看似无厘头的幻想世界中,发生的很多事,各中隐喻要人到成年才能稍稍体味一二。

  比如,将心比心这件事。

  人类出现时,用弓箭、火把,赶走了生活在那里的巨人;

  很多年后,精灵在这里出现,也捣乱破坏了人类的房子,想要赶走她们。

  为了生存,精灵和人类做出了一样的选择。

  谁是“加害者”,谁是“受害者”?

  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站在不一样的角度,就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再比如,抱怨与自省这件事。

  希尔达历尽艰险,终于说服精灵国王,让精灵们不会再来捣乱。

  当她满心欢喜地告诉妈妈“我们不用搬家了”,巨人经过这里,一个不留神,就踩碎了她和妈妈的房子。

  妈妈站在倒塌的房子前,望着巨人离开的背影满是委屈:

  “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

  可是希尔达发现,妈妈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正踩着精灵的房子。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这是对成人世界,十足的讽刺。

  有人看过《希尔达》后评论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蓝头发的小姑娘,独立自信穿梭于魔法世界。”

  屏幕外每个被希尔达“戳中”的人,或多或少都能在希尔达身上,找到一些“共鸣”。

  渴望享受自然,对城市满是抵触;

  对社交恐惧,打个招呼都要鼓起半天的勇气。

  希尔达思念荒野,就像每个被城市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人,都会偶尔想要“辞职去旅行”。

  偶尔静下来,会放空自己,想象远离城市喧嚣的自由生活是什么样子。

  可是希尔达又告诉你:自由既可以在荒野,也可以在城市。

  或许有时候的确会碰壁,融入总是很难:交不到朋友、被老师冤枉……

  但始终对生活和他人保持善意与热情,希尔达终究没有“丢了自己”。

  《希尔达》是一部太适合小孩子看的优质动画片,不过,也更适合成年人。

  在每天近乎“麻木”的生活中,需要和希尔达一样,拼命保住用澄澈的目光看这世界的勇气。

  就如动画片最后,当一切险情尘埃落定,一个小精灵站在希尔达被摧毁的家旁边感慨:

  “她应该会吸取教训了吧?”

  这时木头人笑了笑:

  “不会。我估计……她又在助人为乐了。”

  魔法世界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此:

  把所有深刻的、复杂的东西,全都藏在那些温情脉脉的故事里,告诉你,世界上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魔法世界。

  那里的规则,就是温暖与爱。

  本文图片均来自动漫《希尔达》,Netflix出品

  谈心社,这里是年轻人谈心的地方。微信搜索“谈心社”关注我们,倾诉你的故事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