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治夯實基層法治根基

  蜚聲海內外的民歌《茉莉花》發源地,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金牛湖街道金山村歷經多年探索形成的現代鄉村治理“金山樣本”,如今正在被越來越多地關注、認可和複製。

  金牛湖街道金山村大力加強基層綜合治理基礎建設,以黨建爲引領,以自治爲核心、法治爲保障、德治爲靈魂,形成黨建+自治、法治、德治+綜治的“1+3+1”鄉村治理模式,實現刑事治安案件零發案、信訪問題零上訪、“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的平安法治建設目標,將一個經濟薄弱村建設成爲江蘇省民主法治示範村,湧現出一批講文明、有善心、聚正氣的好村民、好兒媳、好賢達、好模範。

  發生如此鉅變的內生動力,源自於南京近年來持續推動的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進程,開啓全民參與法治建設新模式,在幹部和羣衆心中普遍注入了崇法善治精神,形成“生活法治化、法治生活化”的社會治理氛圍。

  民主議事雙聯雙議

  金山村展現的新面貌,讓很多人倍感欽佩。

  “現在已經11月了,這些新種下的花果苗木來年一定開出很美的花朵,村部前面這片風景一定更好了。”金山村黨總支書記黃學明指着村委會門前建成不久的“金山善治園”說。

  這是一個設計精美、主題醒目、內涵豐富的法治文化主題公園。沿着環湖小道建起的雕塑、展牌,不僅展示解讀了憲法法律和村民自治等內容,還通過展示名人故事、法律名言、經典審判案例以及善行義舉榜、金牛史事等,裝點出平安、美麗、和諧新農村和綠水青山新金山的新面貌。

  2016年年底,在時任第一書記張華帶領下,金山村嘗試建立起“雙聯雙議”民主議事規則,由行政村、村民小組兩個層級對村級重大決策實行“上下聯動”“雙向互動”。決策前,由各村民小組進行“初審、初議”,村全體(代表)會議“複議、決議”,再按照村務公開要求予以公佈,接受羣衆監督。包括美麗鄉村建設、交通道路工程、河堤整治、綠化亮化工程、村民小組長考覈等村級重點工作和重要事務決策都經過了這一自治規則。金山善治園就是其中的一項。

  今年2月,金山村作爲六合區鄉村治理試點村,成立了65個村民小組理事會開展議事協商、辦理公共事業、維護村民權益、服務農業生產,至今已化解矛盾50多起。

  “村民還選舉產生了村民監督委員會,在黨總支領導下監督村務決策規範和村務公開制度的執行,監督各項工程建設、惠農措施落實。”金山村第一書記黃志勇說。

  在金山村,村綜治中心十分亮眼,功能十分齊全,法律服務、志願服務、信訪接待、矛盾調解等一應俱全,在村警務室通過村主要路口場所的11部高清視頻探頭,可以實時監控治安情況。

  “我們村還建立了網格化治安巡防體系,無論寒暑,每晚8點到12點都有村幹部輪流巡防。”村綜治主任劉可付說,早在3年前就按照300戶至600戶標準,將全村劃分爲6個網格,並搭建了法治文化節、村互聯網法律服務平臺等法治宣傳載體。

  盤活社會資源活力

  “金山模式”是南京農村地區社會治理法治化的一個縮影。而在城市繁華地帶的南京市建鄴區沙洲街道中城社區,這裏的社會治理則有着比農村地區更加多元豐富的一面。

  作爲南京教育和商業金融、創新型產業集中區,如何挖掘好社區外社會資源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是中城社區特別用心辦的一件事。

  65歲的伍舒婭是河南省平頂山市司法局退休老幹部,隨子女在南京養老。2016年4月,她在社區黨委支持下注冊成立了“伍大姐普法工作室”,向羣衆開展普法宣傳,化解矛盾糾紛。工作室成立了天平文化藝術團,吸引160餘名退休人員參與,引進專業老師輔導創作法治文藝作品10餘個,每月開展演出活動。

  中城社區依託社區黨員羣衆服務中心、居民文化活動中心兩塊陣地,大力構建黨建文化、法治文化、家庭文化。通過建立社區黨委、居委會、綜治委、社區事務服務中心的“三委一中心”模式,社區服務管理更加貼近實際。

  “我們劃分了18個網格,建立了一崗多能、分片包乾、信息共享的網格化管理機制,利用微信語音視頻連線、QQ羣信息共享,即時解決羣衆各種需求。”中城社區黨委書記孫連娟說,社區開展了各種涵蓋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和職業道德建設活動,健康義診、老年居民手機培訓、關愛空巢獨居老人品茗會、熟人互助心理諮詢活動等學雷鋒活動、志願者活動,積極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

  “德法相融”加快了社區治理法治化進程,社區儼然成爲居民參與公共事務管理、推進依法治理的“港灣”。

  “不少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老同志將黨組織關係遷回到社區,成爲社區的新鮮活力。”南京市建鄴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周訊說,建鄴區之所以在營商環境和治理水平上實現了新一輪提升,就是普遍形成了“把法治鑄造成建鄴發展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誌”的工作思路,夯實了基層治理法治化根基。

  浸潤幹部羣衆心田

  2016年以來,着眼於基層治理過程中普遍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南京市委政法委積極探索法治建設路徑和方式,推出“一區一品”“基層治理金點子”徵集和“村規民約”等自治章程法律體檢爲重點的基層法治創建“三項活動”,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工作品牌。

  這其中,鼓樓區“社區理事制”“有一說一工作室”、棲霞區“街道綜合執法體制改革”、浦口區“鄉賢會”和基層治理“小微權力清單”、雨花臺區“一核多維”複合型社區、玄武區孝陵衛街道“庭所站”共建平臺、江寧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中心建設、六合區橫樑街道村民理事會等品牌,成爲推動基層治理法治化的重要抓手,爲南京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重要關口期社會安定有序、經濟良好發展奠定了厚實的土壤。

  “在深入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進程中,堅持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因地制宜完善村民自治,有力推動了多元共治更加完善、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徐錦輝說,基層治理從傳統管理方式到新型治理模式轉型,離不開法治化引領,當前南京圍繞充分發揮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作用,積極探索創新新時期基層社會治理方式途徑。

  在法治化思維引領下,南京城鄉在社區治理、民生需求、文化供給、人居品質、矛盾化解等方面取得了較快進步,法治就在身邊、法治管用的理念浸潤在基層幹部羣衆心中。

  南京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孫小忠說,在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進程中,南京將進一步突出強化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不斷豐富基層自治形式和載體,推進基層多元主體治理,拓展基層法治文化陣地,探索“網格化+信息化”基層治理新機制,真正建立起以羣衆自治組織爲主體的城鄉基層社會治理新局面,全面推進法治南京建設向縱深發展。法制日報 記者 丁國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