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孫建民

  11月22日中午,在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第二小學門前,一輛轎車故意衝撞學生,截止23日凌晨,已造成5名未成年人死亡、19人受傷(其中重傷3人)。駕車行兇的犯罪嫌疑人韓某華已被公安機關抓獲。

  葫蘆島建昌第二小學門口交通事故車禍現場圖

  葫蘆島建昌第二小學門口交通事故肇事司機被抓獲

  據當地官方通報,初步確定該韓某華犯罪原因是“近期因夫妻矛盾,輕生厭世,產生極端思想”。

  該案件發生後,不出意外地引發很多人的憤怒,畢竟學生是完全無辜的,因爲個人私怨將目標對準兒童,令人無比痛恨。再次注意到某些大V又在宣傳該案件的發生有其社會原因的論調,不得不說幾句。

  任何事件的發生都不是孤立的,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對於這一點,相信大多數人都認可。問題的關鍵在於社會環境只是事件當事人選擇這麼做的影響因素之一,他們選擇行兇最主要的還是心底的惡。在社會上遭遇的委屈、不公,絕不是行兇的理由。過度宣揚社會原因,只會讓行兇暴徒在思想上有了爲自己脫罪的藉口,只會讓“後來人”誤解自己這麼做也能受到關注、擁有講述自己“背後故事”的舞臺。

  站在客觀的立場上判斷,社會原因在殺童案件中起的作用只會是很小一部分。回到葫蘆島韓某華這個案件上,家庭矛盾只是導致他想去幹極端之事的最初誘因,至於幹什麼樣的事、行兇對象的選擇這些純粹取決於個人意志,與家庭矛盾本身關係不大。

  換句話說,即便是外界原因讓韓某華想去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可以選擇採取多種方式。社會原因只能促使他產生極端想法,具體怎麼幹還是他的個人選擇,與社會無關、與他人無關。並且,嚴格意義上將家庭矛盾並不能歸類於社會原因。

  某位大V在案件發生後的當天下午就進行了認真“反思”:“經濟層面是發展,精神層面是價值觀的重塑,最終構建一個現代意義的共同體。沒有第二個層面,殺伐不會停止,屠戮還將繼續。”

  這段看似有深度的論述實際上經不起推敲。社會價值觀的重塑永遠都是進行式,人人價值觀都“光偉正”只存在於理想狀態,現階段看並不現實。在各個發展時期,故意殺人等惡性案件都會發生,只不過可能隨着時代的進步,惡性犯罪有減少趨勢罷了。“大同社會”是美好願景,我們生活在現實世界,判斷問題、解決問題都要立足於當下。

  這位大V,是不是按你的理解,只要沒有構建現代意義的共同體,將屠刀伸向手無縛雞之力的兒童就有了正當性?或者說,在社會價值觀重塑完成之前,就允許屠戮、殺伐?很顯然,這個觀點無比荒謬。

  我們不需要知道每位殺人者背後的故事,無論他們遭遇了什麼不幸,都不應該將屠刀對準本是弱者的孩童,在殺戮孩童面前任何理由都不是脫罪的理由,任何辯解都是蒼白無力的辯解。

  在成年人的世界裏,誰又會活得輕鬆?每個人身上都擔負着生活的重任,又有幾個人能活得隨心所欲?我們不是活在真空裏,有聯繫有互動就會有摩擦、衝突,這本就無可避免。另外,站的立場不同,自然也會有觀點的碰撞,同一件事,你會認爲自己做的對,另外的人則會覺得你是在“欺負”他,我們能做的是調整自己的心態。

  誠然,我們在社會上可能遭受不公、受到誤解,但正確的解決方式是選擇合適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不是付諸於暴力殺戮。如果將殺戮的對象定爲與遭受委屈毫無關聯的孩童,那麼這就是行兇者個人的問題,與社會無關。這個鍋,社會不背。

  作者:孫建民,筆名:青鋒暮寒,濰坊市濰城區人民檢察院。旁聽者、記錄者,客觀但不冷心,著有長篇小說《逆天血》,有作品散見於《電影評介》、《檢察日報》、《水城文藝》等報刊。個人微信公衆號:世間趣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