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採摘季節,寧陵縣梨園碩果累累 高會鵬 攝

  一到採摘季節,寧陵縣梨園碩果累累 高會鵬 攝

  一到採摘季節,寧陵梨園都會吸引大量食客前來採摘 高會鵬 攝

  中新網商丘11月16日電(記者 趙暉) 一個小小的梨,從梨園到消費者手中,要經過生產基地、保鮮庫、批發商、零售商等多個環節,這些環節是否有食品安全隱患?消費者可是一無所知。如今,在寧陵縣,寧陵酥梨都有一個專屬二維碼“身份證”,消費者購買酥梨時,只需用手機掃碼,就可以瞭解酥梨的“來龍去脈”,從而喫得“安全、放心、明白”。

  寧陵縣有着“中國酥梨之鄉”的美譽,酥梨栽培史長達700多年。目前全縣有22萬畝酥梨種植面積,年產酥梨10億斤,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也是當地羣衆最重要的經濟收入。特別是近年來隨着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的逐步開展,寧陵酥梨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甜醉九州。今年酥梨上市以來,該縣酥梨網上日銷售1萬多單。

  怎麼樣讓從寧陵賣出去的每一個梨都經得起市場的檢驗,都能得到消費者的一致認可,寧陵縣委縣政府傾注了不少的心思。

  要使寧陵酥梨成爲市場“放心梨”,產品質量必須保證。

  立足優質農產品資源、政策支持、基礎設施等產業現狀,寧陵縣採用信息化技術構建了農產品質量保障與溯源體系。寧陵縣電商服務中心通過與第三方公司合作,採用賦碼技術,爲每個酥梨生成唯一性的二維碼,實現產品的“一品一碼”。小小的二維碼標誌成了寧陵酥梨的“身份證”。

  一個個酥梨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不管經過多少中間經銷商,無論產品走到哪裏,消費者只要掃一掃寧陵酥梨的專屬二維碼,就能找到“本家”,甚至清楚地知道產自哪家梨農,這樣的酥梨誰喫了都放心。

  不僅是酥梨,寧陵花生、大蒜等特色農產品也實行了品牌標識管理,統一規範準出,實現一品一碼。這成爲當地促進本地農產品商品化、品牌化、標準化,加快增長方式從以量爲主向量質並重轉變,爭創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的重要手段。“標準生產、質量保障、安全監管、產品追溯”,通過該體系的構建,寧陵縣農產品商品化、品牌化、標準化率大幅提高,解決了農產品線上銷售的前置障礙,實現了寧陵縣農產品全程追溯、強化監管、優化管理、拓展營銷的目標。

  “我現在有十幾個員工,共有4家網店,現在每天大概有三四百單,高峯期時每天有1000單以上。”家住石橋鎮劉花橋村的村民劉先照說,其中每單淨利潤在2元以上。2017年,他又在淘寶上開了4個店鋪,年銷售額達270萬元。

  同樣,也是首批入駐科創電商產業園的電商運營者呂國華,在淘寶網、拼多多等多個平臺有自己的網店,以銷售寧陵特色農產品和食品爲主,一年銷售額近千萬元。

  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裏,創建於2016年5月的寧陵縣科創電商產業園園區現已入駐優質電商企業55家,成功孵化企業50多家,開設天貓、京東、淘寶、拼多多等平臺店鋪100多個。

  據寧陵縣科創電商產業園負責人董國敬介紹,去年以來,寧陵縣科創電商產業園輻射發展網店1000多家,培訓電商學員1萬多人次。通過園區電商平臺,在銷售高峯期僅酥梨產品一天就可達到2萬單,全年能實現網上銷售1000萬斤,銷售額2000多萬元,佔整個酥梨銷售份額的10%以上。

  但是,並不是所有農產品都能隨便進行追溯的,首先農產品本身要有過硬的自身條件。回顧寧陵梨產業的發展歷程,猶如中國梨產業發展的“微縮版”:2010年,寧陵縣被河南省科技廳確定爲省級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試點縣;2012年,寧陵縣被科技部確定爲國家級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試點縣;2014年,寧陵優質酥梨園區被河南省科技廳認定爲河南省農業科技園區,成爲全國唯一優質酥梨生產基地;2015年,以寧陵爲核心區的商丘農業科技園區被科技部批准爲第七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寧陵縣食安委負責人介紹:“有科技作支撐,有品質作保障,我們可以拍胸脯保證,從我們寧陵賣出去的每一個梨都經得起市場的檢驗,真正讓大家喫到放心的農產品。”

  來源:中新網河南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