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深化產業培育 成都高新區提到“生命線工程”戰略高度

作爲成都市產業主陣地,11月22日,成都高新區召開產業培育大會,發佈《關於深化產業培育實現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意見》(以下簡稱產業培育政策),該政策共18條,提出進一步深化產業培育機制,加快構建以種子期雛鷹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平臺生態型龍頭企業爲重點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以產業培育爲核心,推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把產業培育提升到“生命線工程”的戰略高度,加快培育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本土企業,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針對企業,構建四級梯度培育體系

今年5月,成都高新區曾召開獨角獸梯度培育計劃發佈會,對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精準施策,提供政策扶持、金融支撐、人才賦能、專業服務等全方位服務和支持。

此次出臺的產業培育政策提出,設立100億元新經濟創投基金,重點對種子期雛鷹企業、瞪羚企業、潛在獨角獸企業、獨角獸企業進行市場化投融資扶持;每年設立2億元新經濟應用場景專項資金,對技術領先、市場規模大、帶動性強的首臺(套)新產品新技術,經認定後,給予最高200萬元補貼。

具體而言,政策提出,對首次認定的種子期雛鷹企業給予5萬元一次性獎勵;對首次被認定爲一年爆發式增長、三年複合高增長、五年連續增長的瞪羚企業,分別給予企業管理團隊10萬元、20萬元、3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首次認定的潛在獨角獸企業、獨角獸企業,分別給予企業管理團隊30萬元、1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首次認定的平臺生態型龍頭企業,給予企業管理團隊200萬元一次性獎勵。

支持初創企業成長爲雛鷹企業,最高給予50萬元一次性創業啓動資金和房租補貼;支持瞪羚企業持續增長,連續被認定爲瞪羚企業的,給予企業最高500萬元獎勵;支持獨角獸企業提升效益,對符合條件的潛在獨角獸企業、獨角獸企業,對企業管理團隊或企業給予補貼;支持平臺生態型龍頭企業行業整合。

當前,成都正加快建設最適宜新經濟成長的城市。作爲成都新經濟發展最具活力和潛力的核心區域,成都高新區新經濟發展勢頭強勁,2017年新經濟產值規模達3300億元,已培育出30餘家獨角獸及準獨角獸企業、60餘家瞪羚企業。

“我們將堅持市場化、精準化、精細化方向,突出企業全生命週期需求,精準匹配要素資源,推動優質企業梯度發展。”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力爭三年時間培育種子期雛鷹企業1500家、瞪羚企業150家、獨角獸企業10家、平臺生態型龍頭企業5家,以本土企業培育發展塑造高新名片。

針對人才,提供“三五”支持

在成都高新區,大量中小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成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數據顯示,2018年1-9月,成都高新區新增科技型創新創業企業8000家,同比增長80%。

創新熱潮湧動的背後,是創新創業服務的持續發力。“我們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成都高新區的大力支持。”四川傲勢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劉洋表示,公司通過線上系統申請創新信用券,獲得成都高新區相關部門的房租補貼、知識產權補貼、啓動資金補貼、貸款貼息等政策補貼達50餘萬元,享受到了實在的創業服務。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共有孵化器和衆創空間93個,孵化載體總面積達430萬平方米。爲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服務體系,產業培育政策對產業載體提質增效給予支持:對經認定的孵化載體,每年進行綜合評價排名,對5000平米以下的前十名和以上的前五名,分別給予最高300萬元、500萬元支持;鼓勵樓宇引進國內外知名科技企業孵化器(衆創空間),經認定後,每引進一家給予樓宇運營方10萬元一次性獎勵。

“我們將打破過去普惠獎勵方式,對政府載體和民營載體一視同仁,建立載體績效評價、優勝劣汰的健康發展機制,根據孵化載體的實際貢獻和企業成長質量進行評價獎勵。同時,鼓勵存量樓宇資源轉化爲孵化載體,聚集培育優質企業。”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創新創業的重要主體是人才。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出臺的產業培育政策將對蓉歸派、學院派、創客派、海歸派四類創新創業人才提供“三五”支持,即給予最高3年、500平方米創業空間支持,視團隊規模提供5套以內的人才公寓,若所設立企業獲得風險投資,最高給予500萬元的一次性啓動資金支持。

每日經濟新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