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經驗分享】萬山:環境“體面”鄉村美 鄉風和諧展新彩

近年來,萬山區以高樓坪鄉黃家寨爲試點,全面開展農村環境整治行動,積極探索治理農村生活垃圾,構建了新型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體系。

來到高樓坪鄉,處處乾淨整潔,路面乾淨明亮、花壇修葺一新、垃圾桶外無垃圾……村中整潔的環境讓人不禁眼前一亮。

隨處還可見幾個村民將拎着的垃圾倒進垃圾桶,爲了防止垃圾碎屑散落,她們小心翼翼地反扣着裝垃圾的盒子,動作自然,讓人感覺有一種叫責任心的東西在鞭策着她們。

“環境這麼幹淨,我可不好意思搞破壞。”其中一位村民笑着說,以前覺得村裏環境差不多就行,沒必要苛求整潔,現在看着這麼好的環境,有垃圾也不好意思隨手扔。

如今的黃家寨,不僅院子美了,羣衆的文明素養也提升了,一幅景美、人和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而這一切的“自然而然”正是黃家寨各項環境整治舉措多管齊下的效果。

走在荷花池的小橋上看到,小小60平米的垃圾處理池尤爲顯眼,處理池由1組1+3格式的堆肥房組成,每日可處理有機垃圾近1.5噸,受益面輻射周邊180戶。垃圾處理池的建設,既節約了建設資金和土地資源,又方便了垃圾處理的管理。

“我們垃圾處理池的運作方式就是該片區的衛生保潔員負責把每家每戶的垃圾收集來再進行分類處理,然後將垃圾進行分類厭氧處理,把垃圾進行厭氧處理以後,再進行堆肥,並回收到專業合作社進行果蔬苗木、農田當農機肥使用。”萬山區高樓坪鄉青年湖村副主任、向家社區書記向鵬介紹說。

 爲了進一步鞏固環境整治成果,萬山再出新招,創新環境衛生“網格化”管理模式,由鄉村組幹部共同組成網格管理小組,通過制定門前三包職責和製作環境衛生“三字經”,將環境衛生納入村規民約等措施,實行村民自治,並設立治保民調委員會和普法宣傳員,定期利用廣播、板報、羣衆會議等形式進行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宣傳環保科普知識和環保法律法規。同時,制定了垃圾分類回收制度,設置垃圾分類處理考覈公示欄,每月定期公佈村民環境衛生評分情況。

另外,萬山每個鄉鎮(街道)還成立一支農村環境衛生考覈隊伍,考覈採用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和綜合考評的形式進行。楊發娣 田科 孫菁 伍衛東  郭剛

來源:微萬山

執行主編:韓 康

值班編輯:張人文

編  輯:代旭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