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小蓝字加关注!

时下,火爆的小视频吸引了很多受众,但也成为谣言传播的新渠道。一些小视频谣言更是引发公众恐慌,而且辟谣难度大。你遇到过小视频谣言吗?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7%的受访者在网上遇到过小视频谣言,受访者认为小视频谣言在明星八卦(54.7%)、生活健康(43.4%)和社会安全(38.2%)等领域较多。减少视频谣言的传播,59.6%的受访者建议依法处理违规行为,决不姑息,51.5%的受访者建议引导自媒体加强自我管理

87.7%受访者遇到过小视频谣言

调查中,87.7%的受访者称自己在网上遇到过小视频谣言,其中25.8%的受访者遇到过很多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指出,谣言有两个因素议题重要性信息的模糊性,比如一些突发事件,如果信息来源不够充分或者没有权威信息源的披露,就会造成谣言流传的空间。视频谣言的特殊性就是“眼见为实”,对观众更有误导性,人们可能无法识别视频是否被剪辑过

调查中,受访者指出最常见的小视频谣言类型是夸大其词型(56.6%)和断章取义型(55.9%),其他还有:拼凑剪接型(41.5%)、半真半假型(35.6%)、凭空杜撰型(34.5%)、假戏真做型(23.0%)、刻意暗示型(18.7%)、逻辑诡辩型(11.9%)、记忆偏差型(6.2%)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认为,互联网平台小视频谣言不罕见。“透明度越低、与人们生活越密切的领域容易出现谣言,包括小视频谣言。人们觉得眼见为实,所以辟谣更难”。

59.6%受访者建议对违规者决不姑息

调查中,73.8%的受访者指出小视频谣言误导民众,混淆视听,59.2%的受访者觉得小视频谣言扰乱了社会秩序47.7%的受访者认为它不利于事件真相的说明30.9%的受访者觉得小视频谣言会低成本地重创某些企业或产业

减少视频谣言的传播,59.6%的受访者建议依法处理违规行为,决不姑息,51.5%的受访者建议引导自媒体加强自我管理45.6%的受访者建议建立相应的科学辟谣机制39.7%的受访者建议加强对自媒体平台的信息监管37.6%的受访者建议让辟谣的声音精准覆盖谣言抵达人群27.1%的受访者建议提高政府公信力23.2%的受访者建议媒体加强责任意识推动社会共识的形成16.9%的受访者建议落实自媒体实名制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1.8%,90后占27.8%,80后占53.3%,70后占11.9%,60后占4.6%。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