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四十四年首聚 回憶青春 京山羅店高中原七二三班同學會

    11月17日上午,朔風凜冽、細雨濛濛。京山市羅店高中72級48名同學44年後,首次聚首在革命老區――羅店鎮丁家衝村。

          此次羅店高中原72(3)班同學會,邀請了原班主任王典模、熊周義老師和科任教師張家秀等3位老師,特邀了72級籌委會同學,其他三個班級部分同學也熱情參加了此次活動。活動由丁家衝陶家富等5位同學負責實施,是一次充滿濃濃同學情意的盛會。體現了“四十四載情依舊,桃李攜手謝師恩”的活動主旨。

        丁家衝是革命聖地,是老一輩革命家李先念、陶鑄、陳少敏等戰鬥過的地方,土地肥沃,氣候溼潤,盛產當時朝廷貢品――紅皮蘿蔔而聞名遐邇。曾任丁家衝村支部書記的陶家富同學熱情歡迎了我們,並用帶有紅色基因的紅蘿蔔款待我們,使我們嚐到了天下最好的美味。      在主旨會上,李錫銘同學代表原72(3)班發表了熱情洋溢地講話,迎來全場陣陣喝彩聲。並以籌委會名義號召全年級以班爲單位,開展豐富多彩的同學聚會活動,爲迎接明年72級高中畢業45週年同學聯誼會打下堅實的基礎。王老師、熊老師充滿深情的講話,使大家又一次聆聽了恩師的諄諄教誨而受益匪淺。陶家富、劉志斌、許梅生三位同學的真情感言,深深地感染了到場的各位同學,唱響了“同學萬歲、友誼萬歲”的主旋律!

     “只要我們健康幸福的活着;只要我們羣體快樂的茁壯成長;只要我們做一個有利於社會的人;只要我們發揚72級高中同學無私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共同攜手迎接無比美好的明天――正如羅店高中肖伯看電影所說,總是我們贏,我們一定能夠贏!”

四十四年的期盼與夢想,今日得以實現。羅店高中72級48名同學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在寒風細雨中齊聚在丁家衝村村委會辦公大樓前與三位高中恩師合影留念。

四十四年了,儘管大部分同學天各一方沒有會面。但同學相見,依舊情懷火熱,情意深濃。 原七二三班同學在寒風細雨中,與三位高中恩師合影留念。

丁家衝村,位於湖北省京山市羅店鎮西南,距京山城區16·5公里,是抗日戰爭時期,鄂中地區的一處重要的革命根據地。

丁家衝,四周羣山環抱,三條大山衝從南面、東南面和西面逶迤而來,交匯在一起,形成了近10平方公里的沖積小平原。

”重走石板河,共聚丁家衝”徵聯活動開展三天,共收到聯友下聯十餘條,這是最後選中的下聯。

    這是一片紅色的土地,李先念、陳少敏等老一輩革命家留下光輝足跡。 孟聖華同學到丁家衝後有感而發,所寫的對聯。

這是一片綠色的土地,星羅棋佈的萬畝生態園鬱鬱蔥蔥,生機勃勃。

丁家衝獨特的地理條件使這裏的紅蘿蔔遠近聞名。這裏紅蘿蔔種植工序很獨特,僅僅耕整就分爲翻田、曬田、碾細、耕田、埋肥五道工序,長出的蘿蔔又紅又大,不開裂、不空心,剝開雪白晶瑩,嘗來甜脆如梨,人們稱之爲“水梨子”。

丁家衝貢棗天然果園擁有4000畝面積,該果園規劃採摘林果近百種,一年四季均可觀光和採摘,致力於打造採摘品種最多、水果品質最好、旅遊時間最長、採摘體驗最佳的“華中全季採摘園”。 遊客滿載而歸。(圖)

村黨支部書記曾德華同志(圖)親臨同學聚會會場,歡迎各位老同學的到來。

當老師們走進會場時,同學們紛紛擁向前與恩師握手問候。尊敬的老師:是您們的辛勤耕耘和諄諄教誨,培養了我們這批社會的有用之材,實踐證明,我們走南闖北,成就自我,沒有辜負一代恩師的希望!

教誨如春風,師恩似海深。桃李滿天下,春暉遍四方。難忘恩師,感恩有您。第一任班主任王典模老師給我們講話了,這種企盼,足足讓同學們等了四十四年……

熊周義老師是我們的班主任。雖是古稀之年,但精神尚好,思維清晰。那時的他年青有爲,才華橫溢,他的講課抑揚頓挫,幽默風趣,極富感染力。曾經的事,他現在都清晰的記得,他給大家講了四十多年前班上的軼事,讓大家聽得入神,同時也帶着萬分的敬佩。

感謝您三尺講臺,傳道授業;感謝您一塊黑板,放飛夢想;感謝您孜孜不倦,四季耕耘。張家秀老師您辛苦了!向您致敬!!

無論我們飛得多高多遠,我們的心底始終記掛着曾真城相待我們的老師。 熊周義老師(左)和許梅生(右)同學在親切交談。

難忘教誨,感懷恩師。同學們紛紛和老師合影。演繹出師生之間濃濃的溫情,表達着對老師的感激和祝福。 張家秀老師(中)和高鳴同學(左)邵餘秀同學合影。

一個擁抱,一個微笑,一句簡單的問候,就是我們的友誼! 前來聚會的原馬店鎮同學合影照。

同窗共讀,今生有緣,黃金有價,情義無價。從左至右,吳曉紅同學、項楊軍同學、楊國英同學、陳秀英同學、李錫銘同學合影照。

四十四年聚散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走向社會,方知校園生活的美好;經過洗禮,才知道唯有同學友情的可貴。 從左至右,李錫銘同學、楊國英同學、楊騰芝同學、高鳴同學、黃家美同學、戴世英同學。

同窗情是一壺陳年老酒,無論何時何地開啓,都會讓人沉醉。我們是情同手足的親兄弟! 袁尚華同學(左一)袁以宏同學(左二)石方學同學(左三)陶家富同學(左四)袁以平同學(左五)袁美銘同學(右)合影照。

經過洗禮,才知同學友情的可貴。往事如煙,溫馨如昨,相聚使我們重溫起那一同走過的日子。 謝俊設同學爲了參加此次聚會,歸心似箭,特專程提前從上海趕回家,風塵僕僕,走村串戶,用了幾天時間尋找當年的同學一同來參加聚會。並提前一天將身患重疾的黃徵東同學接到丁家衝,其情至深,不是兄弟,勝似兄弟!謝俊設同學好樣的!讓我們爲你的辛勤付出點贊! 前排從左至右:謝俊峯同學、謝俊設同學、黃徵東同學、袁安華同學。 後排從左至右:謝作華同學、李錫銘同學、陶家富同學、吳曉紅同學、趙福建同學合影照。

黃徵東同學(左)身患重疾,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坐輪椅特來參加此次同學聚會。向黃徵東同學致敬!祝你早日康復!! 袁以平同學(右)與其留影。

相識相知不容易,相聚相訴就更難。 袁尚華同學(左一)陶家富(左二)同學袁安華同學(左三)陳繼軒同學(右)合影照。

歲月無情人有情。我們還是當年的我們,情懷還是當年的情懷。大家在一起,暢敘別後的思念,盡享重逢的喜悅。 從左至右黃家美同學、熊華同學、盧兵同學、張徵同學、陳秀英同學、高鳴同學、容圭英等同學合影。

李錫銘同學(圖)是此次同學聚會的策劃者和組織者。 在主旨會上,李錫銘同學代表原72(3)班發表了熱情洋溢地講話,迎來全場陣陣喝彩聲。

陶家富同學是原丁家衝村支部書記,也是此次聚會的東道主,他的致辭熱情奔放,真誠感人,引起了全場師生的共鳴。

劉志斌同學,作爲此次同學聚會的其它班參會的同學代表,在會上與大家分享了此次聚會的感言。

感謝同學,給了我們那段不尋常的記憶,感謝生活給了我們那段難忘的經歷。 今後的我們,要學會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珍惜生命、珍惜友情。熱愛今天的生活,更熱愛美好的明天。 許梅生同學在同學會上,與大家分享了此次聚會的感言。

一張通知書,相聚校園中。從此我們是同學,這一稱呼伴終生。 從左至右,邵餘秀同學、趙福建同學、陶家富同學、袁安華同學合影照。

一本畢業證各奔西東,從此我們不常見,同學情意裝心中。同學情是一份真摯的情,同學情是一份難忘的情。 吳曉紅同學(左)杜豔紅同學(中)盧斌同學(右)合影照。

青山在,人未老,同學情正濃;歲月增,水長流,情懷依舊深。 高鳴同學(左)和李錫銘同學(右)留影。

同學,這是個多麼親切美好的稱謂!不是兄弟,不是姐妹,而又勝似兄弟姐妹。 薛鳳嬌同學(左)與夏定豪同學(右)留影。

杜豔紅同學(左)謝俊峯同學(右)正在相互分享同學信息。

趙仕俊同學(左)和陳秀英同學(右)在認真聽取同學的感言。

今日相聚,今生無憾。讓我們好好珍惜今天的日子。 從左至右。石方學同學、楊曉春同學、袁以平同學、趙守文同學合影照。

四十四年後久別重逢,老同學相見激動萬分。四目相視,欲言又止,難話離別愁腸。 張望先同學(左)與劉志斌同學(右)緊緊地擁抱。

同學情誼多珍惜,友誼長存萬萬年。 從左至右張望先同學、楊曉春同學、謝和生同學、趙守文同學合影照。

同學們都在認真地聽取老師的講話及同學代表的聚會感言。謝俊設同學(中)

秦浩同學(左)吳曉紅同學(右)正在讓真聽取同學聚會的感言。

同學情讓我們感念一生,眷念來生。 張德剛(左)同學和李錫銘(右)同學合影照。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今天我們終於圓了個久別重逢的夢想,一個友誼和諧的夢想。 楊曉春同學(左)與謝和生(右)同學親切地交談。

同學情,讓我們永遠銘記,懷念終生。 謝俊峯同學(左)和盧兵(中)同學張徵同學(右)合影照。

同學的友誼,如同一首深情的歌,悠遠而回味無窮。 熊華同學(左)和楊曉春(中)、許梅生(右)同學合影照

多少歡笑,多少故事,多少校園裏的往事,出現在你我的夢裏。 鄧吉林同學(左)和張望先同學(右)合影照。

分手時的囑託,臨別時的不捨,至今彷彿就在我們的眼前。 孟聖華同學(左)和張德剛同學(右)合影照。

我們盡情地品味,品味四十四載不變的感情。張徵同學(左)和杜豔紅同學(右)合影照。

我們盡情地回顧,回顧四十四載走過的征程。盧兵同學(左)和陳繼軒同學(右)親切地握手。

唯有同學情,心靈的支撐,是那樣的刻骨銘心。 袁尚華同學(左)謝作華同學(中)陶家富同學合影照。

四十四個春秋,我們的心,無時無刻不在盼望着重逢。 黃家美同學(左)杜豔紅同學(中)熊華同學合影照。

秦浩同學爲參與此次聚會活動,風塵僕僕專程從湖南衡陽趕回京山。秦浩同學你辛苦了!

如今的我們,已不在年輕,而我們的心永遠不老。 戴國明同學(左)和張望先同學(右)合影照。

願我們珍惜彼此的情緣,盡情享受老同學相聚的溫馨。 容圭英同學(左)戴世英同學(右)合影照。

同學的情最真。四十四年了,彼此的思念和相聚的期盼,始終是深藏在心底的一份牽掛。今天,我們終於如願以償了! 張德剛同學(左)和吳曉紅同學(右)合影照。

我們永遠是同學!楊國英同學(左)和邵餘秀同學(右)合影照。

如果有來生,我希望我們還能成爲同窗。 袁美銘同學(左)和戴國明同學(右)合影照。

相逢,我們萬分珍惜這份沐浴夕陽的緣份。 謝作華同學(左)和石方學同學(右)合影照。

孟聖華同學爲此次同學聚會不辭辛苦,默默奉獻,正在辛勤地搶拍同學們聚會的各種精彩鏡頭。

不必爲逝去的青春失落,也不必爲似水的流年而傷感。夕陽正紅,笑望遠山。 石方學(左)同學和袁以紅(右)同學合影照。

我們共同釀成了這壇歲月美酒,陳釀44年後開啓它,必然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石方學同學(左)袁以平同學(中)黃水根同學(右)合影照。

時空相距,隔不斷我們濃厚的同窗情誼。 袁美銘同學(左)袁以平同學(右)合影照。

我們期待着再次重逢的日子。 戴世英同學(左)黃家美同學(右)合影照。

說不完的情,道不盡的愛,我們永遠是同學!盧兵同學(左)趙守文同學(中)張望先同學(右)正在親切的交談。

讓我們的聚會成爲一種美麗的永恆! 陶家富同學(左)陳繼軒同學(右)合影照。

讓我們的聚會成爲一道讓人羨慕的靚麗風景線。 張繼蓉同學(左)高鳴同學(中)邵餘秀(右)同學合影照。

讓我們在盡情的談笑風生中,暢述友情吧。 陳秀英同學(左)戴世英同學(右)合影照。

我始終忘不了當年我最愛的老同學,忘不了那一點一滴的回憶。 熊華同學(左)薛鳳嬌同學(右)合影照。

今天我們有緣又一次相逢,我們有理由爲我們的緣分和重逢而激動! 謝俊峯同學(左)謝和生同學(右)合影照。

我們現在的心情都很激動。 陳秀英同學(左)張繼蓉(右)同學合影照。

珍惜今天的相聚,期待明天的重逢。 謝作華同學(左)項楊軍同學(右)合影照。

願悠悠真情,天地可鑑,今生友誼,永記珍藏。 石方學同學(左)袁尚華同學(中)方銘同學(右)合影照。

楊騰芝同學(左)容圭英同學(右)合影照。

學生向恩師敬酒,祝恩師健康長壽,開心快樂每一天!

向恩師敬酒。師生間相互噓寒問暖,這種亦師亦友的情懷,同樣令人動容。 從左至右,熊周義老師、袁安華同學、秦浩同學。

同學們歡聚一堂,共同舉杯,讓這份沒有塵染的純潔情感,永遠延續!(一)

同學們相互敬酒,互訴衷腸。爲四十四年老同學歡聚乾杯!(二)

爲我們未來的康健、和睦、愉快、美麗而幹懷!(三)

撫今追夕,我們舉杯同慶,爲同學友誼之情地久天長,乾杯!(四)

祝願我親愛的同學吉祥、如意!一帆風順!(五)

同學們津津有味的品嚐丁家衝紅蘿蔔。

簡報文字編輯:張德剛

圖片文字編輯:劉志斌

攝        影:孟聖華、劉志斌

審       核:楊曉春、李錫銘、孟聖華、張德剛

............................................................

推廣合作| 新聞爆料 | 商務聯繫

廣告電話:18986983333

點擊閱讀原文,免費發佈信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