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人太甚,太可惡了!

  近日,一段拍攝於英國的視頻引發關注與熱議,只因一對亞裔中年夫婦被一名白人男子辱罵長達十分鐘,後者不僅破口明指“中國人”,還狂喊“滾回自己的國家去”,見以下視頻截圖:

  其實,這種事情不僅發生在英國,此前在其他國家也曾發生並見諸報端,其中有的得到當地警方的妥善處置,有的則因爲細節問題而出現大反轉……對於事情本身,即便絕大多數網民已能理性視之,但對於有着明確指向的攻擊性語言,想必放在任何國籍的人身上都會頗爲惱火。

  在惱火之餘,大家是否應該先問一個爲什麼?爲什麼會屢屢發生這種事情?

  在解讀之前,還需先解析一下此事的相關細節——

  據媒體報道,上述視頻的拍攝者是一名叫“克里斯·莫爾”的乘客,雖然至此還未披露這人的國籍、膚色等信息,但通過其使用的社交媒體,以及留言“可以看到和聽到一個蘇格蘭男人用言語和挑釁的方式虐待一對中國夫婦”等來看,他/她應該是一個對體貌特徵及口音頗爲門清的外國人,乃至是當地人,即非中國籍。

  還有,在那名白人男子情緒失控地叫罵時,“他被另一名魁梧健碩的男子堵住,纔沒能靠近這對夫婦”,見下圖:

  顯而易見,挺身而出的攔阻者是一名白人男子。

  事實上,類似的仗義執言者,或見義勇爲者還曾出現在其他類似事件中。也就是說,那些心胸狹隘惡言相向的外國人並不能代表所有外國人,就如同那些在國外不遵守公共道德的中國人並不能代表所有中國人一樣。

  再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對於那個白人叫罵者的叫罵內容,如果簡單地認爲是種族歧視,那就似乎有狹隘之嫌了,其行爲更應該屬於爲全世界所忽視的——地域歧視。

  關於這一問題,爲了免生歧義,先截圖百度詞條如下:

  雖然地域歧視被定義爲“一個民族內部的‘區別對待’”,但這顯然沒有與“地球村”、“人類是個大家庭”同步俱進。【另請注意,地域歧視沒有像種族歧視那樣被標註“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百科科學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審覈”】

  另外,“民族”若放之世界範圍往往會有無法落地之感,因爲隨着人類的遷徙交融,所謂的民族血脈(非指文化傳承)早就很模糊了,若從考古及遺傳學而言,人類只有一個祖母,那就是出土於埃塞俄比亞的——露西。

  再換個角度看,並回到上述事件的發生地英國。

  其實,“英國”這一稱謂本身並不嚴謹,應該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但是,若面對北愛爾蘭人而稱其爲英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人,基本上會遭到冷遇乃至橫眉冷對,只因歷史上的宗教問題,北愛爾蘭與英格蘭迄今仍處於戰爭狀態。

  若是引申開來,便是——宗教歧視。

  事實上,不論種族、民族還是宗教歧視,人類因經歷過血的教訓而對此非常警覺,並從法律及輿論方面予以嚴加防範,卻似乎忽視了地域歧視的潛在巨大危害。

  如果這樣講有些太抽象,那就舉個例子: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伊始,便籤署了一份針對8個國家的旅遊禁令;再比如,特朗普早期要在墨西哥邊境豎起高牆,近期則動用軍隊嚴加封堵難民……這一切,與種族、民族、宗教均無關,只針對你是哪裏的人。

  尤其隨着貿易保護主義勢頭的加劇——明面上冠冕堂皇地藉口“國家安全”,暗地裏則挑起了民衆對就業競爭的憂慮,各種隱形高牆必然會隨之紛紛豎起,而且是以國界爲基準。

  再回顧那名英國男子所說“滾回自己的國家去”,是不是感受到了濃重的地域歧視味道?

  相比種族、民族及宗教歧視,地域歧視勢必會將人類分割成無數區間,直至村與村之間,因此是不是更可怕與可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