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個行業的氛圍有點悲觀,不管是從理性還是感性層面上,都讓人緊張又有壓力:

  一是從數據上看,最近兩個月全國的銷售面積已經連續兩個月下跌,傳統旺季一片慘淡。價格上,一些城市也已經開始微跌,新推項目普遍低價入市,在售項目也開始大力度促銷。市場下行壓力肉眼可見。

  二是從企業表現上,也不樂觀。一些資金鍊緊張的房企陸續斷腕求生,變賣資產、變相裁員。很多應屆生剛進公司就被裁員,相當迷茫。

  因此,一些大房企放慢投資節奏,讓中小型房企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是應該效仿大房企謹慎收縮,還是應該逆週期操作。舉棋不定,行業信心嚴重不足。

  但是,很多時候,這個世界就像馬雲所說的,成功者先相信再看見,一般人先看見再相信。

  成功者是因爲相信,纔會堅定的奔着目標去努力,所以纔有機會看見,因爲未來是創造出來的。

  而失敗的人一定是要等到看見,纔會相信,然而一旦等到看見就已經喪失良機了!

  現在的房地產行業,烏雲密佈,很多房企都生存的很艱難,越是在這個時候,信心很稀缺,所以更加珍貴。有信心的人,纔會贏得未來!

  從長期來看,不論是中國經濟,中國房地產行業,都是向好的,這一點很少人會有異議。

  如果你堅定的相信這一點,現在的淡市,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窗口期,不僅爲行業稀缺資源的再分配創造了條件,而且留出了時間,給房企補齊產品和服務的短板,調整財務結構中的硬傷。

  但是,只有對未來有信心,才能抓得住這次機會,積極準備在下一輪比賽中能搶跑。

  1、有信心,才能贏得稀缺資源

  爲什麼說信心是目前最稀缺的資源?

  因爲信心直接決定了企業當下的選擇。

  隨着市場信心不足,現在很多過去非常緊缺的資源都不再搶手,向市場中的弱勢房企逐漸釋放,例如廉價的土地和優秀的人才。

  目前,土地市場遇冷,很多地方土地價格都有所下調。下半年以來,低溢價、零溢價成交地塊是土地市場的主流,地價是真的降了。而且,很多大房企也都減慢了拿地速度,甚至停止拿地,這對以前搶不到地的房企來說是難得的機會。

  有人說,大房企都不拿地,我們更不敢拿。

  最近一向不以衝規模爲目標的朗詩董事長田明就說,“活下去”和遇到便宜的地果斷下手拿並不衝突。事實上,很多放緩拿地節奏的大房企,大多都是在之前都已經拿了大量的地,他們根本不缺地。根據歐陽捷的估算,以這些房企目前的儲備,一塊地也不拿也能賣5.9年。而中小房企的情況可能完全不同,一味跟進,只會錯失機會。

  同樣的還有人力資源。過去行情好的時候,很難挖到的人,例如TOP10的員工,現在很容易就能招到。在淡市,找工作的人比崗位多,人才的價格也在回調,對於想要發展的房企來說,是很好的機會。

  其實這些都不是新知識,中梁、恒大的經驗,明源君之前給大家分享過很多次,但是很多房企都是道理明白了很多,第二天起來,走的還是老路。關鍵就是怕,沒有信心。

  2、有信心,才能捨得投入,獲得先發優勢

  目前在政策調控下,需求被壓抑,供應端的庫存正在重建。通過調控,擠壓掉投機和投資需求之後,供需矛盾最終還是要被釋放的,但是這個階段的房地產會迴歸到價值邏輯。房企的產品力和服務力會成爲最重要的戰略資源。

  過去很多一味衝規模的房企,主要矛盾是抓住市場機遇,沒有時間和精力來錘鍊產品力。目前的淡市恰好留出了時間,給房企把產品和服務的短板補齊。

  但是產品的研發和服務力的提升,都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之前明源君給大家分享過一篇文章,在目前的市場下,裁誰都不能裁設計。在目前這個“唯營銷”的時間點,要抗住壓力,投資未來需要強大的信心和魄力。

  只有對未來有信心,才能具備長期投入產品提升的決心和動力,也才能下一輪比賽中,獲得先發優勢。

  3、有信心,纔有定力、魄力和忍耐力,去進行改革

  目前很多房企都已經在進行自我調整,反思過去的戰略,例如萬科迴歸主營業務,調整組織結構,恒大降低財務槓桿,碧桂園調整佈局戰略,這些改革措施既是爲了應對目前的經營環境,也是對未來的判斷,未來的房企將回歸到低槓桿和精細化管理的時代。在這個過程中,健康可持續的房企會有卓越的表現,所以不管什麼規模的房企,都要提前去應對。

  到底制約自家房企發展的因素有哪些,發現問題其實不難,難的是改革。改革需要的是定力、魄力,和忍受改革期陣痛的忍耐力,只有對未來充滿信心的房企才能做到。

  有一些房企,在企業文化和運營效率上存在明顯的短板。有的內部派系林立,存在嚴重的內耗,運營效率極低。還有一些家族企業,內部的、家族化的業務肥水不流外人田,導致新的供應商和新的股權合作者不願意合作,嚴重製約房企的發展。

  未來的行業,將進入有質量的增長時期,健康的房企將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整個行業更加尊重產品力,更強調運營效率,更注重風險管理。而結束粗放式發展,同時也意味着,容錯率更低,淘汰率更高。到底要不要改革,要不要發展,都基於房企對未來的信心和判斷。

  所以,明源君認爲,目前的房地產行業,信心既是重要的資源,也是生產力。

  其實,目前很多行業觀察機構,都依然對房地產行業充滿信心。11月,《經濟日報》撰文指出,目前的房地產行業並不是進入寒冬,而是有望迎來新的春天。

  同時,一些境外投資機構對中國房企信心指數也在提升。

  例如,穆迪10月8日晚就表示,穆迪評級的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整體信用指標將在2019年得到改善,目前開發商整體的財務結構都在變得更加健康。他們也預計,在管理增長的同時,具有較強執行能力和財務紀律的大中型開發商,完全可以抵禦未來6至12個月的運營環境挑戰。

  但是,春天是屬於有準備的人的。相比這些外部的信心,我們現在更需要的是每一個房企,每一個地產人,自己的信心提升。

  堅定信心,抓住機會,積極準備,向陽而生。

  點擊下圖,參加地產採購總的年度巔峯盛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