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喜欢旅行,除了喜欢投身于大山大水的大自然,去感受山水之妙,还喜欢品尝不同地域的不同美食,体验每个地方的人文风情与特色文化,在印尼,我们参观的一家巴迪克作坊就是非常有趣的文化体验。

巴迪克是印尼特有的一种蜡染工艺,有的时候也泛指用这种工艺制民的花布及服装,尤其是这种花布做成的衣服更是被印尼人视为“国服”,甚至在印尼还流传着一种说法,那就是“喜庆时刻如果不穿巴迪克,就不算完美”,由此可见这种花布在印尼的地位。同行的印尼旅游局Ratry告诉我们,印尼的巴迪克蜡染技艺已经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精彩印尼的行程中,我们有幸走进了日惹的一家手工蜡染作坊,见识了制作巴迪克的繁琐过程。只见工人们先在白布上描上图案,然后把白布搭在竹架子上,工人则坐在小凳子上,身边放着一个煤油炉,炉子上有一口小锅,里面是融化的蜡,工人拿着一个酷似鸟嘴的笔在蜡液里蘸一下,用嘴吹一吹,然后在刚才描好的图案上依线条轻轻滑过。

这样,图案就被蜡液覆盖住了,蜡液很快凝固,等图案的正反两面全被蜡液盖住后,把布清洗一次,投到染料池里去浸泡,着色之后拿出来晾干,然后用热水煮去布上的蜡,再晾干,就制成最简单的巴迪克了。原本被蜡盖住的地方就是白色,而其他地方则是染料的颜色,一般是蓝色、黄色和褐色。如果一匹巴迪克上需要呈现出两种以上的颜色,就需要重复前面的工艺多次。

Ratry表示,巴迪克的点点圈圈构成的花、鸟等各种图案都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每款设计都是一个故事。在印尼33个一级行政区中,19个地区拥有各自风格的巴迪克。对于日惹所在的爪哇人来说,巴迪克的意义尤为重要。婴儿呱呱坠地,就用巴迪克布包裹,在学会走路之前,妈妈通常用一块巴迪克布将孩子兜在身上;成年之后结婚仪式上巴迪克服饰必不可少;去世后则要用7块巴迪克布包裹。

在印尼,甚至有很多公司都有不成文的规定,他们将星期五定为“巴迪克日”,员工都要穿巴迪克。巴迪克最难的并不是制过的过程,而是它的设计,据说巴迪克的设计源于印尼的歌舞、宗教、神话传说,在当地能会做巴迪克的人不少,但能设计的却很少限。

对于喜欢旅游和服饰的人而言,我们在很多地方都看到过蜡染技术,它并非印尼独有,但印尼的巴迪克在色彩、图案、用料上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且印尼古代王宫一直保持穿着蜡染服装的习俗,历届总统都喜欢在各种场合穿巴迪克,所以印尼的蜡染技艺历史悠久、深入人心。

印尼的巴迪克也有性别之分,据说女性身上穿的巴迪克,花纹一般是规律重复的图案,而男性身上穿着巴迪克图案更有视觉观赏性,图案丰富复杂,更具美感。通常纯手工制作的巴迪克,都是非常昂贵的,一般都是皇亲国戚,名门望族才能穿着。

巴迪克现在也分为几种,一种是全手工的,每一块布都是民界独一无二的,这种工艺耗时耗力,图案一般是创作者即兴发挥,这一切听来很神奇,再是在创作者手中一切都是那么的轻松自如,游刃有余。

另一种是手工加模版印制,据Ratry介绍,这种工艺出现在19世纪中叶,这种比巴掌略大的铜印章上是各种花卉和几何图形。人们把印章在蜡液里蘸一下,往铺在桌子上的白布上按压,这样,蜡液就在白布上直接形成了图案。这种技术大大提高了制作巴迪克的效率,并很快流行起来。

据正在制作巴迪克的一位老奶奶介绍,如果自己在家里做一块巴迪克布,所耗的时间是需要很久的,少则几个月,多则有一年以上,在她们看来,每一块布都有它自己的灵魂,它自己的故事。没有重复,每一块都是孤品,每一块都是艺术品。

每一块巴迪布的尺寸有限,所以在制作衣服时候要特别的精打细算,精心设计,什么位置对应什么图案,什么颜色的布制作什么样风格的服饰等等,一切都需要精心考量,一不留神,可能你的布料就不够用了,你说擦皮鞋只擦一只鞋是什么感觉。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手工巴迪克制作工艺慢慢被高效率、性价比更高的机器印刷制作法所取代,尤其是随着西方流行时尚的涌入,越来越多的印尼人一度也不再穿巴迪克了,而愿意从事巴迪克的人也越来越少,如同中国的很多传统工艺一样,一样面临着断代与失传的危险。有鉴于此,印尼为了巴迪克的传承和延续想了不少办法,比如规定政府官员出席正式场合必须穿巴迪克,赞助设计师用巴迪克来设计时装等等。加上近年来,巴迪克越来越受到游客的追捧,所以慢慢又重新受到印尼人的青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