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的人都知道,某一天你黴到家了,收盤前買了一隻股票,第二天這票跌停,你就虧了10%。

  但很少有人瞭解,這在A股還不算太糟糕——假設你買到一隻分級基金B類份額,可能到了下個交易日一開盤,你的資金就被“腰斬”,甚至更多。

  這樣的故事,昨天就在股市中上演了。由於沙鋼股份的復牌跌停,觸發鋼鐵B(150288)下折,有些股民一覺醒來,發現賬戶上的資金虧了接近50%。好生一個大寫的“慘”……

  估值扭曲,基金被打回原形

  停牌788天的沙鋼股份,11月16日終於復牌了。毫無懸念地,當天就來了個一字跌停。

  這跌停不要緊,不但禍害了枯守兩年多的沙鋼股東,還順帶坑了一把基金投資者。

  當天晚間,中融國證鋼鐵行業指數分級(168203)(下稱“中融鋼鐵”)的淨值大跌9.88%,接近於股票的跌停↓↓↓

  

  要知道,這是一個指數型基金,一般是跟着行業指數走的。炒股的你,可曾見過指數跌停的狀況?

  這其中的緣由,當然要從沙鋼股份停牌說起了。

  2016年9月19日起,沙鋼開始停牌重組。停牌前,中融基金公司的這隻基金持有該股。

  此後由於沙鋼遲遲不復牌,當年10月25日,中融與託管人協商一致,決定對中融鋼鐵所持有的沙鋼股份採用“指數收益法”進行估值,並採用中基協AMAC行業指數作爲計算依據。

  也就是說,由於沙鋼一直保持停牌前的價格,基金公司爲了覈算每天的淨值變動,就把持倉沙鋼的這部分波動,假設成行業指數的漲跌幅。

  那麼在沙鋼停牌這段時間裏,AMAC鋼鐵指數的漲幅是多少呢?16.79%。所以在中融鋼鐵的估值體系裏,相當於沙鋼停牌期間也漲了這麼多,對應的股價約爲18.79元。

  但沙鋼復牌跌停了,當天跌停價是14.48元。中融基金同時把沙鋼從指數估值法恢復成市價估值法,這樣一來,沙鋼的估值相比前一天大約下跌了23%。

  另一方面,沙鋼停牌這兩年多時間,因爲政策和市場的變化,大量投資者贖回基金份額。爲了應對贖回,中融鋼鐵只好賣出其他持有的股票。這就導致了沙鋼在其持倉中的比例越來越高。

  此前公佈的基金三季報顯示的持倉是這樣的↓↓↓

  

  如果自10月以來,中融鋼鐵的份額繼續被投資者贖回,那麼沙鋼的持倉比例還要進一步被動升高。

  這樣綜合計算下來,就導致沙鋼一個跌停,讓整個基金的淨值也喫了個“跌停”。

  B類份額最多可虧80%

  相比較基民的損失,沙鋼復牌後還持有中融鋼鐵B類份額的股民,這幾天更是慘上加慘。

  先從一張截圖感受下↓↓↓

  

  這是一位集思錄網友11月22日晚間貼出的賬戶截圖。據他在帖子裏描述,沙鋼復牌當天,他像個新韭菜一樣不明就裏地衝了進去,後來才意識到沙鋼佔基金的份額很高,“頓時渾身冒汗,熱得把身上的棉服都脫了下來”。

  於是11月22日一開盤,他就把這“鋼鐵B”(150288)給賣了。“該慶幸只買了10萬股,而且最後結果還好於預期,居然只虧了50%左右。”

  什麼是B類份額?這要從分級基金的定義說起。中融基金曾經用了一個故事來比喻:

  從前有兩兄弟,哥哥膽小謹慎,弟弟膽大激進。母親有一天把兄弟倆叫到跟前,說這裏有200萬,你們兄弟每人100萬,自己去過日子吧。

  從母親那裏領完錢回來後,弟弟突然向哥哥提了一個建議:把你的100萬借給我去炒股,賭贏了賭虧了都算我的,我保證你的本金安全;另外,每年給你5萬利息。

  哥哥同意了,於是弟弟拿着200萬去炒股了。

  這個故事裏,母親就是分級基金的母基金(也就是上面提到的中融鋼鐵),哥哥就是中融鋼鐵A類份額,弟弟就是中融鋼鐵B類份額。

  因爲從哥哥那裏借來100萬炒股,如果碰上市場好,弟弟就賺大發了,如果碰上市場不好,虧的也會多。至於哥哥,不炒股,就等着年底向弟弟收5萬元利息,倒也挺安逸。

  接下來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哥哥的本金怎麼保障?萬一弟弟輸紅了眼,自己100萬虧光了,再把哥哥的100萬也虧了怎麼辦?於是哥哥和弟弟的約定中就有一個向下折算(簡稱下折)的條款。

  哥哥當初借錢的時候提了一個要求,炒股賬戶他要每天收盤看一眼。一旦總資金200萬的賬戶虧到125萬,這時賬戶裏等於是哥哥100萬+弟弟25萬。哥哥爲了安全起見,把屬於自己的100萬中抽出75萬並存放在母親那裏。

  於是125萬的賬戶變成50萬,兄弟倆每人25萬,弟弟接下來就拿着剩下的50萬去炒股。

  這個過程就是向下折算(注:未考慮弟弟需向哥哥支付的利息;下折後,弟弟此時本金就虧了75%)。

  所謂下折,是指當分級基金B類份額淨值低於0.250元時,將觸發分級基金向下不定期折算閾值,其目的是保護A類份額的本金及約定收益。同時,折算後,B類份額會恢復2倍槓桿。

  再回到這次下折事件。

  復牌後的第二個交易日(11月19日),沙鋼繼續跌停,中融鋼鐵B的參考淨值只剩下0.220元,從而達到低於0.250元的下折條件。於是,中融基金將根據11月20日的鋼鐵B淨值情況進行折算。

  如果11月20日沙鋼繼續跌停,中融鋼鐵B的淨值可能只有0.18元左右,那也意味着,假設你此前買入的中融鋼鐵B的成本爲1元(今年年初的價格最高達到1.111元),那麼下折發生時,你就秒虧了82%左右(1-0.18)。

  所幸的是,11月20日,沙鋼跌停打開,盤中長時間處於5%左右漲幅附近。中融基金當天將其持倉份額大肆拋售,總算爲投資者挽回一些損失。

  11月22日,中融基金髮布的折算結果顯示,中融鋼鐵B折算前的單位淨值是0.213元,折算後的淨值是1.005元——原始成本1元的投資者,虧損幅度接近80%。

  而上述集思錄的網友是於11月16日買入中融鋼鐵B,如果當天跌停價買入的話,成本只有0.407元,加上手續費因素,所以虧損幅度只有不到50%。

  這口鍋,到底由誰來背?

  回顧這次“鋼鐵B”風波,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從事件鏈的參與各方來看,導火索無疑是沙鋼的長期停牌。

  這家鋼企停牌這麼久,都幹了些什麼?

  原先的重組方案是,收購蘇州卿峯、德利迅達100%股權,進入數據中心行業,主營業務由特鋼轉爲特鋼、數據中心雙主業。

  但是復牌時,沙鋼對收購方案做了調整,德利迅達將不再被列爲收購對象,將只收購蘇州卿峯100%股權。後者的核心資產,是其持有的GlobalSwitch(以下簡稱“GS”)51%股權。

  根據業績承諾,2017至2020年,GS實現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6億英鎊、2.1億英鎊、2.7億英鎊和3.4億英鎊。根據承諾,GS接下來4年的淨利潤將逐年遞增,年均複合增長率爲28.6%。

  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可以看到,2017年,GS的業績明顯下滑,而2018年上半年距離全年目標還相差較遠。

  守候了兩年多,沙鋼投資者迎來的是這樣一份業績存疑的資產,隨後用腳投票也並非沒有道理。

  而對於中融基金的影響,就是影響市場流動性,使相關股票指數失真和扭曲,進而傷害投資者權益。可以說,這鍋,沙鋼背得不冤。

  作爲基金的管理人,中融顯然也是難咎其責。它最讓投資者詬病的是,停牌期間對沙鋼的估值嚴重失真。

  有股民認爲,中融採用指數估值法,但沒有提前計提沙鋼損失;採用指數法又未嚴格執行,指數法要求沙鋼開板後才能計入淨值,而中融在第一板就計入了淨值,這就屬於人爲失誤了。

  另外,這隻基金的經理趙菲,過往的管理記錄也並不理想,操盤水平值得商榷。目前除了中融鋼鐵(包括A、B份額)以外,他還管理着其他13只基金。以下是回報率水平↓↓↓

  

  任職期間,除了A類份額這種“躺賺”的基金,其餘均虧損,鋼鐵B和一帶一路B這兩隻的累計虧損更超過90%。而在此前,有集思錄網友表示,此君2015年時管理的高鐵分級B,創下上市不足一月就遠跑輸高鐵指數而下折的紀錄。

  此外,在沙鋼停牌期間,同樣持有該股的鵬華基金鋼鐵分級規模卻是增長的,這就使得沙鋼的佔比被稀釋了,其跌停的影響也就小了。反觀中融鋼鐵,爲何會遭到投資者的大量贖回呢?

  當然,投資者自身也是有責任的。

  分級基金作爲一種金融衍生品,其定價機理非常複雜。一位行業人士是這麼點評的:它把這個市場很多種不合理詭吊的玩意集中在一起,集權益、固收、衍生品、機構行爲、交易機制、政策、法律法規於一體,涉及繁瑣的障礙期權定價,也涉及中國國情的特色博弈。

  很多投資者只看到了B類份額槓桿帶來財富效應,卻對背後的種種運行機制不甚瞭解,一旦遇到下折這種極端情況,資產大幅縮水是必然的。

  最後以某位投資者的點評做個總結:這個悲劇的根源在於長期停牌制度,以及開放式基金沒有針對停牌股設立贖回應對機制,把風險成倍地摔給最後的持有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