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2018數據與媒介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衆多業界和學界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數據新聞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武漢大學鏑次元數據新聞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數據新聞藍皮書:中國數據新聞發展報告(2016~2017)》,與此同時,數據與媒介發展聯盟也正式宣佈成立。

  一、學界與業界聯合打造數據新聞交流平臺

  據瞭解,武漢大學鏑次元數據新聞研究中心聯合有影響力的媒體和數據傳播領域的研究者、教育者,共同發起中國數據與媒介發展聯盟,旨在搭建一個推動中國數據新聞發展和公衆數據素養提升,降低數據新聞生產成本和普及成本的平臺。

  聯盟將從數據、技術、資源幾個維度,搭建共享機制,促進學界與業界的合作,創新新聞人才教育對接市場需求的發展空間。

  武漢大學鏑次元數據新聞研究中心負責人王瓊表示,聯盟將秉持開放、公平的原則,期望在專家的指導和各位同仁的共同參與下,將數據與媒介發展聯盟建設成爲一個能夠真正參與和推動中國數據傳播領域的理論建設和實踐發展。

  據透露,王瓊團隊開發的中國首個數據新聞生產與實踐平臺鏑數新版本會在近期上線,未來將更大規模地服務於數據新聞的教學和實踐。

  王瓊表示,鏑次元將會持續發起中國數據新聞比賽,並推動業界十佳作品評選,將來會讓聯盟真正成爲業界學界交流和合作的平臺。

  更多的學界研究者和業界專家正在聯動起來。

  此次會議上,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喻國明被聘爲武漢大學鏑次元數據新聞研究中心顧問,另有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方潔、上海財經大學講師何睿等學界研究者、新華網融媒體未來研究院副院長鞠靖、新華網融媒體產品創新中心總監馬軼羣、財新網數據新聞中心主任黃晨、錢江晚報編委蔣夢樺、上海觀察數據新聞中心總監尤蓴潔、新一線城市研究所主編沈從樂、澎湃數據新聞主編呂妍亦被聘爲中心研究員。

  此外中國天氣網數據新聞團隊、錢江晚報數據新聞團隊、四川日報MORE大數據工作室、搜狐數字之道、網易數讀、中國網移動端等亦入選數據與媒介發展聯盟首批成員。

  二、技術、資源、成本,數據新聞面面觀

  本次論壇也是每年一次的數據與媒介盛會,國內一線新聞媒體均從不同角度分享了數據新聞的實戰經驗。

  技術在數據新聞的探討成爲重中之重。

  新華網融媒體未來研究院副院長王晨從傳感器新聞角度爲大家帶來數據收集更多的想象空間,介紹了通過使用傳感器進行受衆反應的測量,以定製個性化新聞內容進行分發的探索。

  財新網互動設計總監韋夢則從技術趨勢展開表達了技術帶給數據新聞的可能性,但她認爲,數據新聞生產者需時刻反思,既不能用科技感模糊新聞內核,也不能過分重視視覺元素的複雜性,產生錯多的時間成本和人力堆積,同時也要注意交互上的創新性。

  對於數據新聞,如何更快速更高效地生產作品則是媒體關心的另外一個重要維度。

  澎湃數據新聞、網易數讀和搜狐數字之道爲大家舊瓶裝新酒,爲實踐者們提供了更高效的生產方式,將資源整合運用於內容生產,通過行業內外的共同合作也賦能於數據新聞,使其內涵更加豐富。

  澎湃數據新聞主編呂妍介紹了“湃客”的新玩法,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嘗試更多數據分析和可視化能力的個體資源整合起來。網易數讀主編巫雨松和搜狐數字之道楊麗娜也均提出了與數據分析師或有數據資源的企業合作完成選題作品。

  除此之外,類似於鏑次元這樣的機構也正在積極探索減少數據新聞生產成本的方向,服務於媒體或者小型創作團隊的數據新聞生產,不僅提供找數據、數據清洗、數據分析等服務,其開發的產品鏑數正在打通從數據獲取到可視化再到發佈的整個過程,給數據新聞從業者和教育者打開更大的想象空間。

  而這些探索都在進一步平衡着數據新聞的生產成本。

  三、數據新聞公共服務的更大暢想

  不過,更令人興奮的是,數據在媒體當中的運用在從更大的意義上發生化學反應。它不僅在驅動着新聞生產方式的改變,也在向更大範圍延伸,開始服務於文化傳播和社會公共服務。

  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主編沈從樂已經將新一線置於更大的視野當中,從一個城市觀察者轉變成爲城市的管理者。據介紹,新一線發佈的《城市夜生活指數排名》,就創造了用“夜生活指數”衡量一座城市在夜間的活躍程度,該媒體將繼續在城市戰略、城市規劃、城市治理方面爲上海、天津、杭州等城市獻策獻計。

  新華網融媒體產品創新中心信息可視化設計師馬倩則與大家分享了新華網數據新聞團隊聯合浙江大學可視化小組研究團隊出品的《宋詞繾綣,何處畫人間》,項目分析詞作近21000首、詞人近1330家、詞牌近1300個,將傳統文化信息數字化、信息化和結構化,爲解讀和傳播中國文化注入全新視角。

  而數據與媒介發展論壇另外一個重要特色則是結合業界觀察,學界研究者展開的學理思辨與共鳴。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劉麗羣、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方潔、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蘆何秋、上海財經大學講師何睿分別就消失在日常生活的技術、數據新聞教育的全球實踐、數據新聞議題分佈與變化以及相關評價維度展開討論。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張洪忠教授、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冉華教授、肖珺副教授則分別給出精彩點評。

  本次論壇是由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武漢大學鏑次元數據新聞研究中心主辦,新華網融媒體未來研究院、財新數據新聞中心和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聯合主辦,鏑次元協辦。

  運營 | 珞新傳媒 徐靜茹

  審覈 | 珞新傳媒 鍾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