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段旭旭 整理/百匠君

賦能新匠人,定義新國貨

讓我們一起爲新國貨力量打call

百匠大集439號新匠人 段旭旭

金融行業如魚得水的美女博士

跨界開啓斜槓農創人生

守護着3000畝有機碭山梨園

爲愛前行,重新定義好梨膏

立志做梨膏行業標杆

01

別人家的孩子

我曾是大家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優秀,順利考上大學,本科提前畢業,海歸研究生,科大金融博士,曾在國企就職,擁有穩定的工作和良好的教育背景。

也許因爲家裏從商的緣故,我對錢財管理天生有好感和天賦。小時候管理自己的壓歲錢、零用錢;大學時候就開始通過股票、基金定投等方式實現了小小的“財富自由”;讀博時更選擇了金融統計方向深造,併成爲了私募基金聯合創始人,正式開啓了自己的創業道路。期間財富管理規模累計過億,幫助客戶實現了上千萬的收益。

對於大多數女孩子來說,劇本寫到這裏,也算是人生的小贏家了,只等迎娶高富帥、走上人生巔峯了。

然而,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筆在我手上,人生這部戲其實才剛剛開始。

2014年的春天,正當我在金融行業刀光劍影,不停打拼的時候,突然接到了老媽的電話,讓我緊急趕往上海的醫院,後被醫生告知,媽媽的肺部有不規則陰影,需要立馬手術。在通過手術病理化驗後,被判定爲是肺癌早期。即便通過手術切除了病竈部分,但是仍有五年的危險期。

看慣了平日裏女強人形象的媽媽,在那一刻也突然感覺到生命的脆弱。媽媽的事情讓我對人生有了全新的思考,什麼纔是人生的意義?事業?金錢?標籤?成就感?

我陷入一片茫然,最後總結一句話:人間,可能真的不值得。

人間不值得?

從那時候開始我和家人就在不停地尋找對肺部健康好的藥品與食品,希望媽媽能更好的恢復身體。直到突然發現,媽媽每次在喫了我們地方土特產——碭山酥梨後都會有呼吸更順暢一些的感覺。一開始我們以爲這只是心理暗示,但在諮詢了老中醫後才知道,在《本草綱目》中有記載梨可“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瘡毒、酒醉。”而熬製後的梨膏更是含有天然的原兒茶酸成分,具有很好的抗菌祛痰潤肺效果。最難得是媽媽在梨園裏很開心,脫離了城市的快節奏生活,在梨園的一切彷彿都是慢的,讓人心曠神怡。看着棵棵梨樹,生機勃勃,媽媽對生命也充滿了更多的期盼。

我們遍訪了碭山酥梨的核心產區,但是市面上的水果普遍農殘超標太多,想找尋到健康綠色的生態酥梨太不容易了。於是才下定決心自己承包黃河故道的3000畝梨園,採取有機種植的模式,爲媽媽和後代留下一方淨土。

人間值不值得,你得拼到最後才知道。

02

斜槓農創人生

要做出健康又有效的梨膏,必須用最好的梨子作爲原料。然而,在中國20多個品種的梨子中,只有白梨具有較好的功效:白梨中富含“原兒茶酸”這一潤肺止咳元素,其在臨牀上主要用於治療慢性支氣管炎。

我的家鄉安徽,就盛產屬於白梨品種的碭山酥梨。

從金融行業跨界到農業再次創業並不容易,我堅持用一個金融博士對數字的嚴謹來要求梨子的種植:爲了確保有機,先大刀闊斧進行了三年的土壤改良。

我還清晰的記得盛夏時,冒着近40°的高溫,我和技術人員一起在梨園用豆餅和麻子餅給梨樹施有機肥,旁邊路過的老鄉坐在拖拉機上說:“城裏的老闆就是有錢,把人民幣往地裏頭撒。”當時真是特別的委屈,但即便如此,媽媽和我依舊堅守有機種植農業的初心,我們也是中國唯一一家做了中國有機和歐盟有機的“雙有機”碭山酥梨園。

後來我也逐漸想通了,正是陳舊的種植理念如此根深蒂固,才更需要我們有知識有眼光的新生代農人去深耕、去扭轉、去改變。我也逐步利用自己學習到的知識,去分享去傳播。同時我也開設了“梨子課堂”,教孩子更好地學習自然文化,辨別生態的種植模式,普及有機農業知識,學習梨子的相關知識。真正的改變要從現在做起,從下一代開始。這也是媽媽身體力行教給我的傳承。

在我們的梨園,每一株梨樹的樹齡都在70年以上,相當於人類20多歲的青壯年,確保我們每一顆酥梨的酸度、甜度和水分都達到了完美的平衡,更富含足夠的糖分、礦物質、有機酸和多種維生素;

梨園中每一寸土壤都堅持施用由豆科綠肥和野生綠肥混合而成的有機綠肥,不僅能夠保證梨樹的營養,更能改善土壤,保護沙質土壤的原有質地。

爲了不讓任何一個梨子、一片葉子接觸到有害農藥,我們堅持使用防蟲板和防蟲瓶進行物理除蟲。每一個作爲梨花貓·純梨膏原料的梨果兒,都是“喫豆餅,喝豆漿”健健康康天然生長的果子……

雖然我的農業之路開始得非常坎坷,但我也逐漸發現了其中的樂趣。質樸的民風,美麗的梨園,體驗春華秋實和大地對人類的饋贈。我既可以是在高樓林立的辦公室中穿高跟鞋的女鬥士,也可以是赤腳奔跑穿梭在梨園間的新農人。

03

寶貝女兒——梨花貓

雖然沒有迎娶高富帥,但是在2018年我有了第一個自己的“寶寶”,那就是我們的梨膏品牌——梨花貓。

之所以取了這個品牌名,是因爲貓自古就是有靈性和守衛者的寓意。還記得小時喜歡看《美少女戰士》,水冰月的身邊有一隻叫露娜,頭上有黃色新月的小貓咪,她一直充當着保護水冰月的角色,也是我心中正義和守護者的象徵。

我希望自己可以擁有和貓咪一樣的智慧,做一枚對生活和工作充滿靈性的女子。也希望梨花貓可以守護我的家人朋友,同時見證我想要堅守有機農業的一份決心。

但說起“女兒”的孕育和誕生,又有很長的一段故事。

有了梨園,原材料穩定後,我將重心放在了研發梨膏的製備上:酥梨雖富含原兒茶酸,但只有在特定的溫度、熬製時間和工藝下才能將其充分提取出來。

對於梨膏這種傳統滋補品,市面上最大的噱頭就是“古法手工熬製”,然而在走訪了大部分手工作坊之後,我發現,傳統手法雖有其可取之處,但對選料的選用、加工的衛生環境和有效元素的含量檢測等“硬指標”方面是很多是達不到“健康又有效”這一標準的。

“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一直是我的人生信條。於是我帶領着團隊又脫下草帽,穿上白大褂,奔波於各大農科院校之間,想要找到一種可以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完美結合的梨膏生產途經。經過了半年的研究與籌備,我們組建了一條以“衝、洗、碎、榨、熬、離、收”7道主體工藝爲代表,包含了總共24道工序的梨膏加工線。

這是目前國內的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梨膏生產線,通過GMP認證,讓我們走上了給藥企穩定供應藥用梨膏原材料的道路。

然而,第一批產品下線後,我們就遇到了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梨膏的粘稠度不高,且有細微的焦糊味兒。

這是由於生產過程中沒有添加蜂蜜、冰糖等添加物。雖然添加蜂蜜和冰糖可以立即解決這個問題,更能降低成本,但這讓作爲“產品控”的我忍受不了。我馬不停蹄地聯繫院校教授過來工廠實地考察,對工藝進行進一步的升級改造。經過排查,問題出現在熬製工藝上:當前的熬製罐由於受熱不均勻對梨膏的風味產生了不良影響。

爲此,我立刻將所有的熬製罐都換成了不鏽鋼304材質的夾層罐——新的材質對熱量具有更好的傳導作用,而新增的夾層則是爲了使用蒸汽而非固定熱源來加熱梨膏,這從根本上解決了梨膏受熱不均的問題,在保證有效成分含量的基礎上,改善了梨膏的風味和感官:純梨破碎熬製不加任何添加劑的梨膏,整體呈通透亮麗的琥珀色,且被溫水沖泡後稍顯渾濁,有淡淡的梨香撲面而來。

從金融行業到農創的斜槓人生,我享受每一個過程。也希望,你們能在半日閒情的下午,泡一杯暖暖的梨膏水,想起那只有靈性的“梨花貓”,正悄悄地守護着你,會心一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