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葬禮多奢華?費時一年多,耗銀120萬兩。葬禮準備一年多,槓夫多達數千人。

慈禧是中國古代最有權勢的女人之一,她以一己之力左右了滿清王朝48年,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15日),74歲的慈禧晚於光緒帝一日在儀鸞殿病逝。

慈禧去世後,如何舉辦葬禮就成爲“朝”之要事。當時的大清雖然千瘡百孔、民不聊生,但是,慈禧的葬禮卻不能馬虎。爲了準備慈禧的葬禮,前後耗時一年之久,花費白銀120萬兩。

慈禧葬禮的排場是空前絕後的,彩扎的紙人、紙馬、衣、帽、鞋、履不計其數,光是一隻“大法船”(由綾羅綢緞紮成)就費銀十幾萬兩。

棺材的原材料採自雲南的深山,僅運費就花掉幾十萬兩。由於慈禧葬在清東陵,從紫禁城出發,有100多公里,路上得走六七天,所以,光抬棺的“槓夫”就達數千人。這幾千人分班輪流抬運,每班人數達128人。依清制,皇帝皇后的梓宮才能用128槓(128人抬棺材),皇帝以下的人最高只能用64槓。至於平民百姓,沒錢人家只能用單槓(兩人抬),有錢有人家用8槓(8人抬)、16槓(16人抬)。

慈禧出殯的前半月,槓夫們進行了爲期十餘天的“演槓”——按照正式出殯的要求,槓夫們抬一塊與慈禧棺材相同重量的大木板,木板上放着一隻盛滿水的大碗,一直練到碗中滴水不露,纔算合格。

慈禧出殯那天,圍觀者如潮,送殯的隊伍更是聲勢浩大,人數上萬,綿延十里。送葬隊伍所要經過的地方,都被提前清理乾淨了,無論是房舍、樹木,還是河堰溝渠,該拆的拆、該填的填。

另外,由於路途遙遠,沿途還要建造許多供人休息與進食的臨時接待站。這些接待站雖然都是臨時性建築,但是,也都是金瓦玉階,朱碧輝煌。而且,每隔一段距離還要用高級布匹搭建供棺柩停歇的蘆殿、黃幄。如此一番折騰,等慈禧的棺材運抵東陵,僅一場葬禮就耗銀120萬兩。

其實,葬禮所花的錢,還只是小頭,最大浪費與奢華,還在於慈禧的殯葬品,那才叫價值連城。慈禧下葬時,頭戴鳳冠,冠上有一顆重4兩大如雞蛋珍珠,當時價值白銀約1000-2000萬兩。嘴裏所含的夜明珠價無可衡。

棺內的佈置更是奢華,底部鋪的是金絲織寶珠錦褥,下鋃大小珍珠12604粒,紅光寶石85塊,白玉203塊,錦褥之上再鋪一層繡滿荷花的絲褥,上面鋪5分重的珍珠2400粒。 蓋在慈禧屍體上的是一條由捻金線織成的陀羅尼經被。經被上綴有820粒珍珠,經被之上又蓋一層綴有6000粒珍珠的網球被……

只是,後來她的陵園被孫殿英一炮給轟開,殯葬品被一劫而空,自己也落了個曝屍荒野的悲慘下場。

(圖片來自網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