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秀良,独立学者,研究方向为民国史、社会工作,著作有《守望与开新:近代中国的社会工作》、《王士珍传》、《段祺瑞传》等。

正是由于冯国璋在督办军学方面取得的成绩,袁世凯才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保举赏给冯国璋三代正一品封典。在上奏的附片中,袁世凯对冯国璋表扬有加:“经臣行令副都统冯国璋督理北洋武备各学堂,受事之始,几无从着手。该署副都统统筹全局”,“时逾四载,功效彰明。如练官营、将弁学堂,成就不下千员。此次速成各学堂,成就又七百余人,而由学堂遣赴东西各国留学人数尚不在内。成材之众,近所罕见”。

小站练兵的旧址

冯国璋在督办军学方面取得的另一个重大成就,是在担任练兵处军学司正使时主持制定的《新定陆军学堂办法》,旨在全国建立军事学校系统。“其入手大旨,则已有学堂学营之行省,统一其教条,未有学堂学营之行省,迅立其基础。一年小成,三年而大备,参合程度,制为章程,使各省殊途同归,斠若划一”。《新定陆军学堂办法》把全国的军事学校分为四级:初级教育是陆军小学堂,“教以普通课及军事初级学,并养成其忠爱、武勇、机敏、驯扰之性质,以植军人之根本。”陆军小学堂学制三年,学生毕业后,约有九成升入陆军中学堂继续学习。

陆军中学堂是第二级教育,“教以高级普通课及紧要军事学,并作成其立志节、守纪律、勤服习之实际,以扩军人之智能”。在课程方面,无论军事学科还是一般学科,均较陆军小学堂深邃,分科也更细,仍以普通文化课为主,兼习军事。其军事学专门学校的性质主要表现在日常的训育和教养,而非课程教育方面。至于训育与教养方式,则仿自日本陆军幼年学校。陆军中学学制两年。学生入堂后食用各项均由学堂发给,另给津贴银两,每年递增,其待遇等级高于陆小学生。毕业后,分入步马炮工辎重各队,历服正兵弁目诸务,期以四个月,名曰“陆军入伍生”,然后挑入兵官学堂,约有九成能够继续学业。

小站练兵的现场

陆军兵官学堂是第三级教育,目的是造就初级武官,是继小学、中学之后的最后一级军官养成教育。陆军兵官学堂专收陆军中学堂毕业生,欲使其成为新军官的唯一产地,以便有效地统一军制。这一计划是理想化的,它恪守军官必出自学堂的观念,改变将领拔自卒伍的传统做法。可是它的实现需要时间,需待陆军中学堂学生毕业后才有生源,才可能开办。所以实质上清朝无一所正规的军官学校,没有一期正规的军官学校毕业生。

第四级教育为陆军大学堂教育。这一级教育与前三级教育不同,它不是新军官养成教育,而是在职军官深造教育。考选经陆军兵官学堂毕业,“在营二年以上,核其最优者拔入大学堂”,“教以高等兵学,统汇各科,淹通融贯,具指挥调度之能”。这一所大学堂在辛亥革命前与上述陆军兵官学堂一样未能设立。它所确立的深造教育思想及学制办法在民国后才得以实现。《新定陆军学堂办法》“规定了学堂等级、课程次第、学生额数、学期年分、升学办法,从而建立了完整的陆军军事学校系统,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从这部规划清朝军事教育远景蓝图的《新定陆军学堂办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冯国璋运筹全局的战略眼光,也可窥见其强国安邦的深层思索与追求。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