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句話放到古代也同樣適用。然而,與秦漢的質樸清純,魏晉的雅逸秀美,宋代的清新淡雅不同,唐代審美情趣則以奢靡誇張而著稱。

可以說,唐朝的女性都十分的自信。她們能當官,有氣度,展現的是大唐的風貌,體現的是一種盛唐的感覺。因此在妝容方面,她們拋棄了前朝所追求的纖弱秀美,展現出一種健美之風。

《都督夫人禮佛圖》

先來看看上面這幅《都督夫人禮佛圖》,它出自敦煌莫高窟第130窟。這幅壁畫集中體現了唐朝女性妝容繁複的特點。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倭墮髻、透額羅、貼脣角的笑靨和花鈿,各類細節描繪的淋漓盡致。

翻看唐代詩人元稹的《恨妝成》,他把唐代女子化妝概括了7個步驟,分別是敷鉛粉、抹胭脂、畫黛眉、化面靨、貼花鈿、描斜紅、點口脂。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

1

敷鉛粉,相當於現在打粉底。唐代女子喜歡用很厚的鉛粉從額頭一直敷到脖頸,使膚白如雪,以此爲美,古稱鉛華,“洗盡鉛華”就這麼來的。

但鉛粉畢竟是重金屬,長期使用的話會讓皮膚髮青、發黃,妙齡少女變黃臉婆。然而,這不僅嚇不跑愛美的女性,她們還會在鉛粉裏摻入西域香料,叫“迎蝶粉”,幻想吸引蝴蝶環繞,像《還珠格格》的香妃一樣。

《胡服美人圖》

2

除了美白,唐代還盛行“抹紅”,即是敷面之後用手暈開胭脂,塗在兩頰。濃的叫“酒暈妝”,淡的是“桃花妝”,顯得氣色十分紅潤。

據說楊貴妃到了夏天,流的汗都是紅色的。但這還不算是最誇張的,王建在《宮詞》中曾描寫過這樣一個宮女,卸妝時就跟擦泥一樣。洗完之後,盆裏的水像泡了一層厚厚的紅色泥漿。

《胡服美人圖》

3

中國古代女子化妝不畫眼妝,但很重視眉妝,他們認爲眉是七情之虹,是一張臉最傳神的地方。

早期流行“蛾眉”,又叫“桂葉眉”。像劉嘉玲扮演的武則天,畫的時候要先將原來的眉毛剃掉,再用筆沾上黛粉描眉。爲了顯得不那麼呆板,婦女們還會將邊緣的顏色輕輕地向外暈散,叫“暈眉”,和現在一樣非常講究手法。

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唐玄宗時,又開始流行起細長的“柳眉”。白居易在《長恨歌》裏形容楊貴妃“芙蓉如面柳如眉”,月牙般細長的柳眉,能把人襯得溫婉又不失大氣,很符合盛唐雍容的審美。

張萱《搗練圖》局部

4

畫完眉之後,剛剛沒用完的胭脂,還可以在酒窩處點上兩點,像美人痣一樣。梨渦淺笑,尤其有種少女的嬌俏感。

這種妝叫做“面靨”,有的俏麗,“暗嬌妝靨笑,私語口脂香”;有的嫵媚,“月分蛾黛破,花合靨朱融”,真可謂一樣妝容百樣美麗。

彩繪拱手仕女俑

5

脣邊畫好了,眉心還要貼花,名叫“花鈿”。花鈿多是紅色,可以直接描,也可以用金箔或者魚鱗片等反光的材料裁成花型,貼在眉心。

傳說以前有位公主在梅樹下賞花,風一吹,一朵梅花正好落在她額頭上,染成了一個梅花印,顯得特別的楚楚動人。人們爭相效仿,就成了這種流行的“梅花妝”了。

6

連酒窩都畫好了,接下來該塗口紅了吧?不,唐代女性擅長將自己的臉當做畫布一樣折騰。他們還要在太陽穴的兩邊,各畫上一個紅月牙,名曰“描斜紅”。

有個說法是,某宮女夜裏伺候皇上,不小心一頭撞上水晶瓶,頓時鮮血迸流,猶如朝霞消散,愈後留下兩道疤。但皇上反而覺得這樣有種特別的美,對宮女更加憐惜,於是其他人便紛紛效仿,稱之爲“曉霞妝”。

《反彈琵琶圖》仕女局部

7

折騰半天,終於來到畫口紅這一重頭戲了。從古至今,女孩子對口紅色號的狂熱就沒有停止過。雖然不如現在那樣種類繁多,但在唐代,光用來製作口紅的植物就多達30多種。最常見的有硃砂、紫草,再加入蜂蠟,能調試出正紅、粉紅、紅褐色等不同色號。

另外,唐人崇尚“櫻桃小口一點點”,發明了一套脣妝,像圓形、心形等。其中最風靡的,要數櫻桃形和花朵形。塗的時候,要先用白色打底覆蓋原來的脣色,再用口紅在嘴脣正中,畫出喜歡的脣形。

當最後的點睛之筆完成後,一個粉面朱脣、黛眉巧目的唐代美女,就出現在我們面前了。額......總覺得哪裏不對?沒辦法,唐代的美女就是這麼放飛自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